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 雪 王美芬 郎累累
(1.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坊安街道南流小学 山东潍坊 261000;2.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凤凰街道凤凰小学 山东潍坊 261000)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低效原因及解决策略
孟 雪1王美芬1郎累累2
(1.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坊安街道南流小学 山东潍坊 261000;2.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凤凰街道凤凰小学 山东潍坊 261000)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现代教育经常提及的问题。有效性是完成策划的活动和达到策划结果的程度。教育部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余文森教授指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那么,如何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呢?如何让教师和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大化的课堂效益呢?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众所周知,要上好课,首先要备好课。传统的备课重点是教师的“教”,而不是学生的“学”。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设计好教学活动,其次,在教学活动中要如何与学生互动,指导学生互动;第三,还要考虑到在教学活动中会出现的情况,那是教师该如何处理,如何评价,要对自己的教学有着充分得考虑。即便如此,当课堂预设与生成发生矛盾时,教师要有随机应变的教学智慧,这是基础。同时需要教师及时进行课后反思,记下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闪光点和疏漏。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掌握知识和获取技能的主要动因是——良好的情境。”在创设情境时,既不要过于简单更不要过于丰富多彩,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不必要的因素上。现代教学论认为: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学生设计学习的情境,提供全面,清晰的有关信息,引导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自己开动脑筋进行学习,掌握数学知识。教学中,只有创设条件,给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空间,学习效果才能得到增强。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探求知识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因此在创设情境时,要善于设置悬念。创设问题情境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打开思维的闸门,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和共同发展的过程。”积极地相互支持和配合,是合作教学的基本要素之一。和谐的气氛,是教育教学中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发展的基础,也是学生愉快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知识创新的重要条件。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意识得到激活,从而把教和学紧密结合成一个整体。而教学活动中的学习气氛是教师培养起来的,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关系,对于维持学生的兴趣和注意至关重要。教师对每个学生的态度,双方情感的协调或建立愉快的信任和合作关系,需要以教师自身积极情感的建立为基础,以此来感染和唤起学生的学习情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学生构建知识的过程,就是师生双方思想交流、碰撞的过程。在课堂上,师生彼此的交流、渗透,使学生通过动手、思考、表达,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可感知的内容。如在教学《人民币的简单换算》一课时,我出示了一支钢笔(事先买好的价值10元)。要学生猜猜看是如何支付这10元钱的。在活动过程中,我不断地变换条件(有1张5元的或者几张1元的),学生非常的活跃积极。他们利用学具找出了各种面值人民币的付钱方法。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们不仅学会了人民币的简单换算,还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使他们意识到数学是有用的。
小学生独立性较差,他们不善于组织自己的思维活动,往往抓住某个字句作为思维的依据,如看到“多”字,就想到加,因而导致错误百出。我们把学生这种思维称为“思维的无序性”。为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需要加强了数学语言的“说理”训练,有计划、有目的地让学生用语言叙述、概括出需要解答问题的数量关系,学生列出算式后,还要求学生用语言叙述出为什么这样列式,其依据是什么,促进学生对问题的数量进行概括、推理,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面向未来的社会,是学习型的社会;面向未来的学校,必定是学习型的学校,所以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必须是一名学习型的教师。学习型的教师,能善于获取、创造、转移知识,并以新知识为指导,用于修正自己的不足之处,不断超越自己,培养全新、前瞻、开阔的思维方式。教师这个职业是靠知识背景和文化底蕴说话的职业。学高望重,堪为人师。丰厚的知识储备和文化积淀是一名高素质的教师的必备条件。见多才能识广,居高才能临下。没有一个开阔的眼界,不会有高远的境界。如长期不读书、不看报,信息会越来越闭塞,视野会越来越狭隘,思想会越来越迟钝。一名闭目塞听、失去了思想渊源和精神世界的教师,很难说能备好课、教好书。读书是一名教师的内功,读书是一名教师的本分。腹有诗书气自华,没有厚积就没有薄发,没有深入就没有浅出,读书是作为一名教师的生存必需。做学问是需要深厚或较深厚的知识功底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比较广泛地读书,不仅要读与自己专业知识有关的书,而且还应当读一些看似与自己的专业知识关系不大但实际上是拓宽视野、增长见识的书。作为现代教师,必须终身不懈地博览群书,具备极强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方能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持久而广泛的阅读、积累、甚至大量的背诵文章是教师丰富专业知识的必要条件。教师不但能读书,更为重要的是要善读书,在书中汲取知识的营养。读书能够提升教育的理念和信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学习内容转化、积淀为自己的综合素养和创造能力,才能提升自己的教育境界。教师终身学习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
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从课堂的有效教学出发,从学生的自身发展出发,合理运用和安排各种教学手段与环节,才能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更加赋有实效性,才能焕发出新课程理念在常态下的小学数学课堂的指导作用,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育人质量,使学生在有效的数学课堂中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发展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