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福丽
(吉林省通化县英额布镇中学)
做教育的“千里马”,做学生的“伯乐”
——《马说》教学反思
商福丽
(吉林省通化县英额布镇中学)
今天,我上了一节公开课,掩卷沉思,感慨良多。
最初我在设计导学案时,是将这节课设置成了三大环节。第一环节:学生根据教学案进行自学,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自学,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然后通过质疑环节答疑来解决课文中存在的一些文言知识问题,疏通文义;第二环节:设置课堂教学问题,“小组合作学习、研讨问题”和“拓展延伸”;第三环节:进行课堂的学习成果展示,这主要是为了反馈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从而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率。
上课铃响毕,引用小沈阳迅速走红的故事,让学生立即想到赵本山的发现和提拔,引导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的“伯乐”和“千里马”导入新课,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这节课的顺利进行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导语是这节课的一个亮点。接着从关于“马的成语和诗句”入手进行课前积累检查,以小组为单位展示。然后检查学生预习情况(自学导学案),以提问的方式简单介绍了作者韩愈和本文的文体“说”及重点字词的理解,从而明确了本节课所要掌握的知识点。学生之间交流句意,提出质疑,计划安排学生开始了5分钟的交流,之后再进行五分钟的讨论答疑。在小组讨论交流之时,我让学生根据自主学习遇到的问题放在小组解决,在“小组合作学习、研讨问题”和“拓展延伸”这两个教学环节中,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很积极,讨论也很热烈,我主动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积极地看、积极地听,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状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他们学习,如何鼓励他们更积极地思考,更热情地探索,充分展现了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性。这也可以说是这节课的又一个亮点。
回过头来反思自己这节课的得失,给我的启发还是很多的。
首先,我对自己在使用导学案时采用的一些方法技巧有了信心。导学案作为一个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虽然是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但在使用过程中仍然需要我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一些改革。比如,导学案的使用时间问题。我的一些实践表明,把预习和课后检测移到课堂,把课堂的学案放到讲完课后的复习回顾,效果要好很多。
其次,对于文言文教学的突破口问题。文言文教学一直是我们教学的重中之重。但是如果一味地对文章进行逐字逐句的串讲,久而久之,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也就丧失了。所以找好突破口,是非常重要的。这篇《马说》,我把突破口放在了预习和小组合作方面,这样我们也可以摆脱那种先疏通文义再分析文章内容的传统模式了。
再次,我用了课堂学生自主、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小组学习是合作学习的主要形式。所以,作为语文教师,要根据班级学生特点,根据不同课文的特点,设计不同的合作形式,求得学生合作的最佳效果。
学习方式既是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是教师的教育方式,只有教师真正改变了教育方式,才能切实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只有这样,我们的课程改革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我觉得这才应该是我们常态下的课堂。我想以后的教学我还是会将这种方式坚持下去。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老师在课堂上应该起到组织和协调的作用,所以,我们的功夫应该放在课前的教学设计和精心准备上。
总的来说,这节课的教学思路还是比较清晰的,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交流较充分,学生的自主合作交流也得到了较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当然,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瑕疵。如小组活动时,由于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造成了“优秀学生讲,学困生听”的局面,表面上热闹、民主、活泼的合作学习气氛实则隐含着种种阴影。能力强的学生参与机会明显较多,在小组活动中起着支配的作用,而能力较弱的学生则显得消极被动,不去积极参与、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只等坐享别人的劳动成果。如果我的一些细节可以准备得更充分细致些,这堂课可能就不会留下一些遗憾了。
一堂课总是有得有失的,虽然有些不完美的遗憾,但是我从这节课中还是有了一定的“收获”。正是因为有遗憾有距离,才更让我不忘探索,不懈追求,做一匹真正的厚积薄发的“千里马”。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还将不断拓新,力求不束缚学生的思维,成为抓住学生闪光点的“伯乐”,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能够爱学、乐学文言文,并能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编辑 王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