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华梅
(重庆市长寿区第三实验小学校 四川重庆 401220)
探析小学中年级语文口语交际与写话教学的结合
胡华梅
(重庆市长寿区第三实验小学校 四川重庆 401220)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往往瞪着题目,咬着笔头苦思冥想,有的孩子的写话都是客话、套话,没有一点生气和活力。出现的这类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教师对小学中年级的写话教学在认识上存在误差,部分教师只抓识字,不管阅读训练,也就忽视了作文写作的起步训练。造成了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长此以往,使学生的写话质量差。因此探究小学中年级语文口语交际与写话教学的结合是十分必要的。
小学中年级 口语交际 写话教学
过去在中年级的小学教学中,老师只是重视抓识字,不管阅读和作文训练,忽视了作文的起步训练。造成了小学生对写话能力提高较慢等不良现象,也导致了小学中年级与中高年级作文严重脱节,制约了整个小学阶段作文水平的提高。因此,在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中采用多种方法强化说话训练,以说加强写话练习,可以为小学中年级学生的习作水平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1]
中年级的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语文老师要把写话训练将说话与识字、组词、造句等形式结合起来,多样化的训练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利用课文中的好词进行造句训练。由此引导学生通过语文课上的系统训练,中年级学生的的想象力是极其丰富的。针对这个特点,在学生学会说完整的短句的基础上,安排一些连词成句的练习。如,让学生在“可靠、十分、每天、选择、”等词语中选择几个词语来说一段话,比比谁把句子说得通顺、流畅。孩子们会争先恐后地遣词造句,长此以往,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愈来愈强。[2]
在组织教学时必须充分调动每个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积极性,让每一位学生学会说。一是看图说话,图画中的人物、事件、场面带有鲜明的色彩,便于培养学生围绕画面养成有条理说话的良好习惯。也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把色彩清晰的图片展示出来,便于学生观察和口述;二是观察实物说话,中年级学生对形象直观的事物特别感兴趣,他们大多数都喜欢把自己的礼物介绍给其他小朋友,让同学们评选出他们最喜爱的玩具。通过这样的介绍既锻炼了学生的说话能力,也提高了他们听的能力;三是经常举行说话竞赛活动。进行说话竞赛活动是促进学生说话能力提高的有效举措,每次竞赛都尽可能地让更多的学生得到说话训练和展示才能的机会。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必须依靠平时点点滴滴的积累。中国的古诗文、成语故事是学生学习的多么可贵财富。[3]
语文教师的语言表达要流畅、生动,课堂方式要多样化。一旦教师的语言有了号召力,就能激发学生的听话兴趣,慢慢地学生良好的听话习惯就能得到培养。在教学实践中要加强口语交际训练,培养积累语言的习惯。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对于读有两个层次的理解:一是在课内,在学习时引导学生把课文中的好词佳句多读读背背,并从语句内容上加深感悟。如在读《颐和园》时,要求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智慧和技艺。这样既可以培养了积累语言的习惯,也为习作打下了基础;二是在课外,要求学生多广泛了解各方面知识。要让学生知道没有广泛的阅读就无法培养出过硬的语文能力。因此,每个学期都要安排语文知识竞赛,到中高年级时在班级办“图书角”,逐渐培养小学生的说和写的习惯。在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的写话能力。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论述文及小说、戏剧等作品,幅幅虽长但语言丰富,是培养口语交际的好素材。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准确的语言来概括文章的重点内容,而其他同学则听就可以了。
首先是说话和写话结合。现行教材很重视对“说”的重视,这为教师开展说的训练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练习平台。说是能正确有效地组织语言表情达意,同时能运用手势、表情增强语言的表现力。而诵读有利于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可以采用多种途径让学生带着课后思考题轻读思考,继而体会作者的情感。小学生注意力不稳定,而朗读符合儿童年龄特征。朗读训练可以通过语言的表现技巧,使静止的书面文字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教育作用。注重朗读指导,能促进读写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从而获得很好语感。因此,每个学期都要安排语文知识竞赛,到中高年级时在班级办“图书角”,逐渐培养小学生的说和写的习惯。
其次是阅读教学与写话结合。一是鼓励学生敢话,小学生因为心理因素的影响,有的不爱说话,有的敢说结结巴巴,这就需要老师加强对胆小、有心理障碍的学生的交流训练,引导、鼓励和表扬他们多说话。二是引导学生会说,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口语的训练和复述能力的培养。如: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可以不同的角色、站在不同的立场复述课文内容,这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提高了说话能力。想要真正读懂一篇课文就要从所阅读的课文内容进行一番想象。
最后是随想与写话结合,读书要讲求实效,要使学生读过一篇文章后感觉以不能食而不知其味。这样又要求学生在读书的时候要细读、精读、读后最好能简单分析一下文章的写作特点。重要的要让学生指导不能无选择的去读。是学生接受知识的重要渠道之一。老师要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首先就要使学生对自己的课能够听得懂,听得好,听得兴趣盎然,并且记得牢固。为此就要求教师要过好“读”的这一关,要让学生读好,老师首先要读好。要把学生当做听众,自己首先要当个好“演员”。在讲读课文时,既要把课讲得明白透彻,条理清晰,还要做到扬抑有致,声情并茂,要有音乐之美感,。人们之所以容易记住影视剧的台词、歌词等,原因也是在这里。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还要求教师讲课声音洪亮,语速适中,重点突出,避免一个问题反复地讲来讲去让学生没了兴趣。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创设口语交际情境,口语交际是为写话训练服务的。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小学中年级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1]吴立岗.小学语文教学研究.[M]北京:中国广播大学出版社,2010、5.
[2]周存辉.让生活进入作文,让作文进入生活.[J]山西: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2002(1).
[3]张化万.将玩进行到底.小学生活作文的实践和思考.[J]上海:小学语文教师,2002(2)
研究方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小学班主任工作;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