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培育

2016-03-03 12:23:18贾立方
关键词:人文精神高中历史人文

贾立方

(山东省巨野县第一中学 山东菏泽 274900)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培育

贾立方

(山东省巨野县第一中学 山东菏泽 274900)

历史学科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教育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高中历史教学实践,探讨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一些方法和策略。

高中历史 教学 人文精神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正在进行全方位的变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基础的学科知识,还要为学生提供思想启蒙与成长的空间。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指出,历史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历史作为一门兼具人文性和社会性的基础学科,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在弘扬优秀历史文化,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教学实践中,历史教师应该充分整合教学资源,优化课堂设计,不断增强学生的人文体验,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一、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对教学内容深加工

历史教材是开展历史教学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现行的高中历史教材具有丰富的人文精神内涵,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许多人类社会发展方面的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具有先天的优势。作为历史教师要充分挖掘历史教材中的人文因素,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加工,使课堂教学与人文精神培养进行有效结合,在历史事件中加强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例如,在学习鸦片战争的相关内容时,通过了解西方列强对圆明园等一系列中国古代文化的摧残,引导到学生痛定思痛、激发爱国情感,强化学生的国家主权和国土资源意识;通过学习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天津条约》 等赔款协议,让学生明白“封闭必然落后,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使学生从历史的教训中得到警策,认识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激发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1]

二、借助乡土人文历史资源,在历史情境中培养人文精神

乡土人文历史资源是传承和发扬了优秀的历史文化,展现了当地历史上的风土人情,既能够极大的丰富高中历史课程资源,更是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具有重要作用。乡土人文历史资源作为直观可见的历史情境,有利于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符合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能够让学生在直观的体验中加深对社会历史的理解。我们山东省是齐鲁文化的发源地,汇聚了孔子、孟子等儒学大家,拥有着泰山、崂山、三孔等众多名胜古迹,此外还拥有大汶口文化遗址、崖龙山文化遗址等考古文化遗址。这些历史文化资源都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可以开发为历史课程资源。笔者所在的巨野县,也拥有齐鲁会盟台、蚩尤墓、秦王避暑洞等诸多历史遗迹,这些资源是历史事件的真实反映,都可以作为学生学习历史的真实情景,让学生在直接的感官接触中了解历史、感受历史,引导学生去了解自己的家乡,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2]

三、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活动中增强学生的人文体验

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是新课程改革对于高中历史教学的明确要求。同时课程改革又强调,高中教学要树立人本主义观念,重视学生的个体发展,通过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对于高中历史教学来说,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就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通过多样化的课堂活动将历史内容融入教学过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主动探究历史知识,增强学生的人文体验,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例如,在学习《苏俄新经济政策》这一内容时,首先结合当时俄罗斯农村的一种现象——“背口袋”的人导致当时城市粮食供给失衡,将这一内容制作成课件播放给学生观看,通过视频内容营造出特定的历史情境,让学生直观的感受中了解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背景,引导学生展开对历史知识的学习。通过学习情境的营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进一步设问,苏俄政府应该怎样解决当时居民的吃饭难题?苏俄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让学生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和学习知识点,增强学生的主观体验。[3]

四、丰富教师课堂语言,在无形的熏陶中提升人文素养

课堂语言是教师开展教学的重要载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感受。高中历史课程的语言都是高度精炼的概念化、理性化词语,如果教师所运用的课堂语言能够在准确把握历史概念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感情色彩,更加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对于增强课堂效果、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一句优美的诗文、一句耳熟能详的名人名言、一段流行语的调侃都能让学生感到耳目一新,让学生与学习内容产生情感共鸣,提升课堂效果。例如,在学习《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将孔子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礼之用,和为贵”、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等一些精彩的句子融入教学内容之中,帮助学生理解春秋战国时期各个学派的政治观点,让学生在思想上和精神上都得到熏陶,增强历史教学的人文教育功能。[4]

总之,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需要历史教师进一步提高自身修养和业务能力,积极开发和加工历史教材中的人文素材,合理利用乡土历史资源,通过丰富的课堂活动和课堂语言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5]

[1]朱辉. 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

[2]杨扬. 浅论中学历史教学中几种基本人文精神的培养[D].天津师范大学,2014.

[3]范丽丽.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人文精神的培养[D].东北师范大学,2007.

[4]傅文利. 论新课改下历史教学人文精神的培养[D].辽宁师范大学,2007.

[5]高艳霞. 高中历史教学中注重人文精神培养的思考与探索[D].辽宁师范大学,2006.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高中历史人文
人文
北京纪事(2024年1期)2024-01-03 03:16:55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新闻传播(2018年9期)2018-08-01 06:37:14
人文绍兴
中国三峡(2017年3期)2017-06-09 08:14:59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中学政史地(2017年2期)2017-05-17 06:17:21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文学教育(2016年33期)2016-08-22 12:59:00
人文社科
全国新书目(2016年5期)2016-06-08 08:54:10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