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玲
(喀什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844000)
对中学生异性交往偏差问题的个案分析
——基于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的视角
张 玲
(喀什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844000)
人际交往是每个人社会活动中必需的一个环节,但不可避免的是,中学生与异性交流时,经常会发生“交往过密”的行为,一经发现,就会对其进行批评与教育,其内容与形式更加倾向于心理健康教育。本文是以某案例为基础,分析了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
中学生 异性交往 青春期 心理健康
异性交往是各中学严抓的问题之一,也是心理健康教育最重要的课题,有很多学生因为行为出现偏差而耽误了学习,心理健康受到影响,甚至演化成犯罪行为,受到法律的制裁。对这一问题的分析,会帮助中学生顺利渡过青春期,帮助家长和教师找到正确的教育方法。
案例的当事者是初中生小张,其性格直爽,率真开朗,善于与其他同学和教师沟通,但做事冲动,没有充分考虑直接做决定,心态不稳,到了初二下学期,与另一名名为小东的学生“开始交往”。其父母都是从重点大学毕业,工作稳定,生活富足,父亲对小张的管理情况是,女儿不会做错事,基本不会干预小张的生活,而母亲会严格控制小张的生活。这件事被发现后,由某老师负责与小张沟通,给以足够的耐心,与小张的父母沟通[1]。
青春期是人生成长的第二个阶段,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医学上提出这个阶段开始进入性成熟的阶段,身体逐渐停止长高,该阶段总的特点是闭锁性、动荡性以及探索性等,容易出现行为交往偏差。
中学生与异性交往有一个特定的疏远期后,会随着心理与生理发育,进入快速生长的阶段,对异性产生兴趣,不再好奇,而是敢于接近,即为爱慕期,希望与异性交往。与异性的正常交往会有利于身心的发展,但如果行为偏差,就要及时纠正。异性交往偏差是,有与社会规范思想不符的行为与思想,交往过于亲密,或是一些不恰当的行为,要特别注意的是,只有这些行为给自己或其他人造成伤害,才可以作为偏差行为处理。
对于案例的分析是通过提出问题解答,其一是小张为什么会恋爱,其二是被发现后小张为什么多次离家。
1.小张为什么会恋爱?
小张进入青春期后,逐渐形成了自我意识,再加上生理发育,开始对异性产生兴趣,希望得到情感体验。有人把心理特征分成四个阶段,即疏远异性期、接近异性期、向往异性期、恋爱期,小张谈恋爱的时间刚好是初二,正处于第二个时期,经历了疏远与排斥后,主动增加与异性接触的机会。这是青春期心理变化引起的原因。
小张的性格外向,愿意与其他人沟通,内心如果产生感情,不会压抑,直接表达出来,并且,它自控能力较差,容易冲动,因此,她和其他女生相比,如果碰到自己的喜欢的对象,不会羞于表达,而是大胆追求。这是性格原因[2]。
青春期的中学生很注重与同伴的交流,也就是说,同伴是影响中学生成长的因素之一,其影响力甚至会超过家长或教师。从小张的同伴分析,因为其同伴都是学习成绩不高,注重哥们义气的人,大多都存在早恋倾向,小张长时间在这种氛围中交流,很容易滋生恋爱心理,并且,小东较为叛逆,身高很高,符合小张对异性的要求。这是同伴的原因。
小张母亲对她的管教非常严格,这样必然会物极必反,小张想摆脱这个压迫,有很强的逆反心理,此时,小东进入小张的视野,他的叛逆不羁刺激了小张的内心,两个人走到一起。父亲的潜意识中,认为女儿不会出现任何问题,把女儿作为自己的骄傲,并未给女儿预防,被小张认为这是一种默认的行为。这是家庭原因。
通过对上述内容的阐述,得出不论是保证身心健康还是安全,家长与教师都要坚决反对学生的恋爱行为,但青春期的中学生心思尚不成熟,需要教育人员的指导,两者平等交流过,及时给出预警,才可以避免受到同伴的影响,给以理解与尊重[3]。
2.恋爱问题演变为逃学、离家
小张恋爱后,学习成绩明显下降,但她认为成绩下滑的原因在于父母,而不是自身。这是因为小张的思维是封闭式的,形成的思维并不完整,不具有前瞻性,看问题的方式过于偏激,并不全面。同时,青春期很容易出现情绪波动,中学生经常会因为冲动做出偏激的行为,人际交往能力不足,小张在家中被娇身惯养,再加上她容易冲动的性格,逃学、离家是必然的结果。
此外,自我意识发展不足也是促成的原因之一。自我意识是对自我的客观认识,实现自我调节。小张的主要问题是自我体验与调节两方面存在不足。首先,自我体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自尊,用自尊实现自我价值。中学生有很强的自尊心,如果自尊心受到影响,极易出现情绪波动,做出不理智的行为。小张的自尊心较为敏感,其恋爱被发现后,母亲的处理方式给孩子贴上坏的标签,小张的自尊心受到打击。其次,小张有很强的逆反心理,这种逆反心理会让其为了证明自己做出自己以往没做过的举动。
对两个问题分析后,教师会积极引导小张,主动与她沟通,使其用发展性的眼光看问题,给小张足够的耐心,同时,小张的父母也认识自身教育方式的不足,不再过激的处理问题,而是耐心和孩子沟通,尊重孩子,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
心理健康教育,要把中学生作为主体,尊重孩子的思想,使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形成自己的的思维模式。教育者只有真正接受这个理念,才会真正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使其主动与教师或父母沟通。理解与尊重是教育必需的因素。
[1]刘朝辉,冀晨. 对中学生异性交往偏差问题的个案研究——基于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的视角[J].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3,05:133-136.
[2]吴莹. 中学生异性交往现状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
[3]张彦文. 关于高中学生异性交往问题的调查分析与对策[J]. 教育导刊,2012,06:28-31.
张玲(1996.02--);性别:女,籍贯:四川省绵阳,学历:本科,喀什大学教育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