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科学概念与日常概念的区别

2016-03-03 13:53侯卓汐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6年26期
关键词:外延事物内涵

侯卓汐

(太原师范学院 山西太原 030031)

浅析科学概念与日常概念的区别

侯卓汐

(太原师范学院 山西太原 030031)

概念是人类思维构建的基础。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就是采用归纳和概括等方法找出客观事物的共同点,然后组织为概念,进而形成认知的过程。本文通过阐释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界定日常概念和科学概念的特征,简要分析了两者的联系,着重论述了两者之间的区别。

概念 日常概念 科学概念

世界是广阔的,世间万物既复杂而又变化不定。概念是人类思维构建的基础,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关键一环。然而,概念有日常概念和科学概念之分,人们对两者的认识却并不清晰,因此,本文对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的联系和区别进行探究,以便人们能更好地通过概念来提升认识水平和思维能力。

一、概念

概念是人类对事物共同的认识,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一种过程。概念的内涵即含义,是事物对象所特有的属性,而外延主要是指其适用范围。[1]如日常生活中的桌子,由几条支柱支撑着一个平面,供人们在上面放东西、学习、吃饭,慢慢大家就达成共识,把这一类型家具称为桌子,这就是概念的内涵。而根据其功能的不同,桌子分为学习桌、饭桌、办公桌、圆桌等,此即概念的外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呈现反比例关系的,即概念的内涵越多,外延就越少;反之,概念的内涵越少,外延就越多。

二、日常概念

日常概念是依赖于日常生活中直接观察到的事物的外部特征而形成的概念。其具备两个基本特征:实用性和模糊性。

实用性是日常概念以实用特征为主来定义的突出表现。“盐”作为日常概念,是指“从海水中通过提炼获得的咸物质”,“咸”味和“从海水中获得”都是盐的实用特性,这些特征是人们能看得见闻得着,通俗易懂,又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是事物的基本属性,因此,日常概念的实用性,是人类认识发展初级阶段的必然性质。

模糊性是日常概念的逻辑特点,也与其实用性相关。乔布斯在设计第一代苹果电脑时,提议键盘外壳为黄色,当厂商给他一千多种黄颜色供他选择时,乔布斯表示都不符合设想,最后厂商按他所说调出了别样新颖的黄颜色,如他所愿。可见,对于种类达上千种的黄颜色,我们日常概念仅为黄色,是难以精准传递所需表达信息的。

三、科学概念

科学本身是文化中的组成部分,是文化的一个分支,属于智能文化范畴。文化为科学奠定了基础,科学推动了文化前进,科学与文化是相依相存、相辅相成的。[2]科学概念的来源有两个,一是直接来源于科学理论,二是从日常概念迁移而来。如引力质量G和惯性质量a是基于公式定义出来的,是从属于科学理论的概念,而电阻、电流、电压、可见光、不可见光、超声波、低声波等则是从日常概念迁移过来的。

科学概念具有两个基本特点:实证性和精确性。实证性,即科学概念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改变,不会因地域原因而产生差别。如“有两个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有一组邻边相等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这些概念形成以来历经千年也不会改变,而且不受地域影响,在美国、英国、俄罗斯等世界的各个角落传播也不会改变。科学概念的精确性,即只有在它规定的范围内是正确的,超过它规定的范围一点都是错的。这也表明科学概念的外延是明确的。

四、科学概念与日常概念的区别

日常概念和科学概念都是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前者是人类对事物表象的认识产物,而后者则是人们对事物本质认识的结果。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事物的认识也逐渐从现象深入到了本质,使部分日常概念的内涵更加精确,外延更为明确,逐渐迁移为科学概念,也有如“正能量”般直接来自于科学概念的生活词汇出现。但科学概念和日常概念的区别依旧存在,不可忽视。

由于科学概念和自然概念具有连续性,且随着科学发展,两者间互为转化,界限逐渐模糊,因此,区分科学概念和日常概念日益困难,也更为重要。如在“盐、海盐、NaCl、低钠盐、加碘盐”五个词中,盐、海盐、低钠盐、加碘盐均为日常词汇,而真正进入科学领域的只有NaCl;又如“水、纯净水、矿泉水、H2O、碱性水”五个词中,碱性水有人通常会误认为是科学概念,原因是其涉及到酸碱性,但碱性水并没有经过PH值严格测试,故其中符合科学概念的只有H2O。

科学概念是经过科学实验验证和基于严密推理而得出的,其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会发生变化,也不会由于地域因素而产生偏差。就如同数字信号,在传播过程中不会失真一般,二维码是当前我们最常用的一种数字格式,不同的人扫相同的二维码会出现同一个链接,而相同的人不同时间段扫一个二维码也是同一个结果。再如现在的数字化照片,无论何时何地不管选择哪一台打印机打印都是一样的效果。科学概念就似数字信号做了数字编程,能在不失真的情况下精准传播。

日常概念则是依赖于直接观察事物的外部特征而形成的,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地域文化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也会由于观察主体的认识而发生偏差。就如同模拟信号,在传播的过程中会失真,会变得模糊,甚至可能混淆。如现在的老虎在古代时叫做“大虫”;又如古代将拿着金属武器的人叫做“兵”,而现在“兵”没有了武器的概念,成为一组职业称谓;再如孔子的“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一句中,有人认为“小人”指坏人,有人认为指“小孩”,不同的理解源于概念的不明确,而马克思说“宗教对于人类来讲就是吗啡”,他并非将宗教比喻为毒药,而是基于当时“吗啡是止痛药”的认识,意在说明宗教对人类的治标不治本。因此,由于日常概念外延广,受文化影响大,如果不深入分析研究,就有以现代人思维方式揣摩古人思想的嫌疑,难以获知真谛。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人们知识水平的提升,科学概念和日常概念的转化将更加频繁。作为师范院校的大学生,国家未来教育事业的接班人,加强专业学习,了解科学概念和日常概念的特征,明晰两者之间联系与区别的辩证关系有助于提升自身的认知水平,也方便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将日常概念上升为科学概念,意义深远。

[1]陈嘉映.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J].江苏社会科学,2006,(1):7-16.

[2]陈香.科学概念的特点及其对教学的启示[J].教育科学论坛,2015(12):19-21.

猜你喜欢
外延事物内涵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美好的事物
挖掘习题的内涵
奇妙事物用心看
关于工资内涵和外延界定的再认识
入坑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爱情的内涵和外延(短篇小说)
超高亮度发光二极管外延片和芯片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