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盈君(吉林省长春市第九十八中学)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探讨
刘盈君
(吉林省长春市第九十八中学)
从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现状入手,研究了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和中学历史学科的关系,找出当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探讨了初中历史教学中社会责任感培养的目标和策略,并提出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策略,以供参考。
初中历史教学;社会责任感;策略
为了了解初中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调查小组经过为期两周的持续不断的访谈、问卷调查,以及对初中老师的咨询,通过对访谈结果以及问卷数据进行认真的分析,对初中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有了详细的了解和认识。其一,理想或者目标相对单一,导致对社会责任感认识不足。初中生没有意识去思考自身作为一个社会人所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另外,家庭教育存在误区和不足,直接影响了初中生社会责任感培养。过分溺爱,导致孩子自立意识和团结协作意识不强;忽视个人品行修养、素质教育,导致综合素质培养长期得不到重视,久而久之,严重影响了孩子健全人格的养成。教育内容和方式方法与学生实际生活脱节,社会责任感培养既脱离了学生的道德水准和理解能力。
1.由于没有树立正确的动机,不同的初中生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之间选择时,或在自己个人责任和社会责任之间取舍时,有着不同的抉择。经调查发现,部分学生认为个体利益高于集体利益,将家庭利益的重要性远远排在国家、集体和他人利益之上,这些调查都说明现代初中生以自我为中心,尤其是在个体、家庭、集体以及他人利益方面的价值观取向上表现得尤为明显,也就是说在自身利益遭到破坏时,利益受到侵犯时,他们会首先选择保护自己或者自己家庭的利益。
2.初中生在社会责任感方面缺乏自觉性。通过调查得到的一组数据分析得知,不足三成的学生明确拒绝履行相关社会责任,仅仅有大概四分之一的初中生选择了主动去履行义务,绝大多数采取跟风行为。突出表现为:社会责任意识表现出随波逐流的趋势,履行社会责任开始具有一定的功利色彩。即使某些情况下选择了履行社会责任和义务,但只是为了达到某个特定的预期的回报,没有出自内心的真正动力。
3.社会责任感认知不足,在责任形成方面缺乏责任意识。作为国家的未来接班人,应具备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要树立主人翁意识,面对不负责任的行为更不能是默不作声。
历史学科是人文社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和健全社会责任感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要提高自身社会责任感,理应自觉担负起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使命。
首先,要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认知,避免单纯说教,在对学生个体需求了解的基础上要唤起学生内在认知,引导学生将学到的教育转化为内在道德品质。
其次,以历史人物为典范,以历史典型人物如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等的优秀品质和学识涵养去引导学生的价值观念、责任情感和社会行为。初中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主要因素是自我认知过于片面。由于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学生情感上还不够成熟,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缺乏足够的判断能力和辨析能力,容易出现偏颇,因此适当地引导尤为重要。历史教师应该选取具有时代先进性,拥有崇高理想、高尚情操和伟大社会责任感的社会贤达指引学生前进的方向。爱国主义教育是历史学科教育中一个永恒的主题,从中国近现代史专题进入世界史专题,需要历史教师引导学生对比中外古今责任的概念和价值取向差异,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再次,激励学生的社会责任意志,学生只有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和内容产生了持久而又浓厚的兴趣,才有利于历史教学的开展和教与学的相得益彰,才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社会行为能力。
通过对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现状和问题及对应的措施的分析,以期促进初中思想道德教育科学发展,对初中道德教育工作者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如果说小学是一个人学习生涯的开端,那么初中就是其以后学习和发展的基础,初中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和教育尤为重要,初中生担负着建设国家的历史重任,养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将有利于推动我国特色现代化建设,而且直接关系着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发展,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和风气。因此,充分开发、利用历史课程资源,有利于增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切实加强初中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1]秦军朝.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J].学周刊,2014(8):217.
[2]葛爱春.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培养探究[J].学周刊,2014(31):89.
·编辑张珍珍
刘盈君,女,出生于1973年4月1日,籍贯河北省,毕业于长春师范学院,专科,任教吉林省长春市第九十八中学。教师,从事历史教学,职称:中教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