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盐城市学富实验学校(224700) 杨才英
例谈小学数学教学情境的构建
江苏盐城市学富实验学校(224700) 杨才英
教学中,很多教师都知道通过构建教学情境能够帮助学生提升数学学习效率,但却没有真正掌握教学情境的使用技巧,导致教学效果不升反降。从趣味情境、问题情境和开放情境等三个角度去构建教学情境,可提高教学情境的效果。
小学数学教学情境趣味问题开放
建构理论认为人的学习是基于一定的社会背景,并为实际情境服务的,实际情境能够较为真实地还原知识的本质,将一些固化、抽象的知识落到实处,从而更好地提升知识的架构,激发学生兴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只有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才能够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当中,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点来设置情境。
例如,教学“时间的计算”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构建这样的情境:
师:你们看过《机器猫》吗?
生1:看过。
师:那你们肯定知道里面的大雄经常迟到吧?大雄每天早晨8∶00上课,穿衣吃饭需要15分钟,路上要花20分钟。如果你是机器猫,你会几点叫他?
生2:我会8∶35叫他。
师:为什么呢?
生3:8∶00上课,穿衣服吃饭需要15分钟,在路上需要20分钟,这样的话加起来就是8∶35了。
师:那我们几点上课呢?
生4:我们也是8∶00上课。
师:那么你妈妈几点叫你起床呢?
生5:我妈妈7∶00就喊我起床了……啊!我们算错了,不应该用加法,应该用减法,应该提前35分钟叫大雄起床,也就是7∶25就要叫大雄起床才对。
在这个片段中,教师一共给学生构建了两个情境,第一个是根据机器猫这个他们都很喜欢的卡通形象来构建的,激发他们计算时间的兴趣;第二个情境则是构建了学生自己的生活情境。这样教学,极大地降低了思考和计算的难度,让学生计算起来更轻松,从而喜欢上计算。
思考源于解决问题,所以要想激发学生思考,就要为学生构建恰当的问题情境。
例如,教学“两位数的乘法”时,教师可以构建一个现实的问题情境:
师:小红想买的零食单价是12元,她的压岁钱有200,想买11包,你们说她的压岁钱够么?
生1:我觉得够了,因为如果她买10包的话,需要120元,买11包的话也就比买10包多12元,所以200元肯定够了。
师:你的回答真棒。她还喜欢另外一款零食,单价是26元,那么她剩下的钱还能买几包这种零食呢?
生2:之前买11包零食花了120+12=132(元),小红还剩200-132=68(元),所以她最多能买两包。
该案例中,在没有学习到两位数乘法的时候,学生选择了一个自己较能把握的解决方式,也就是估算。对于学生来说,他们能快速地算出任何数乘以10的结果。因为11和10较为接近,学生估算起来也较为方便,因此也较为愿意继续计算下去。
这里,教师要注意的是对问题的选择。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和不同阶段的教学,教师要选择难度适中的问题,如此才能够充分发挥问题情境的作用,使之服务于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切忌难度过大、没有针对性的问题,以免引起学生的反感。
开放式情境主要是构建答案并不唯一的情境,在条件的设置上,教师可以多设置或者少设置几个条件,促进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发散思维。
例如,教学“体积”时,教师可以在下课前给学生出一个问题:“小明的父母在淘宝上卖水果,为节省包装费用,应根据买家的订单用不同大小的包装箱进行包装。现在有个买家买了20斤苹果,每个苹果约200克,你认为应该选择多大的包装箱呢?”
这道题内容比较简单,但需要考虑的内容比较多,如苹果的体积和缓冲包装的大小等。另外,如何包装对水果的损伤最小也是要考虑的因素之一。因此,不同学生得出的结论可能不尽相同。
生活化的情境对学生的触动很大,能够让他们知道到自己所学的内容是可以应用到实处的,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数学。此外,这样的情景还能让学生认识到实际生活中并没有所谓的“正确答案”,我们需要做的只是在有限的条件下将事情做得更好。当学生认识到这一点的时候,其思维会更加开阔,而不再只局限于小小的数学课堂之中。
总而言之,情境的创设要基于学生的兴趣点,同时还要避免难度过大,有所选择,把握创设的度,使情境创设真正服务于课堂教学,促进学生进步。
(责编吴美玲)
G623.5
A
1007-9068(2016)26-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