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工商管理学院建设与发展探析

2016-03-03 14:40夏金秀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6年32期
关键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学科

夏金秀

(潍坊市技师学院 山东潍坊 261400)

高职院校工商管理学院建设与发展探析

夏金秀

(潍坊市技师学院 山东潍坊 261400)

在高职教育快速改革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面对工商管理专业的美好愿景与现实困境,只有认清工商管理专业现状,理清专业课程体系结构,细分专业发展方向,打造专业核心技能,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技能型人才,并加强专业宣传推广,引领并创设新的社会职业,直接对接工作岗位,才能实现工商管理学科及专业的长远稳定发展。

高职院校 工商管理学院 建设

作为新建的工商管理学院,要以就业为导向,强化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全面加强内涵建设,与对口企业合作构建课程体系,坚持通用和专业能力并重,培养真正含义上的双师型教师,同时要注重建设开放共享的实训基地,实现招生就业的良性循环,并不断强化社会服务和对外拓展教学合作。

一、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的现状

1.“工商管理”口径宽泛,边界模糊,层次不清

“工商管理”口径非常宽泛,既是“管理学”学科门类中的一级学科名称,又是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名称。同时,工商管理所开设的课程还有“工商管理”“工商管理实务”“工商企业管理”等诸多名称,因此,工商管理有学科、专业、课程三个层次。三者混淆,边界模糊,层次混乱。[1]

2.“工商管理”成本低廉,广泛开设,基础薄弱

第一,工商管理专业开设门槛较低,其师资基础广泛,经济学、管理学大类学科普遍,甚至并非科班出身的“半路出家”的转型教师稍加进修或自学后也被允许从事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第二,教学场地要求不高,绝大多数课程在普通教室即可完成,无需实验室、实训场等场馆设施。第三,其运行成本较低,和绝大多数社会科学专业类似,几乎无实验实习耗材和其他经费支出。第四,工商管理为新型交叉学科,学科基础薄弱,管理学科理论体系主要照搬西方,未能与中国独特的管理思想相融合,尚处于探索期。[2]

3.“工商管理”供需矛盾,知识丰富,广而不精

工商管理专业毕业人数众多,在就业竞争无比激烈的大环境下,人才市场需求早已饱和,形成强烈的劳动力供给多、需求少的矛盾。工商管理的专业特点,要求学生广泛涉猎各行业知识,拥有丰富的知识基础,但正因如此,导致学生样样通,但样样都不精,优势变成劣势,最终使毕业生知识结构大而全、泛而滥、松而散、广而杂,没有专一精深的一技之长。

4.“工商管理”无岗而设,无业对接,无长可专

社会分工使人类极大提高了劳动效率,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在生活、工作节奏如此之快,社会分工日益精细的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的学生完全找不到与其直接对接的工作岗位。不像师范专业对接教师职业,会计专业对接会计职业,法律专业对接律师、法官等职业这样直接,它不能对接局长、处长,也不能直接对接经理、主管。“它”在机关是“打印复印的”,在企业是“跑腿送信的”。这样的实际案例不胜枚举,比比皆是,所以专业“无岗而设”是外因,“无长可专”是内因。

二、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建设与发展

1.准确定位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的定位是否准确,直接关系到所培养人才的质量。高职教育不同于本科教育,应用型人才是它的培养目标。因此,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定位在培养适应现代管理需要的、具备从事基层管理工作、直接面向生产第一线的应用型管理人才。这样的定位既使职业院校的毕业生避免了和本科院校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狭路相逢”,又有利于培养以实践性、职业性为取向的创新型管理人才。

2.重构课程体系,打造核心就业技能

现行的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大都广博庞杂,管理学大类里几乎无所不包。工商管理专业一般要开设如工商管理、战略管理、行政事业管理、财、税、法、营销、广告、心理、行为、社会、经济等多学科、多方面的课程,内容丰富,但缺乏重点,加之要开设的公共课程,整个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层次重点不突出,导致专业缺乏核心课程与核心技能,学生不具备专业核心竞争力。因此,应结合工商管理专业的细化方向,窄化知识结构口径,课程设置改横向为纵向,变广博为精专,重新构建核心课程体系,并以核心课程为基础打造专业技能,使毕业生拥有“一技之长”。

3.控制招生规模,调节人才供需矛盾

根据社会人才需求状况,以前瞻性视野,调节和控制工商管理专业招生规模,尽量使其保持供需平衡。供大于求时,教育主管部门应适时适度减少招生规模,反之则可扩大,避免严重的供大于求或人才短缺状况,既保持适度的专业人才竞争,又避免人才资源的严重浪费。[3]

4.加强实践环节

作为一个现代工商管理人才,要求其具有较强的开拓创新能力、应变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说服能力,这些能力素质往往需要在大量的实践环节和社会工作中加以锻炼和培养。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主要以实习、实训两类实践教学为主。可将实习实训期分为三部分:一是与社会调查结合起来,安排在暑假进行;二是认识实习与市场调研,促使学生在与社会接触中锻炼其实践活动能力;三是聘请优秀企业家做兼职教授或专业指导专家,每年给学生做一到两次专题讲座和报告会。另外,应重视实习基地建设。首先,应争取当地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的支持,建立学生实习基地。其次,为了确保实习取得实际效果,可与当地组织部门联系,选择一部分素质较好的学生到企事业单位实习。

5.加大“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

一是学校与地方有关企业签订协议,建立教师实习基地,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增加实践知识;二是重视引进企业科技人才充实师资队伍,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6.加强宣传引导,打破偏见思想枷锁

要加强专业宣传,引导学生及家长理性认识“专业特色”及毕业后的就职方向。打破“官本位思想”,明确“工商管理”是技术技能专业。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向往、专长及兴趣爱好报考专业。工商管理专业也要根据专业方向,适度区分并限制文、理科学生报考。同时,加强毕业生就业引导,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根据自身实际,独立思考,做出就业选择。

结语

高职院校工商管理学院的办学宗旨是以就业为导向,为企业和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适应于基层经营管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了实现这一培养目标,高职院校工商管理学院必须抓好自身的建设和发展,即加强内涵建设,强化校企合作,彰显办学特色。

[1]梁秀文,郭玉梅.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与考核方法初探[J].职业技术教育,2014(8).

[2]杨建立.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及其实践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3(9).

[3]沈爱华.工商管理类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基本思路[J].盐城工学院学报,2012(3).

猜你喜欢
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超学科”来啦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