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艾村
(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教研室 河南南阳 473000)
地方历史资源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浅析
韩艾村
(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教研室 河南南阳 473000)
地方历史是指发生在某一地方区域的历史记录,记录包括在某一区域发生的具体事件以及事件当中的相关人物。这一类历史具有非常浓厚的本土气息,学生在学习与接受地方历史时,他们的自豪感很容易被强化。因此,中学历史教师可通过对同学讲授地方历史来更好地促进学生对历史教学内容的理解,教学效果得到更好的促进。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爱家、爱国之情,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助于学生发展多方面综合能力。
地方历史 中学教学 教学方法
中学历史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更大程度的获取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品德,避免教学方式的过度专业以及成人化,历史体系与重视知识教学两者之间要平衡,不能因为过度的重视追求历史体系却忽略了对历史知识教学的重视,忽略培养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学生需要中学历史教师将他们积极引导到教学中来,对历史知识要充分理解,对历史疑虑要勇敢提问。因此,教师通过对学生讲授地方历史,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1]
地方历史是指对某个特定区域的历史的记录,包括在某一区域发生的具体事件以及事件当中的相关人物以及对他们的叙述。地方史是否悠久不能以这个地方现在的规模与大小来评论,小地方也可能拥有非常久远的历史,中国当代史就是由各个地方史的存在而组成,因此地方史可以说是中国史的组成部分与真实写照。[2]
我国历史文化悠久,各个地方文化因民族与地方区域之间的差异而变得丰富多彩,各地方民族之间的文化可以用“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来形容,但也正是因为这种复杂情况而使我国地方文化特色及地方历史变得丰富多彩。我国地方文化的丰富性主要在以下方面体现:
1.具有浓烈的地方乡情
因为每个学生都会热爱与依赖自己的家乡,都会有家乡情结,因此乡土人情体现在地方文化中,能够增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豪感。在地方历史中发生的事件与人物,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听家长以及长辈提过,甚至被大小媒体报道过,因此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学习地方史不但不会抵触,反而会感到非常亲切。一方面,学生以这些著名人物出现在自己的家乡而感到自豪;另一方面,学生对学习与接受这些历史知识具有更加强烈的积极性与浓厚的学习兴趣,最终自然会获得更加良好的教学与学习效果。
2.具有更丰富的历史知识,学生更加容易掌握
地方史的主要知识内容都是来自民间各地,而且就在学生的生活环境周围,学生因此会对这些地方史知识产生非常形象可感的浓厚兴趣。学生往往对这些知识不会抵触,反而觉得更加具有趣味,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学生对各个历史知识点最终也因对历史的学习兴趣被激发而加深,教学效果也因此而得到提高。
3.地方历史更具系统性
地方史记录了一个地方区域的发展历史,具有很强的系统性,也是介绍一方乡土人情最好的教材根据。这样的教材是教育学生爱国、弘扬传统教育的最佳途径,并且能够最有效的强化年青一代对家乡的感情,同时也为学生获取知识提供了最重要的途径。另外,学习地方史还能够培养学生随时对身边的事物进行关注,注重实践调研等良好习惯。
4.地方史是对历史课程的补充
由于中国历史知识浩繁,线索众多,中学历史课本一般会选择比较重要的知识内容进行教学,然而我国是一个多民族且历史悠久的国家,学生无法依靠书本知识而全面了解我国的历史。因此,中学教师在进行课堂讲学时,可以通过加入对地方史的讲解,从而对中国历史进行适当补充,使得中国史显得更加直观,学生对于历史的了解就会更加详细、透彻。地方史资料内容非常丰富,教师足以对地方史资料进行筛选并适当运用与课堂教学活动,技能体现历史发展过程的复杂多样性,又能加深学生对多种历史现象的理解,而且这些历史现象就发生在学生周围生活环境中,减少了学生与历史教材之间的距离隔阂。还能开阔学习研究历史课题的视野,从而使历史学习更加丰富饱满,使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更加活跃。
明确了地方史的各种特点之后,作为教师,应首先热爱并全面了解地方史,这也是取得良好中学历史教学成效的前提基础。要将地方史充分运用到历史教学活动中,主要通过以下几点:
1.直接在课堂上由教师介绍地方史
教师可以在中学历史课堂中直接为学生介绍地方史的发展情况,及其发展在历史中的地位,这种由教师主导的讲解方式,是有效提高讲学效率的直接形式。教师还可以在具体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给学生介绍地方史,如讲故事。最终激发学生在讲解过程中对历史问题的思考,学生从中才能更加充分的了解中国史。
2.学生对地方史进行分组讨论
如今随着新的教学理念的不断普及应用,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学会探究问题,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教学形式。因此,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对某些地方史课题任务进行分组讨论学习研究。另外,教师对活动内容的选择,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知识水平等方面进行仔细选择,最好选择能与学生生活相贴近、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这样,学生才能积极参加分组讨论活动,并且从中获得更多的知识,这样的课堂教学才会显得更有实际教学意义。
3.研究地方史要走出课堂
社区是一个学习地方史的非常好的学习基地。传统的中学历史课堂没有利用社区教学资源,主要讲学还是依赖课本内容,导致与课本知识相关的实践活动没有得到落实。因此要对社区教学资源进行充分利用。例如,教师带领着学生一起走出课堂,走出学校,亲自走进历史资源,参观博物馆、历史纪念馆或者名人故居,通过教师对学生的多层次、全方位的引导,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学到知识,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成果。
强调地方史资源是对中学历史教材的有益补充,地方史的科学运用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与提高。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地方史和教科书可以适当整合并利用。在开发利用各类地方史时,教师应以史料真实为原则,着重本土地方史资源,使中学历史教学得到增益,实现中学历史教育教学的目标,最终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历史,学习本土历史发展。地方史教学对中学历史教学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中学历史教师应该积极运用地方史进行教学。
[1]杨建雄. 浅析中学历史教学中讨论式教学法的应用[J]. 亚太教育,2016,07:41.
[2]卫凤娇. 地方历史资源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的运用思考——以武汉近代历史资源为例[J]. 科教文汇(上旬刊),2016,09: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