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长生
(川北医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 637000;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102488)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思想 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支撑关系研究
田长生
(川北医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 637000;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102488)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国家根据实际需要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重要目的就在于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学科支撑。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新时期建设发展的产物,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也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发展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 二者存在相互制约相互支撑的双向互动关系。本文首先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的相互支撑关系,提出了加强和改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的相关对策。认为学科建设是课程建设的学理基础和学科支撑,课程建设则是理论学科建设的实践基础和现实支撑。实现理论学科建设与课程建设的相互支撑、互动发展需要以加强领导和教师队伍建设、建构制度平台、完善激励机制来支撑和保障。
马克思主义理论 学科建设 思想政治理论课 课程建设
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级学科,目前设有六个二级学科,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这6个二级学科分别从史与论、中与外、历史与现实的不同视角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深入研究,相互支撑,形成了一个完整而系统的学科体系。建设一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对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教学和研究中的指导地位,不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第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提供的学科支撑和学理基础。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思想政治理论课仅仅属于公共课,缺少必要的学科依托和支撑,造成教师队伍整合不够,缺乏归属感。2005年国家教育部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级学科以后,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奠定了不可或缺的学科依托和学术学位平台。马克思主义一级理论学科的设立有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也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深入进行,也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提供了学理支撑。特别是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青年大学生,帮助他们正确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也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提供实践基础和现实支撑。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和价值 多元化的当今世界,思想政治理论课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这就促使我们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根据新的形势和要求,帮助学生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精髓,坚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仰和追求。同时,很多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教学工作者们,通过改进教学方法、规划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讲究教学艺术,提高教学实效,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生动鲜活的教学实践,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的深度和广度,成为研究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的主要力量,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提供了现实支撑和保障。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新时期建设发展的产物,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也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发展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二者存在相互制约相互支撑的双向互动关系。
经过20多年来的建设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初步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及其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为理论基础,以探求思想政治教育施教规律和发展规律为主要内容,具有相对独立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的学科体系。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从内容到方法、从对象到途径、从思路到规律都发生着新变化、呈现出新任务,突显了推进和完善其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存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队伍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队伍“两张皮”的现象。
事实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就它本身的学科性质而言,和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确实存在差异。学科建设的重点是学科研究,课程建设的重点是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性质的不同并不等于要由两支不同的队伍来进行。长时间以来,由于认识的误区,造成学科学位点和教研室相分割,学科建设人员和课程教师相分离。学科带头人、 学科骨干和课程负责人、教学骨干不是同一主体;不少教师感觉到没有学科的依托和归属。教书匠多,学者少。
2.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研究方向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相脱节。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是否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安排、教学内容作为重要的研究方向是衡量是否把学科建设与课程建设作为有机整体来建设的重要体现,也是检验学科建设是否服务于课程建设的重要标志。长期以来,较为普遍的问题是,有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有种误解,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体系是中央定了的,不能有所增减变化,只能在教学方式上有所创新和变革,因此不关注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及时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转化,造成了学科研究方向与课程教学内容的脱节。
3.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队伍还须加强。
队伍建设,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提供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没有较强的学术队伍、师资队伍,就不可能建设好学科和课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时间尚短,队伍建设还很滞后。一是,学术队伍力量薄弱,学术带头人数量严重不足,学术影响力还不够。二是,从事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的人总体队伍不够壮大。三是,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有待扩展,知识结构有待更新,科研能力有待加强,教学质量有待提高。
1.建设一支既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又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教师队伍。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一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认为只要把课上好了就行了,不需要搞学科建设,而且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难度大,费力成效小。自从2005年国家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以后,绝大多数高校意识到必须重视通过学科建设引领和支撑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也由过去单一的教学主体转变为既从事理论课教育教学又从事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的复合型主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既重视学科建设,坚持理论学科研究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服务,将学科研究方向凝聚到位课程建设服务商来,运用学科研究的成果为学生答疑解惑,切实达到学科建设为课程建设提供学理支撑的目的。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课程建设过程中,通过对学生的传道受业、答疑解惑能够汲取学科发展的源头活水,不断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学科。只有建设一支既重视课程建设又重视学科建设的教师队伍,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的良性互动。
2.建立和健全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发展相适应的制度。
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正处于一个超常规发展时期,既面临着历史遗留问题的羁绊,也面临着层出不穷的新问题。新的一级学科的设立将不可避免地对原有的学科布局带来冲击,有的学科需要分立,有的学科需要整合,由此带来组织人事上的变动和利益关系上的调整也是不可避免的。要解决这些问题,巩固改革成果,保证学科发展和课程改革顺利进行,就需要建立和健全制度保障。也正因为如此,党和国家以文件的形式规定高校须设立直属于学校的马克思主义教学科研单位,并在文件中明确要求将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有机统一于马克思主义教学科研单位[1]。目前,我国高校大多已经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或类似的教学科研实体学科建设与理论课程建设统一的组织平台已基本建立。从制度上保障实现了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的相互支撑、互动发展。
3.建立有利于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良性互动的激励机制。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的良性互动,必须充分调动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觉投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增强主动性和实效性。要实现这一目的,必须通过物质和精神的方式,激励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更新知识、开拓眼界、改善知识结构、提升科研能力、提高教学质量,这为实现学科建设与理论课程建设相互支撑提供了动力保障。
总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存在相互制约、相互支撑的双向互动关系,学科建设是课程建设的学理基础和学科支撑,课程建设则是理论学科建设的实践基础和现实支撑。实现理论学科建设与课程建设的相互支撑、互动发展需要以加强领导和教师队伍建设、建构制度平台、完善激励机制来支撑和保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勇于承担历史责任,以创新的精神和胆识,切实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
[1]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暂行)》的通知[Z],教社科 [201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