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趣味教学

2016-03-03 20:46周时英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儿歌数学知识情境

周时英

(祁阳县中心小学 湖南永州 426185)

小学数学趣味教学

周时英

(祁阳县中心小学 湖南永州 426185)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趣味性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师,除了把那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来教育鼓励学生,使学生的情感和情趣融合在一起,把学生从课堂引入现实生活当中,从而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通过营造浓厚的数学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趣味教学;创设情境

引言

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与认知规律,在教学中采用趣味教学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兴趣是学习的根本动力,积极开展趣味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高昂的情绪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

一、揭示数学之美,多样性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1.在新课程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加强教学模式的转变对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大胆的提出问题,讨论并解决问题。同时,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对学生合理的编排,确定固定的合作伙伴,利于小组的竞争与合作动手能力等培养。使学生之间做到优势互补,比学赶帮,营造和谐的氛围。同时,建立良好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机制以示奖励。这些评价可以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踊跃展现自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因为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通过问题激励、诱导学生,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疑问与好奇心理,使学生带着兴趣、带着欲望主动地学习。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的问题如果设得好、设得巧,还能给学生带来一定的诱惑力,激发学生的思维,推动学生到达知识彼岸。如我在讲“圆的面积”一节时,就设计了以下问题:1.一只小羊被它的主人用一根绳子(无弹性)拴在大树上,小羊能在什么范围活动?学生答:在一个圆内;2.在怎样的一个圆内活动呢?学生答:在以大树为圆点,以绳子长为半径的圆内活动;(3)小羊能够吃到草的最大范围有多大?学生又答:小羊能够吃到草的最大范围可以用以这根绳长为半径的圆的面积来表示。这样一来教师以“小羊吃草”作为情境引入,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教师的问题,很自然地走进了一个圆的世界,问题很容易地得到了解决。通过这种方法不但可以化静为动,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而且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提高了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所以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材特点与学生特点精心设计提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究欲望。

3.兴趣是求知的起点,是学习认知事物的基本动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受人以欲。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精心设计课堂内容,创设趣味情境,通过抓住学生注意力,点燃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调动学习积极性,为学习数学知识创设好的开端,为步入数学殿堂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在讲授三角形与四边形面积时,教师可借助教具或是让学生手工裁剪两个三角形,涂不同色彩,通过两个不同颜色的三角形拼接后形成四边形,告知三角形的面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在沟通交流中不断完善对三角形、四边形面积知识特征的认知。

二、在生活中激发兴趣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引趣。

1.在应用活动中生趣。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广的学科,教师要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产生学习兴趣。如在学习百分数知识时,教师要求学生搜集饮料瓶、商品外包装上的百分数:搜集日常生活中的百分数,让学生解释含义,从而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使学生了解到生活离不开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使学生进一步关注以后生活中的百分数。

2.在操作活动中生趣。小学生的特点是活泼好动,他们的思维发展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必须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通过使用学习用具,帮助学生获取知识解决问题。比如在教学圆形面积时。首先让学生动手把圆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接着说一说学过图形与圆形之间的关系,最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联系操作过程得到圆形面积。这种从动手操作到语言叙述,从语言叙述到公式的得出,就是由直观到抽象、由具体到概括的过程。在这种有教师指导下的实践活动中,学生手脑并用,发现和解决了数学问题,参与了获取知识的全过程,学得积极、主动,尝到了探求知识的乐趣。

3.在情境活动中生趣。数学教材有自身的特点,蕴含着丰富的可产生学生兴趣的因素。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接近和探究事物本质及其因果联系的实质,这一过程本身乃是兴趣的源泉。”教师应挖掘这些因素,充分发挥教材中内在的潜力作用,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兴趣。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由学生出题,教师与学生比赛。看谁判断快,学生对教师的“秘诀”产生了兴趣,迫切想要了解,强烈的求知欲望已经成为一种求知的“自我需要”。现今在教学过程中,各种情境的创设已越来越受重视,特别是利用多媒体设计情景,学生的兴趣被激发。

4.注重实践活动,体验数学趣味性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重视直观教具的使用,还要尽可能的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活动,仅教师的演示,没有学生的亲自操作,学生获得的知识还比较肤浅的,只有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实践操作,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才可能使所有学生获得比较充分的感知,才便于储存和提取信息。教学中,教师要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获取知识。数学教学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主动积极的学习,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知识获得与兴趣关系密切,小学生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他们的情感来支配的,教师应根据这一心理特点,有意识地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产生热爱学习的情感,并对所教学科产生兴趣,因此,老师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他们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顺利掌握知识,体验成功后的乐趣,增添学习兴趣,使设计的教法符合学生的学法,持之以恒地结合知识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引和训练,使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钥匙,增添学习兴趣。

三、表扬与鼓励相结合,强化学习兴趣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参与,数学教师的课堂就是教师的“一言堂”,传统的教学方式严重的制约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师的“一问一答式”的提问方式使某些学生只是看客,对老师所讲的内容更是毫无兴趣。所以,有些学生往往感到某一方面很吃力,产生厌学的情绪,这时候教师不能单纯以“批评”论事,对学生应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更不能讽刺挖苦学生,以免刺伤学生的自尊心,形成敌对意识,产生逆反心理。而应以“鼓励”为主,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努力营造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课堂上都积极地参与,自主地学习。有时教师的一句话,一个手势、乃至一个眼神,都会对学生产生很大影响。赞许和表彰都能极大地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因此,教师应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心理状态和认知程度加以正确引导和耐心辅导,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心情,从而强化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努力造就课堂教学趣味性

1.寻找生活中的数学,直接利用生活进行教学。数学知识源于生活,也只有让它扎根于生活的土壤中,它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大部分都能从生活中找到原型,在教学这些内容时,如果能充分利用这些原型,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体验到数学的价值,从而更喜欢学习数学。例如:小明去超市买练习本,每本0.5元买三个多少钱?这些与学生息息相关的问题多来自生活,这样的问题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的生活的体验。

2.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探究数学规律。数学是一门规律性极强的自然科学,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数学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寻找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探究、掌握并运用数学规律,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而且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先提问:“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是什么?”当学生轻松回答后,教师再问:“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是否也有类似的规律呢?”有的学生可能受前者的影响回答:“个位是3、6、9、的数能被3整除。”是这样吗?同学们一试,像13、23、29、56等都不能社被3整除,显然这不是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这时,教师凭借已有知识推出一些是3的倍数,然后确定其中一个数,调换各数位上的数字,如135与换位置531、153、315、351。让学生检验与换后的各数还是不是3的倍数,学生经过检查惊奇地发现它们仍然是3的倍数,这说明能被3整除的数与其每个数字所在的数位无关。“那么这里边有什么奥秘呢?”不等教师提问,学生自己便会积极思考起来,急于想找到答案的好奇心,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诱发出了强烈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这时展开新课教学,就能使教学效果较佳。再比如,15、25、35等数的平方是多少?你能脱口而出吗?这其中有什么规律呢?等等。这些趣味性的只是穿插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享受探究规律的乐趣,树立了探究数学规律的信心。

五、利用编儿歌开展趣味教学

儿歌通俗易懂,深受学生喜爱,也是解决数学学科知识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形象性间矛盾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编一些朗朗上口、切合学生实际的儿歌,教学生唱,让学生在唱儿歌中学会知识,加深记忆。一是用儿歌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儿歌具有优美的旋律、轻松的节奏,可以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从而消除学生的紧张与畏惧心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亲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学习与思维的最佳状态。二是用儿歌突出教学重、难点。重、难点的突破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形成,对后面知识的学习有重要作用。教学生唱儿歌,可以加深学生记忆,有利于学生理解。如学习了乘法的初步认识后,利用如下儿歌让学生加深记忆:“乘法算式要记牢,相同加数写在前,乘号随着加数走,最后写的是个数,几乘以几是读法,表示几个几相加。”朗朗上口的儿歌,学生很快就学会了,对乘法有了更深的认识,从而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又如10以内数的组成,我创编了这样的儿歌帮助学生记忆:“一双手十个朋友,一九一九好伙伴,二八二八手牵手,三七三七不分离,四六四六玩游戏,五五拼成一双手,十的朋友全记牢。”实践证明:创编儿歌,可以激起学生唱的激情,让学生在唱中学会知识,掌握知识。这样,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融入学生所喜爱的说唱中,深受学生喜爱,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六、创设竞争情境,让学生得到进取之乐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既然处在一个大的竞争环境中,不妨也在小课堂中设置一个竞争情境,教师在课堂上引入竞争机制,教学中做到“低起点,突重点,散难点,重过程,慢半拍,多鼓励”。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促进所有学生比、学、赶、超。例如,在一次数学教研活动中,一位教师就根据教学内容,针对学生心理特点创设了这样一种情境:讲授“8的认识”,在做课堂练习时,教师拿出两组0至8的数字卡片,指定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各代表男队、女队进行比赛。虽然此刻教师还没宣布比赛的规则和要求,可是全体同学已进入了教师所创设的情境,暗中为自己的队加油,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了。

七、建立平等师生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放低姿态,与学生站在同一水平线上讨论问题,分享方法。现代学生多崇尚个性,对于教师“强加”的方法、内容,易产生抵触情绪,而当教师转换角色,与学生并肩站在问题面前,一起去探究打开问题大门的方法之时,学生会更乐于参与讨论、一同思考,教师是会适时给予提醒帮助的朋友,也是考验解题策略的竞争对象,这本身也为课堂平添了许多乐趣。但与此同时,为了避免课堂气氛过热而导致纪律混乱,教师又该如何引导学生不断接近本质而非远离讨论本意,这都是需要进一步设计完善的。

总之,趣味教学,以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生理特征与认知规律为出发点,将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以故事、游戏、儿歌等形式展现出来,赋予了数学以生命活力,使课堂教学更轻松、愉悦,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更高,这样的课堂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猜你喜欢
儿歌数学知识情境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睡觉儿歌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儿歌绝唱
七月的儿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