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明宏
研究性鉴赏的教学构想——克服厌学、厌教的良方
◎许明宏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关键环节,但是现实的阅读教学却出现了诸多不尽如人意的问题,如学生的动机低下、教师的倦怠等。笔者分析原因,正视阅读教学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寻求突破之道——研究性鉴赏,从学生和老师等根源解决当下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并以一篇具体篇目的教学设计为例,来具体阐释自己的教学构想:解放手机、网络的教学负干扰,适应信息化的到来;防民之欲不如因势利导、授之以渔;如何检索文章、资料及文库、期刊、视频、博客等搜索引擎;开放式的心态等,希望能为当下的阅读教学找到合适的突围之径。
阅读能力是一个人理解力和悟性的基础,而阅读能力的提高更是提高个人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但是阅读兴趣匮乏,对任何文章提不起兴趣,这是当下高中生在语文学习中存在的现实窘境。我们的教学改革喊了很多年,也改了很多年,而笔者认为最主要的就是解决学生阅读动机低下的困境,解决了动机层面的问题才谈得上高效与其他。
既然问题找到了,那么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形成当下高中生阅读困境的原因。
(一)可怕的笼子
我们的阅读教学历来已久,某些先入为主的做法没有随着时代和人心态的变化而做到与时俱进,没有做好调整改良工作。这使得某些教学理念存在与时代的距离感,自然和我们当下的高中生产生隔阂感,这种隔阂挡住了师生之间本该有的顺畅的交流,进而导致当下学生厌读、厌学,老师厌教(语文老师私下的调侃:上辈子杀猪,这辈子教书;上辈子杀人,这辈子教语文)的现状。之所以出现两败俱伤的窘境,其根源就在此。
(二)职业倦怠
现实中也确实存在部分教师教学墨守陈规,教学没有创意,更没有艺术性,这也进一步强化了此一困境。年复一年的教学,磨去了年少气盛的锋芒,日复一日的劳作,钝化着敏锐的洞察力,于是有句话说的是,你教小学久了就是小学的智力……这说法在现实中是部分的存在着的,尤其是对那些陷入教学倦怠的老师而言这就是真实的写照——可悲的写照!那么我们有什么方法来阻挡势不可挡的教学倦怠吗?喜新厌旧是人固有的本性之一,为何那些教师教到一定年月就提不起兴趣,原因还是在于他们只是一届届地重复着以前的事情,丝毫没有改变。拾人牙慧让人作呕,食己牙慧也同样叫人倍感煎熬,于是久而久之,在这种煎熬包裹下,没有勇气创新突破的人就用阿Q精神一重重地包裹起自己善感的灵心,渐渐麻木,在麻木的状态下才能忘记食己牙慧的不堪……于是一年又一年,一届复一届……就这样成就着自己的职业倦怠,成了教学倦怠的老师,厌教的老师。我们恍惚之中作茧自缚,给自己的内心营造了一个坚固的壁垒,一遍遍地复食着自己的牙慧,于是教师成了世间一种多么可怕的职业,而教师也同时成了多么可悲的一群不幸者,在职业倦怠中消耗着无味的青春……
(三)顺应时代
所有的改革或者所有的事情都要符合一定的规律,也要适应时代的特点,要和时代的步伐一致,否则就很难顺利发展,或者说很难取得突破性进展,教育教学也一样,我们之所以被当下的一些东西所困扰,可能我们很多时候没能看懂时代的特点,更没有用好时代为我们准备的条件,比如说网络和手机等便携化的信息媒介。
那么我们能否以一种开放的心态来看待当下信息时代的到来呢?把信息时代具有的物质条件和思维方式运用到我们要做好的事情上,我想这也许是一种思维方式。也许我们真的该改变以前对网络和手机的仇视态度,冷静下来想:既然信息化是时代的特点,便携的信息终端触手可及,每个人都无可避免地卷入信息洪流之中,而我们都是信息洪流中的一个分子,这都是最真切的事实。而我们却把网络、手机等这个时代最真实的东西和特点,视作我们教学和课堂的洪水猛兽。我们有没有真正静心的思考,为何我们的教育一定要排斥本已经存在的东西,而且是融入我们生活的东西,而且这些东西正越来越成为我们生活的必需?只要能静心思考,就会猛然发现,原来我们要搞的教育和课堂好像是反时代、反科技也反生活的远古怪物!
我们能不能以一种更开放而又冷静的心态来看待网络和手机等事物呢?既然我们绕不开它们,我们就正视它,利用它。
(一)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很早就被大家认可,显然人在解决了基本的生存需求的基础上,尊严和成就感是激发我们不断积极努力的不竭动力和源泉。我们都渴望自己是在人前倍有尊严的人,希望我们做的事是能让自己倍有成就感的事,只要如此就会克服万难、乐此不疲。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作为爬上进化树最顶端的人类,我们需要高于基本需求之上的尊严和成就来成就自己的价值追求。
假如我们能把我们必须做的事情变成让我们更有尊严与成就感的事情的话,想让人不去做都难。如果我们的教学也能变成如此状态,那该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所有的学生都为了现在和将来更有尊严而努力,我们教师也不再是学生的阶级敌人,而是共同享有学习成就感的幸福者。美哉学习,美哉学生,美哉教师,想一想都叫人不甚艳羡。
(二)为研究正名
我所设想的课堂是研究性鉴赏教学,有人肯定要批评我大言不惭,无名小卒还敢称研究性鉴赏课堂?难道你也要学韩愈好为人师,大言不惭?我的回答是,我要为研究性鉴赏的课堂大声疾呼,我要为研究性鉴赏的课堂而积极努力,不必考虑大言不惭还是其他骂名。从当下而言,国人有故意神秘化研究之嫌,而这似乎可以和封建君王的君权神授说相提并论,这背后的用心可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但是很多人不敢说也不屑于说,当然也有一部分人被玄之又玄的研究吓唬住了。我想有良心和道义的人,都该站出来为神秘的研究正名,研究就是我们的生活本身,研究就是我们对一个词语的感知,研究就是我们对一个语气的理解,研究就是我们对某一问题的不断深入的追踪和关注,研究就是生活本身,它不神秘也不玄妙,对一个你感兴趣的问题关注数十年,你就是业内知名研究者。
(三)操作程序
课前提供关键性背景材料:
帮助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实质。比如学词,我们就给出专业的词学解释,告诉他们词是什么样的文体,印发给他们具体的词谱资料,让他们理解词原来是按照词牌给定的固定格式填出来的。不仅字数、句数,甚至连句式和每个字的平仄都是有规定的,即所谓: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导入激发兴趣:
导入要静心设计,既符合篇目又具有鼓动性。比如说教词,我们可以讲词是诗歌国度的一朵“奇葩”,让大家对“奇葩”的词有所兴趣。
文本浅层解读:
1.小角度切问,强化文本解读
选择文章中比较浅层的问题,从一个具体的小角度切入,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读文章,强化对文本的感知。比如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叠)一词,结合温词秾丽的特点,我们设置一个贯穿全文而又比较容易的问题:本词中有哪些颜色词?(请圈划出来)(自己独立就可以完成)
学生通读全词,会很快找到“金”和“雪”字,让学生读出来,然后由明显的颜色词到需要简单思考的问题:圈划出带有颜色的意象,并标注出颜色来。(同桌之间简单交流下,就可以解决)
(设置以上问题和环节的目的:经过以上的解读,学生已经大致能够感知整首词在着色上的特点,即喜欢用亮丽的颜色,写出金碧辉煌的画面质感,感受温词的秾丽特点。)
2.合作探究,感受妙处
还是以温词为例,其词笔触细腻,细节处见功力,在细节处也见得词体的特色,所以设置一个关乎文章学角度的问题:小组合作,说出本词妙处。
(设置本环节的目的是要每个人都顺着前面的基础,走进词境,感受温词细腻的笔调和词体所擅长的领域。)
然后是小组合作探究和小组展示。
(就以温词为例,本环节设计目的可以是某一炼字讲究的实词——形容词和动词,可以是对某处手法的解读,也可以是对文章构思的解读,要的就是从鉴赏的角度品读文学创作中应该如何打造妙处,进而运用为我们自己写作的典例。)
(附:温词中值得品味的妙处——懒、弄、迟;双双、香;花面交相映)
附解读:
(“懒”字见出慵懒、漫不经心、百无聊赖)
(“弄”字见出反复拨弄、无人欣赏)
(“迟”字照应懒,写出迟缓、内心失落)
(“双双”反衬自己的孤单、寂寞)
(“香”用了痛感,写出如花容颜)
(花面交相映写出人面如花的姣好、对如花容颜的自信、盛年无人赏的失落)
深度研究:
3.局部深究,研究的开始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对文本的某一方面进行深入探究,带领学生以研究的眼光读出其中蕴味。
以温词为例,我们设置一个关于整体把握的问题,如:用一句话概括本词内容。(准确、全面——时地人事)(学生同桌间讨论完善)
在此基础上加大深度:如果拍成短片,你愿意做本词的女主人公吗?为什么?
(设置目的: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对人物进行身份定位,感知作者观察的角度和审视词中人物的视角,感受抒情主人公的地位。从抒情主人公的定位角度深入词中,解读词在晚唐时期初创时候的审美视角,进而感知词体和诗体的区别。)
4.回归文本,总结归纳
经过以上的努力,对一篇文章应该从细节和整体上有一定的把握,那么这时候要乘胜追击,归纳总结,对思维进行小结。
还是以温词为例,这时候我们把视角拉回文本,通读,再感知温词的特点,由本篇推演到《花间集》中14首《菩萨蛮》,并结合印发的补充资料,整体感知温词和花间词派的特点:秾丽、绮怨。
(设置目的:及时总结前面所体验的东西,整理思绪,运用推理和演绎等思维方法,由一点推及整体,这是思维的飞跃。)
5.深度追问,拓展研究
经过以上的解读和体悟,我们已经由一点和一篇推演至广阔的面和整部文集。这时候不能停留,我们还是要趁热打铁,把学生的思维向前推进,做得像个真正的研究者所应该做的那样,推理演绎,得出我们期待的结论和感受。
以温词《菩萨蛮》(小山重叠)为例,本环节设置一个探究性问题:结合本课所学知识,联系本词的内容和特点,你觉得词在本质上有哪些特点,其在诞生不久的晚唐能有怎样的地位?
(附:词的特点:文小、质轻、径狭、境隐——缪钺《论词》)
(词在最初主要写相思离别的男女之情,写得缠绵悱恻,被正统文人鄙视,认为是不登大雅之堂的诗余、小道。)
(设置目的:趁热打铁,把学生的思维再向纵深推进,培养学生的追问和研究精神,这也是研究性鉴赏特点所在。)
6.巩固设疑
课内作业:主要是根据课内探讨和研究的问题,设置适当的作业巩固所学。
课外拓展作业:为了能够让学生在课外保持研究的热情,留难度适中而又有挑战性的问题,鼓励学生应用网络等手段查找资料,写成独立成果文章。
还是以温词为例,课内设置一个问题:比较本词和晏几道《破阵子•春景》词中女主人公身份地位的变化?
课外作业设置为:本词有无寄托历来众说纷纭,上网查找资料,得出自己的结论,并结合词作本身寻找支撑理由,写成文章。
(设置目的:课内作业主要是巩固和检测课内探讨所得成果,课外拓展作业一定是有争议的有难度的,鼓励学生课下保持研究热情,展示个人敏锐的洞察力和研究精神,证明自我价值。)
附注:
网络搜索引擎介绍——雅虎、谷歌、百度等;
网络文库介绍——百度文库;
网络视频介绍——百度、酷六、土豆、新浪、凤凰;
网络期刊介绍——知网、万方、维普、龙源。
(利用网络查询有效信息)
(许明宏 江苏省清浦中学 22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