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实验小学 万丹青
问题引导,“导”出PBL阅读模式
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实验小学 万丹青
PBL阅读模式很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好地和文本进行多元对话,并能够促使学生在以后的阅读中运用PBL模式的系统方法来解决问题。
问题 引导 PBL阅读模式
基于问题的学习最初是运用于医学界的,它也被称为PBL模式,随着教学法的不断发展,这种模式在教育中被广泛运用,也被运用于语文阅读教学之中,这种模式很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好地和文本进行多元对话,并能够促使学生在以后的阅读中运用PBL模式的系统方法来解决问题。
在运用PBL模式进行问题引导的时候,首先要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呈现中总结出问题,然后让他们围绕这个问题进行深入阅读,并尝试解决这个问题。学生需要有一个认识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给予他们引导,也可以在必要的时候调整问题,给学生一些辅助策略,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在阅读中探讨问题。
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面对这样一篇课文,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探讨一些怎样的问题。例如,在学习《养花》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展示一些各种花草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花草之美。学生们在思索后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来引导阅读:“作者的这篇文章题目是《养花》,那么他具体又写了什么内容呢,是介绍了养花的好处,还是介绍了养花的具体方法呢?”在这个基础上,可以让学生尝试深入阅读这篇课文,尝试一边阅读一边思索刚刚提出的问题。学生们很快就发现,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从好几个方面来提出了养花的乐趣。在这个时候,为了让学生的学习更加深入,教师还可以对学生的问题做出一些适当的调整,如让学生尝试思索一下,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养花的乐趣的,作者说的那种“自己能奋斗”的花,指的是什么花呢?作者为什么喜欢种这种类型的花。学生也可以在深入阅读的同时提出自己的问题,如:“从《养花》这篇文章中,我能够看出作者有着怎样的特点呢?”这些问题比起阅读之初提出的问题更加深入,可以带领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深处。
在深入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对于问题可能会产生一个初步的思考和认识,此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细化问题,让他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问题的表征和内核,从而更好地了解这个问题。
要更好地解决问题,除了深入阅读以外,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合作讨论也是必不可少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事先分好的小组来分工合作,搜集解决问题所需要的资料,并进行资料整理和统筹,最后在协调各个学生的意见之后,整理得出对于问题的看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协调管理工作,促进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
在学习《野草》这篇课文的时候,学生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这篇文章写了野草的坚强精神,但是作者所写的似乎不仅仅只是野草,而是要用野草作比喻,比喻一种人类的精神。那么作者将野草比作了什么人呢?他为什么要作这样的比喻呢?”围绕这个问题,学生们开展了小组合作,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给予学生适当启发,让他们思索一下作者所生活的年代和这篇文章的创作之间是不是有什么关系呢?学生们得到启发,开始分工合作,搜索资料,他们很快就找到了作者的背景资料,并了解到作者在创作这篇文章的时候有着怎样的时代背景。他们将作者夏衍的生平、创作风格,以及夏衍创作这篇文章时候的背景联系了起来,当时中国正处于抗日战争的关键时期,作者看到了有些人存在悲观的情绪,于是就写了这篇文章来号召大家奋起。在讨论中,学生很快就弄清楚了作者创作这篇文章的意图,也明白了他要将野草比喻成能屈能伸、顽强不屈的中国抗日民众,他们对文本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在讨论探究之中,学生可以更好地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对文本的内容进行深入理解,同时PBL阅读模式也能够促进学生更好地相互交流。
在得出问题的答案后,不能就此将问题丢开,而应该进一步深化体验,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交流展示,并在总结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入感悟这个问题,进行情感升华。这种“趁热打铁”的方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带着情感阅读文本,从而促进和文本之间的共鸣。
诗歌往往具有浓烈的思想情怀,以《你,浪花的一滴水》为例子,要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诗歌中的意境,在心中凝聚正确的思想观和人生观,就要让他们在问题引导的基础上进行体验升华,更好地和诗歌形成共鸣。在学习这首诗歌的时候,学生们以“一滴水在诗歌中意味着什么”这个问题作为讨论的关键点,在这个问题的引导下,他们感悟了这首诗歌对于雷锋的怀念和敬仰,理解了“一滴水”意味着平凡中的伟大。在学生们解决了这个问题之后,可以让他们进一步深化体验,例如可以让他们围绕诗歌的内容讨论一下自己对平凡中孕育不平凡这个哲理的理解,在现实生活中还有什么事情也证明了这个哲理,还有哪些人也具有和雷锋一样的精神。可以让学生尝试将自己的观点写下来,并在小组中交流诵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和诗歌形成了情感共鸣,他们对于问题的感悟也更加深刻了。
围绕问题促进对文本的品读,这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文字之美,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他们不仅能够读出文字表面的意思,更能够读出文章的深层次内涵。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促使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提高创造能力和想象力,不能用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思考,而PBL模式则运用学生头脑中形成的真实问题来促进学生和文本进行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知识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