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论视角下学术论文翻译的通俗性
——以“How to Build Terminology Science”和“Terminology and Lexicography”为例

2016-03-03 23:35王艺洁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6年20期
关键词:通俗性学术论文目的论

王艺洁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 100191)

目的论视角下学术论文翻译的通俗性
——以“How to Build Terminology Science”和“Terminology and Lexicography”为例

王艺洁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 100191)

笔者以目的论为指导,从语篇、词汇和句法三大角度论述How to Build Terminology Science和Terminology and Lexicography两篇学术论文的通俗性特征,以及如何在汉译过程中如何体现这一特征,以期为今后的学术论文研究提供新的角度与观点。

目的论 学术文本 通俗性

引言

学术论文和科技论文素来以严谨客观著称(杨林秀,2015:21-25),但是现在国际上英文学术论文有一种通俗化趋向,因此笔者相对此类文本做相关分析,并结合翻译实例说明如何保持原文本的通俗性特征。本翻译项目文本是两篇学术论文How to Build Terminology Science和Terminology and Lexicography,均出自同一本著作。其文风既有学术的严谨,又兼具通俗。后者是本翻译项目文本的最大特征,也是本论文的主题。[1]

基于项目文本的语言特征,笔者在论文之中采用适当的翻译策略与方法,将这种通俗性体现在中文译文中。另外,项目文本之中生僻晦涩之处,也采用一定的方法将其显化和通俗化,让译文更加易懂。

笔者的指导理论是目的论。功能目的论最早(Skopos Theory)是由功能主义学派代表人物、语言学家弗米尔(Hans Vermmer)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根据弗米尔(2000:105)的阐述,翻译过程是由译文的功能所决定的,否认源文本在翻译中的绝对主导,强调译者的作用和译文目的的重要性。目的论的三个法则是目的法则、连贯法则和忠实法则。[2]

一、翻译实例分析

1.语篇层面--论文的主体显化

[例1]First we had to reach agreement on several theoretical principles useful in terminology work.

分析:这里的we指的也是术语学界的研究人员,是特指。如果不将其显化处理,汉语译本就是“首先要对术语学中有用的几项理论原则达成共识”,意思倒是也传递了出来,但是会让读者觉得有些困惑,这种共识是谁与谁之间达成?是术语学家与普通大众?还是术语学家之间?读者一旦产生了困惑,就说明翻译并不到位,所以秉承通俗易懂的原则,译文中就需要将we显化。显化,是指将主体显化,并非一定翻译成“我们”,而是要根据语境适当选择合适的主语,怎样能够最正确的表达意思就怎样翻译。因此译文如下。

译文:首先,术语学家之间要对术语学中有用的几项理论原则达成共识。

2.词汇层面--逻辑连接词

[例2]In this way,we have to make a distinction between “special”and “specialized”. “Special” means that a word or a group of words belongs to a technical or scientific domain. “Specialized” means the process of an ordinary word or group of words that makes it become a term. Thus “specialized” must be distinguished from “speciality”.

分析:此段必须结合上下文理解意思。上文中谈到了区分special和specialized的背景,此段是想说明区分的原因和如何区分。结合语境,In this way在这里是因果连词,表示结果,所以应当译成“因此”,而不能直译成“用这种方法”。这样就能忠实于原文的意思,又能让读者更好理解;Thus也不能直译成因此,否则会与上一个“因此”相冲突,混淆逻辑关系,而应该灵活处理成基于此,才不至于扭曲了原文的含义。

译文:因此,区分“特定”和“指定”是有必要的。“特定”是指一个词语或词组术语只用于某个科技领域;而“指定”则指,使普通词语或词组变为术语的过程。基于此,我们还要将“指定”与“特定性”区别开来。

3.句法层面--句式变换,问句多

[例3]Thus,the big question for languages is: Is the quantity of scienti fi c and technical terms still growing? An evaluation of the number of terms used to describe a vehicle is about 400 000,for a plane about 500 000 and for medicine about 600 000.

分析: 这是一个典型的设问句,自问自答。这个句子里有数据,按照科学类论文的严谨风格,这个句子在写作的时候完全可以处理成陈述句,平铺直叙摆数据,亮观点。但是作者将其处理为一个设问句。问句问完之后,读者就会思考,问句与接下来的答案之中就有一个缓冲。这样的效果就要比陈述句更好,数据带给读者的震撼感就更加强烈。那么同上一个例子一样,翻译的时候也要按照原文的设问形式译成中文。

译文:所以,现在的问题是:科技领域的专业术语仍在持续增长吗?据估测,用来表述一辆交通工具的术语词条约有40万个,表述一架飞机的约有50万个,表述药物的约有60万个。

结语

本文以目的论为基础,研究项目语言风格后,发现目的论对项目的通俗性语言风格的汉译有指导性作用。笔者研究了相关文献,并结合项目中的具体例子进行了论述。笔者发现,学术论文的通俗性从三个方面可以体现:主体的显化、逻辑连词多以及句式丰富。翻译的时候也应运用相当的策略,在汉译中保持原文的通俗性特征。

[1]Vemeer, H. Skopos and Commission in Translation Action[M].In L.V(ed.), The Translation Studies Reader. 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

[2]杨林秀. 英文学术论文中的作者身份构建:言据性视角[J]. 外语教学,2015 (36)

猜你喜欢
通俗性学术论文目的论
学术论文征集启示
学术论文征集启事
翻译目的论下江苏菜系英译研究
目的论视角下的宜兴特产翻译实践研究
《发表学术论文“五不准”》通知
从目的论角度看中药药名英译
《天堂蒜薹之歌》通俗性浅析
育儿必读的宝典
锦州店铺以及街(路)命名的文化内涵与功能分析
新疆外宣英译特色探究——以目的论为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