程征云/江西省南昌市象湖实验学校副校长
师若有幸,福必不远
程征云/江西省南昌市象湖实验学校副校长
前一阵,收到一份征文通知,主题是“做一名教师真幸福”。
在我看来,“做一名教师真幸福”是一个伪命题。原因有三:一是一个人的职业幸福感很难说清楚的,不该下此定论;二是相比于由内而外自然流露的幸福来讲,这种由外而内的幸福总缺少了那么一点真实感;三是无论就教师的实际社会地位而言还是就教师群体的整体状态而言,提出这个话题,都似有那么一点不合时宜。
但是,伪命题也会有真价值。这个命题的祈使意味越强烈,越能体现活动主办方对于教师幸福的关注,越能彰显人们对于真幸福的企盼。当然,如果仅是提出这个话题,其意义是无法实现的。它必须要有一定的参与程度,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需要通过教师的行为来实现。若教师只是为了参与活动,而刻意摆造出各色“幸福”姿态,显然是不合适的,有幸福之名,无幸福之实,由此衍生出来的所谓价值都是伪价值。若教师能由此引发一番关于职业幸福的思考、提升一点发现幸福的能力、增加一点热爱工作的情绪,那么,活动的基本价值才会得以实现。然而,如果教师能以此为开端,淡化世俗名利对自身的干扰,强化自己对内在精神的追求,便是难得之幸运了。师若有幸,其福不远。
初读到“做一名教师真幸福”这个命题,让我有一种哑然失笑之感。诚然,在这个物质最大化的时代,要求一位教师毫无功利之心,仅存精神之求,是不现实的。然而,一位教师若只耽于世俗评判、疲于名利追逐,也难言真幸福。
在学校领导的推荐下,我前不久参与南昌市“六个一百”推荐评比活动中“优秀校长”的评比。在准备参评的过程中,我将全部精力放在完善各种资料上,却没有做出深思:自己有无与之匹配之实。由之我想到,当名利的吸引足够大时,人多少会表现出一些“不淡定”来。如果总是生活在这种“不淡定”中,我们如何体会身为人师的真幸福?名利的追逐,比如所谓“名师”的培养、“名校”的打造等“评优”的行为,总在不同程度上搅动着教师的心绪,甚至侵蚀着教师的幸福版图。教师如果不能拨开那名山利海的迷雾,怎么能捕捉到那天边彩霞般攸忽而现的师者之美?
教师是一种功利色彩不宜过浓的职业。尽管当下教育中面临着升学率、重点线、名校比等具体指标,但这些指标远远不能代表教育的全部。教师的幸福大厦若全以这些具体的功利指标为基石,显然是不牢固的。如果社会将教师推向“终日为稻粱谋”的境地,使得名山利海成为鼓动教师的利器,那不是师者之幸。师者之幸,在人,更主要在己。
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不仅要有一点“书卷气息”,还要有一点“清高情怀”;不仅要有扛住流俗力量的勇气,还要有质疑一切的胆量;不仅要有不计“眼前利益”的淡然,还要有胸怀远见的自信。民族乃至人类的未来应该是交给这样一群既“内心单纯”而又“精神丰富”的群体。可喜的是,在我所接触到的教师中,做到这样既“单纯着”又“丰富着”的还真不少!他们不为暴富的亲友所动,却会为学生的一张贺卡、一句话动容;他们忘记了自身职位的晋升,却常挂念着某学生的学业进展;他们不计较评优时一等一别的得失,却常思量着教课时一言一行的取舍。我想,只有他们才最有资格,在目送学生欢声雀跃地奔向新的人生起点时、在某个街角听到一个事业有成学生的一声“老师”时,在人生的尽头回首教育生涯时,清清淡淡地在心里冒出那么一句:做一名教师真幸福!
幸福是一种内在的积淀与升华,也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生活幸福如是,职业幸福亦如是。教师的幸福与外在环境无法分割。师者职业之幸,在己,也在人——在人所构成的人文环境,在人所构成的各种制度。
窃以为,要想了解教师的幸福指数,通过调查基层公务员对待教师这一职业的态度,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如果他们,尤其是年轻的他们愿意去学校工作,则说明教师的幸福指数不低。我曾经与一位年轻的机关公务员聊到这个话题,他说:“真羡慕你们教师有两个假!”我说:“你这话听起来有点假。其一,当初教师招聘考试与公务员考试你都通过了,但你选择了公务员。我说得没错吧?”他一时未置可否。我接着说:“你所谓的羡慕,不是对教师这一职业的羡慕,而是对有更多自由时间的羡慕。时间对一个人来讲的确很重要,但是你认为在机关工作会有一个更好的前途,这个更重要。所以,你的羡慕不是对教师这一职业的羡慕。”他有点尴尬地笑了笑。
即便是国家整肃了对各级公务员的管理,对公务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像是某些同志所说的那样:“公务员的日子不好过了。”但还是挡不住公务员所带来的“好前途”对年轻一代的吸引。什么时候有更多年轻人愿意毅然抛弃那个“好前途”,选择去学校工作,那么就距教师集体发出“做一名教师真幸福”的声音不远了。这个假设不是完全没有可能实现——客观地讲,物质丰富到一定程度,人们的需求会转向更高层次——文化的需求。文化需求旺盛的时代,肯定是属于教师的时代!只要教师能够持续学习、跟上时代的步伐,能够用心、用情地创造性地工作,就一定能走出属于自己的幸福人生。
再讲一个我身边的例子。同事曾经有一名学生,原本已在政府机关任副科级干部,但他不顾亲友的质疑与反对,毅然地回到学校任职兼课。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他喜欢当老师。我相信这不会是一个个案。在不远的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选择职业的时候是以这个职业是不是自己真心喜欢的,能不能给自己的一生带来心灵上的慰藉与宁静为依据。否则,一个职业再有前途,收入再多,也无法带来真幸福。
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培养确实不断受到外来因素的干扰。比如,看起来教师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很多。其实,很多情况下,教师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有时甚至被要求做与自身工作毫无干系的事。这些杂乱的事情占用了教师很多时间,使得教师无法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深入的思考。轮番上阵的“上级要求”“专家指导”“学习任务”“活动比赛”等表面上繁荣了学术、培养了教师,实则只挣得了一时的繁荣热闹,却扰乱了教师的心志。教师虽在这些“高压态势”下动起来了,也忙起来了,却失去了独立思考的空间。很难想象,不能独立思考的教师、对事物没有独特见解的教师,会教出怎样的学生,又如何品味到教育之美。
教师工作的创造性决定了其不宜受到过多的外界干预,要把时间还给教师。要让教师的心灵平静一些,使其不仅有品味职业幸福的心情,还有品味职业幸福的时间。师若有幸,福必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