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琳
(吉林省洮南市第一小学 吉林洮南 137100)
音乐课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姚 琳
(吉林省洮南市第一小学 吉林洮南 137100)
音乐教师,首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和推进新课程改革,我认为,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先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体验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只有这样,学生才会逐渐喜欢音乐,从而才能对音乐有更深一步的了解。要积极引导学生,从而使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因此在音乐课教学上,我会从下列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
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效率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正如莎士比亚所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从自己丰富的教育经验出发,认为“学生有了兴趣,就肯用全部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课堂上学生能否集中注意力,专心听教师讲课,能否乐意接受新知识、并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开展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关键在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需要音乐教师了解学生的音乐学习心理特点,并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习心理特征安排音乐教学内容。以中学为例,由于中学生个性心理的发展,他们已逐渐不满足那些单纯写实性(描写动物、植物)、拟人性的音乐作品,而逐渐转向以个人喜好(好听、过瘾、有意思)为标准的音乐审美,又由于生理方面的急剧变化(性发育非常迅速,引起情感的发展),加上他们对教材内容、教师的教学过程、教学方式不满足,相当多的中学生已越来越表现出对通俗歌曲、流行音乐的热衷与偏爱,甚至达到疯狂的痴迷程度。因此,我们在上课中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主体思维的年龄段特征,不要求局限在教材规定的范围,而更注意捕捉当前的流行话题,学生关心的焦点问题,选取一些符合中学生生活经验及欣赏情趣的内容进行教学。
近年来,各个学校的教学硬件设施得到极大的改善,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趋向完善,音乐课基本上都是在多媒体教室中完成的。我们应该大力提倡将传统的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多媒体的使用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内容、环节、需要来设计安排,做到合情合理、恰到好处。
音乐作为听觉的艺术,是人类最具感染力的艺术之一,也是人们情感表现和交流的重要形式。它通过声音来传达信息和交流情感,来塑造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深刻、细腻、准确地表达人们瞬息万变的思想情感。这需要欣赏者既具有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同时又要有丰富的想象力,由于中学生自身的音乐基础较差,完全靠听来理解音乐作品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选材时选择一些现场演唱、演奏音画俱佳的视频音响资料,如宋祖英《维也纳金色大厅独唱音乐会》、吕思清现场版的《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等来协助学生理解、欣赏音乐,使本来就魅力无穷的音乐课,更加直观、形象和生动。又如在欣赏《黄河大合唱》时,演示《黄河》钢琴协奏曲现场与音乐画面相结合的视频音响资料,让学生从视频上看到钢琴家精湛的演奏技巧而惊叹的同时,又能通过音乐的画面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如: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中船夫与惊涛骇浪搏斗的画面和现场演奏同步出现,学生在看到音乐画面时不仅马上就理解了这段音乐所表现的内容,还充分调动了学习兴趣。当然在选择视频音响资料时应注意避免本末倒置、喧宾夺主的现象发生。
夏丐尊曾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源泉,教师热爱自己的学生,必须真诚。所谓真诚是指教师的情感投入是真正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教师的真情实感最容易引起学生思想感情的共鸣,并借以赢得学生对教师的无比信赖。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如果教师缺少对教学对象的热爱之情,是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音乐教师与学生平时接触不多,一周内仅有一、二课时的课堂交流时间,在上课中一定要努力创设平等、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如带着微笑走向课堂;提问时充满对学生的信任和成功的期待;当学生答错或唱错时做到耐心指教、给予帮助和鼓励;充分利用课前和课后的时间,了解掌握学生平时接触的音乐作品,帮助他们进行审美分析和评价,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审美趋向。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用丰富的情感去教学,用真心去关爱每一位学生,不断叩击学生的心弦,课堂上必将闪烁出灿烂的情感火花,形成情感效应,激活学生的音乐细胞,使学生不仅喜爱音乐,更喜爱上音乐课。
现今中学生所接触的音乐环境几乎被电视台、电台、计算机网络中的音乐所占据,这些宣传媒体被大量的流行音乐包围,加上便携式音响的流行,如CD机、MP3等设备都为流行音乐的广泛传播提供了物质基础。此外,与古典音乐、民族音乐相比,流行音乐的审美过程不需要太多的艰辛努力,更容易被中学生接受;而且通俗歌曲的歌词内容大都以情爱为主题,此类内容又恰恰为中学生的感情发展提供了宣泄的机会。以上种种不难让我们明白:为何不少学生对学校的音乐教学兴趣不大——每周一两节音乐课不可能抗拒几乎让你天天耳濡目染的大众传媒的强大影响。
音乐教育不能停留在每周一、两节音乐课上,课余音乐活动对学生音乐爱好、趣味的形成和发展作用更为深远。教师应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加强实践,组织学生深入民间采风,收集民间音乐进行学习和研究,大力弘扬民族音乐文化,如有条件还可约请当地的音乐家来校举办专题讲座,介绍新作品和创作经验,以充实教育教学内容。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特长,组织开展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合唱队、鼓号队、舞蹈队、乐队以及一些乐器演奏教学。(课外音乐活动是音乐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也是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增强他们的集体主义观念,扩大音乐文化知识领域,培养音乐兴趣。)再有,家庭音乐活动也是学校音乐活动的重要组成之一,教师应努力使学校音乐活动与家庭音乐活动相互渗透:积极邀请学生的家长参与活动课教学,使其了解学校音乐活动课的情况,以便家长利用寒暑假和节假日对子女进行音乐教育;学生在学校的各种文艺活动中,也可以展现家庭音乐活动的成果,让师生共同欣赏共同评价,互相学习弥补。以上种种活动互相渗透,能拓宽音乐教育的环境,营造一个学习音乐活动的良好氛围。
总之,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转变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能力,适应社会的进步,紧跟时代的步伐,共同探索,与时俱进,让学生充分认识音乐的美、热爱音乐、喜欢上音乐课,为音乐教育积极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