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凯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 河北石家庄 050000)
浅析研究型教师的成长策略
宋 凯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 河北石家庄 050000)
教育,这一古老神圣的事业,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改变着时代含义,人们研究教育总是从研究时代开始,而研究时代又往往从研究教育着手。当时间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中国教育的深入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进,教育行业呈现出暂新的内容,教师这一职业也自然而然被赋予了时代的新要求,“研究型教师”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为教育行业的新名词,也成为有志之士的奋斗目标。现结合实际,围绕中学教师如何成长为研究型教师作一初步探索。
研究型教师,顾名思义,是指具有较强的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的教育工作者。研究意识,主要指研究意愿和对教育问题的敏锐性;研究能力,主要指所具备的研究方法,研究问题所具备的基础素养,能够通过对表面现象的分析探寻事物的本质,进而得出结论。概括而言,和传统的教师相比,研究型教师在重视课堂教育和知识传授的基础上,还具有独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丰富知识,为教育教学带来新的资源。
研究型教师,是未来教育教学中的骨干力量,培育研究型教师已经成为未来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一方面,这是发展素质教育的需要。今日中国的教育,重在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这是中国适应全球一体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教育理念对人性的一次回归。和传统的教育相比,素质教育的内容更为丰富,这给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为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要想适应现代教育形式多样的变化,就必须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各方面能力,而自身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则必须依赖于调查研究,通过调查研究来解决教育教学面临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另一方面,也是教师实现自我发展的客观需要,正如《从新手到研究型教师》一书所阐述的那样,“教师的成长是无止境的,成长也应该为教师的终身修炼,做研究则是促进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身为教师,不管身处哪个发展阶段,一旦真正走上研究之路,就能实现自我超越。”面对21世纪的教育课题,增强研究能力,成为研究型教师已经成为有追求的教师必然的选择。
1.打牢研究基础。百尺高台,起于垒土。要想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首先要打好相应的基础。一方面,要打牢思想基础。大部分中学教师都面临着较为繁重的课程压力,备课、讲课、修改作业一般都会耗去教师大量的时间,倘若要加强研究必定要面临时间压力、课程压力、生活压力等多重压力,因此在立志成为研究型教师之前,必须要坚定目标,定好任务,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必须要有“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楼”的境界与气魄。另一方面,要打牢知识基础。当老师首先要能当学生,因为人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做研究就必须要掌握足够扎实的知识基础。不仅要钻研自己所教课程的相关知识,还需要广泛涉猎,哲学、逻辑等都是研究问题必备的知识,需要认真加以学习。知识的积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坚持读书,将读书作为精神追求和生活习惯。此外,还要能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与教学实际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思考,进而巩固所学,以备日后之用。
2.选好研究方向。研究方向,决定了研究的内容、方法甚至研究的广度与深度。在研究方向的选择上,要把握好两个原则。第一个原则是宜小不宜大。搞研究,切忌贪多贪大,因为我们本来精力有限,研究面过大就会难以精到,吃夹生饭,不利于研究的纵深推进。第二个原则是宜实不宜虚。研究的目的是学以致用,贵在实用性,因此教师在搞研究的时候应选择与自己教育教学相关的内容作为研究对象,使研究真正有补于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当前学校教育的现状以及中学生的整体特点,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的课题应引起教师的重视。一是对教学方法的研究。教学方法既是老课题也是新课题,特别是随着教学设施设备的发达,给教学方法提供了很多的可能性,对此继续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教学方法的不断革新。二是对师生关系的研究。师生关系,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育教学的实际效果,也深刻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这一问题既具有实际价值也具有伦理价值,仍需要我们不断进行探索。三是对心理学的研究。基于当前很多少年儿童存在心里问题这一现状,教师有必要掌握基本的心理学知识和心理疏导方法,在必要的情况下通过心理教学干预,保护好学生的身心健康。
3.找准研究方法。选准研究方法,可事半功倍,否则就是事倍功半。研究方法应该以有利于研究开展和分析结论为原则进行选择,常见的如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模拟法等等。鉴于中学教师教学内容的主要特点,关于研究方法特提以下两点建议。一是要用好归纳总结。教学活动具有重复性,每天、每月、每年的工作都非常相似但又不尽相同,老师应做好工作日志,特别是对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要注意收集整理,对于问题的解决也要做好备案,定期进行归纳,作为研究的第一手资料。二是要深入实践。随着网络的普及,在调查研究领域存在较多的闭门造车倾向,这对教学问题的研究是行不通也是不负责任的,教师要注重在实践中汲取智慧,多与学生、同行、家长进行交流协作,如果必要也需深入边远地区学校进行调研探索,总之“实践出真知”,既然选择成为研究型教师,就要不辞辛苦,经受一番身体与精神的磨炼。
4.用好研究成果。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实践水平,特别是对于教育行业来讲,研究成果的运用尤其重要,同时也是对研究成果的检验,所以要善于运用和用好研究成果。在研究成果的运用方面,要注重防范两种错误倾向。一是急于求成的问题。研究成果的运用要循序渐进,因为教学研究具有探索和试验性质,是否有消极因素仍需实践检验以后才能下定论,因此在运用阶段可先行试点,比如一套新的教学方法先试用两个礼拜,以观察效果,决定下一步是否推行,这样做是对学生负责,也是对研究成果负责。二是主次不分的问题。教学研究只是教学活动的辅助,教学活动主要还是依赖课堂教学,主要内容仍然在教科书上,据报道,曾经有老师为了宣传自己的研究成果,在课程分配上占用了较多时间而忽视了原本应该安排的教学内容,这是本末倒置的表现。因此,教师对于自己的研究成果仍需保持谦逊和平常心,将其作为服务教学的一个辅助手段而非主要内容。
以上是关于研究型教师成长策略的初步探索,综合而言,研究型教师成长之路是求知之路、创新之路和实践之路。有谚语云“条条大路通罗马”,意思是达成目标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研究也是一样,需要广大老师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多样化地开展研究,这也是调查研究生命力的具体体现;又有谚语云“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意思是凡事都需持久之功,调查研究注定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广大有志之士明确目标,坚定信心,通过持之以恒的实践获得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