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材“研讨与练习”中的写作练习研究

2016-03-03 03:11周之健
现代语文 2016年20期
关键词:练习题教科书研讨

◎周之健



初中语文教材“研讨与练习”中的写作练习研究

◎周之健

人教版实验教科书“研讨与练习”中的写作练习是课后练习的一部分,是学生进行练笔的重要途径。此类写作练习无论是单项能力的训练还是素材的积累,都为单元作文写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本文以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1年初审通过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九年级)”为研究对象,从三个方面探讨课后写作练习并进行分类研究。首先是对表达方式类训练题的研究,不同的年级侧重于不同表达方式的训练,记叙类训练题尊重认知特点、循序渐进,描写类主要包括对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的训练。其次是对写作技巧类训练题的研究,想象类练习比重大,体现了此套教材对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视。最后对写作形式类训练题的研究,着重强调仿写训练题。通过本文研究,能够帮助我们落实课后写作训练的意义,也会更加明确今后的训练方向。

叶圣陶先生曾经强调:“语文是人与人交流和交际的必不可少的工具。”语文课程作为一门运用语言文字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课程,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其中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是重中之重。《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多处阐述了加强写作训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其在关于写作教学的建议中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为了实现课程标准的要求,多种实验教材都以不同的方式对写作训练题进行了编排。

一、研究的对象、范围及意义

从2013年秋季学期开始,湖北省宜昌市所有初级中学使用的是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1年初审通过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九年级)”(以下简称人教版实验教科书)。此教材每册书除了在每单元安排写作训练进行写作导引和写作实践外,还在有些阅读课文的“研讨与练习”中设置了大量的写作练习。人教版实验教科书课文后写作练习题与课文联系紧密,秉承了过去语文教材中“读写结合”的优良传统。写作练习是课文练习的一部分,是学生进行练笔的重要途径。这一类练习题的科学设计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形成语文素养有很大的帮助。

语文教师非常重视写作教学,对每单元一次的写作指导也总是不遗余力,但传统的单元作文教学以文体为主线,训练方式以“整篇写作”为主,在作文的时间、字数、文体、体裁等方面都有严格的限制,它所涉及的写作知识、写作能力和训练要求综合性高,容易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而“研讨与练习”中的写作练习,写作的内容大都与课文内容有联系,承载的信息量较小,写作形式更加自由灵活,更多关注的是单项能力的训练,这样将写作训练化整为零、化难为易、化粗为细,使学生写作能力聚零为整、积薄成厚、积少成多。有的练习需要学生用精练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独到见解,有的练习则需要学生具有清晰的思维逻辑,这些无疑是对学生语言能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的训练。形式多样短小精悍的课后写作练习,便于学生积累生活中的点滴感悟,这也为大作文积累了写作素材。由此可见,学生进行课后写作练习正是一个从“小”到“大”的过程,无论是单项能力的训练还是素材的积累,都为单元作文写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研讨与练习”中写作练习题分类研究

据统计,人教版初中语文实验教科书“研讨与练习”中的课后练习题共559题,其中写作练习题72道,约占总题量的13%。现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课后写作练习进行分类研究。

(一)表达方式类写作训练题研究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总体目标与内容”中指出“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第四学段(7~9年级)目标与内容中更明确地指出:“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可以说,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五种表达方式的恰当运用,是初中语文写作训练的重头戏。这类练习呈现出以下特点:不同的年级侧重于不同表达方式的训练。九年级偏重于议论的训练,共设计10题;八年级偏重于描写的训练,共9题;记叙手法的训练则受到了最大的关注,贯穿于七至九年级的写作训练中。其分别为5题、5题、7题,且形式多样:既有人物形象的塑造,如《阿长与山海经》的写作练习;也有记叙事件过程变化的练习,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还有关于叙事情节的提炼,例如《心声》;也有叙述视角的转换,例如《老王》、《智取生辰纲》等课后练习。在记叙类的写作训练题设计方面,编者也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认知特点,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由七年级时“写一两个事例”、“写一段话”、“改写某一部分”,到改成一篇记叙文、续写、改写或缩写故事,难度不断加大。

关于描写类的练习题教材安排较多,主要包括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的训练。其中人物描写主要是从动作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等方面设计练习。笔者认为,在当下信息量大、心浮气躁的社会环境里,很多学生缺乏细心的观察、细致的描绘,此类练习设计还可以丰富全面些,以加强学生语言生动性的训练。教材中关于心理描写的训练过多。另外,景物描写的训练亦有重复之嫌。议论类练习题在九年级的编排也充分体现了循序渐进的特点。由七年级时的“写一段评价文字”、“写一点欣赏文字”到八年级“写一则感想”、“写一封公开信”,再到九年级“写片段作文”、“写成一篇议论文”,让学生逐渐体会议论这种表达方式的特点,逐步培养学生阐述自己观点并做到有理有据的议论能力。这一部分的练习设计,还能与生活紧密相联,体现出这种表达方式的实用性,例如七下学完《斑羚飞渡》就要求学生“给狩猎队写一封信,谈谈你对这件事的看法。”九下学完《诗经》设计了“写一段赏析文字”的相关练习,还有多次出现写“读后感”的训练题。如此设计,既弱化了议论这一表达方式的学习难度,又削减了学生议论文写作的积极性。但是,这一部分训练题中,有4次要求以书信的方式来完成,未免过多。这些书信写作练习的设计还包括了三种书信形式:一是建议信,如七年级下册《斑羚飞渡》练习;二是公开信,如八年级下册《罗布泊》练习;第三种是私人书信,如九年级上册《傅雷家书》练习。尽管都是书信,但建议信、公开信和私人书信在写作上还是存在着差别,如果教师进行这方面的写作指导会很费时费力。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对这类写作训练题选择了放弃。《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会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但教材对说明这一表达方式的练习题设计太少,仅仅只有2题。关于抒情类表达方式的训练,共4道题,均是从诗歌教材中衍生出来的,这恐怕也加大了学生训练这种表达方式的难度。

(二)写作技法类训练题研究

学生学习写作需掌握一些基本写作技法。经统计,教材中关于比喻的写作练习共3题,想象类写作练习共9题,其它的写作技巧训练题,涉及到了对偶、对比、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等表现手法,共6题。由此得知,想象类练习在写作技法练习的比重很大,这一设计,体现了此套教材对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视。《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中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力的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要求写作中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但想象训练,又不能够只是单一的训练,它总是和其它写作技巧或写作形式的训练糅合在一起,例如七年级上册《春》的写作练习,既训练了想象,也训练了比喻的运用;七年级上册《皇帝的新装》要求改编成课本剧,除了需有丰富的想象,还要求学生具备编写剧本的基本能力;八年级下册《藤野先生》的写作练习是“给藤野先生写一封信,表露作者当时心迹。”文字的表述中要求是想象,但是,这个想象必须建立在对鲁迅的性格、当时的社会背景有所了解的基础之上。而且,其中的很多想象练习题,想要完成好它还必须对阅读文本的内容有充分的了解,对文本主题有较准确的把握。这类训练题,看似可以天马行空,任凭思维之舟肆意飘荡,实则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很高,在教学实践中,想要学生写出佳作,教师需做大量充分的写前指导。在修辞手法的写作练习中,比喻句的写作共3题,对偶1题,拟人、排比等常用修辞手法的写作练习题没有涉及,不免是个缺憾。

三、写作形式类训练题研究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四学段(七-九年级)的学段目标与内容有以下写作方面的要求: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此教材设计缩写练习1题,扩写3题,续写1题,补写4题,改写13题。以上这些写作形式,都需要先认真领悟原文思想内容,把握文章主旨,这样写起来才胸有成竹,完成它们还需学生有较强的概括能力或丰富的想象力。在教学实践中,扩写、续写、补写这三种形式老师们选择运用的稍微多些,缩写和改写练得相对较少,这也和中考考不考有一定关系。

关于仿写,尽管语文课程标准中并未提及二字,但绝大多数的一线老师都知道它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不二法宝。人教版初中语文实验教科书也非常重视这种写作形式,每册书都有仿写训练,6册书共达15次之多。仿写是把学到的写作知识直接转化为写作技能的一种作文训练方式。仿写架起了由“读”到“写”的桥梁。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联系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初中生正处在写作的起步阶段,他们常常需要具体的、直观的、形象的、感性的经验支持。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会依托一些经典的文章,告诉学生如何遣词造句,如何呼应过渡……让学生逐步掌握到一些基本的写作方法,体味到写作的奥妙,以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和写作兴趣。教材关于句式仿写练习共3句:七下时只做简单的“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句式练习,八上时进行对偶句的写作,再到九年级时是对“我是干瘪的稻穗,——”诗句的仿写,难度逐渐加深,充分体现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

对于写法仿写题的编写,笔者认为七年级下册4道题的练习所选例文典型,分别是景物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运用对比对动物进行描写,题目难度适中,学生训练起来会充满成就感。七年级上册的5道题则难度较大,例如赏析文字和《短文两篇》的仿写,在教学实践中只有为数不多的学生能写出较好的习作。关于诗歌写作手法的仿写,七八九年级均设计了一道题。从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七八年级学生的完成情况并不是很好,毕竟诗歌创作需要有高度凝练的语言和丰富形象的意象,无论是诗歌外在的形式还是内在的神韵,尤其是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很难仿出质量仿出新意。

四、“研讨与练习”中写作训练题的特点

课后写作练习作为单元作文教学的有益补充,有自己的独特之处。首先,大多数课后写作练习的形式灵活自由,篇幅短小精悍,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勤于写作的良好习惯;其次,大多数课后写作练习注重单项技能的训练,如某种表达方式的练习或者某种写作手法的运用等等,训练目的明确。再次,单元作文由于篇幅长,教师批改时间长,反馈相对滞后。但大多数课后写作练习篇幅短小,学生可以即时完成,教师可以即时批改。这样的当堂训练,既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真实的写作状态,也能让学生逐渐适应这种限时思维的方式,这对于学生写作能力以及综合素养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人教版教科书的“研讨与练习”中的写作训练题是与课文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通过本文研究,能够帮助我们落实课后写作训练的意义,也更加明确了今后的训练方向。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九年级)[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教育部[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C].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4]邓小珠.人教版初中语文新课标实验教科书课文后写作练习研究[D].赣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

[5]张荣荣.结合教材中的“研讨与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3,(11).

(周之健湖北宜昌三峡大学附属中学443002)

猜你喜欢
练习题教科书研讨
精讲精练习题 提升二轮复习效果
本期练习题参考答案
《备急千金要方》:中医急诊教科书
本期练习题参考答案
GSM与FDD、NB-loT融合组网研讨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藏起来的教科书
对一道教科书习题的再探索
被藏起来的教科书
建筑工程预算控制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