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洋洋
(汪清县罗子沟镇中学 吉林罗子沟 133216)
浅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培养策略
冯洋洋
(汪清县罗子沟镇中学 吉林罗子沟 133216)
历史这门学科是讲人类历史在社会的演变过程。它是在不断挖掘过去的事情,用事实说话,让人类在了解过去的事实中进行探讨和研究。并且,历史为我国奠定了几千年的民族文化,将我国带入到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世界。所以,教育部将历史列入到教材和实际教学当中。但是由于历史这门学科文科性理论知识很多,导致学生在上历史课时,觉得这门课程很无聊,很无趣,很难提起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学习历史积极性大大减弱,影响了老师的教学效率。根据这一现象,对于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历史兴趣就成了提升老师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本文就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培养提出了建设性策略方案。
初中历史教学 学生学习兴趣 有效培养 策略
在初中教学中,历史作为一门比较重要的学科,它有着不可取代的魅力和作用,因此,老师培养学生学习历史兴趣是很重要的,因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动力,是提升学生自我修养重要因素。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历史学科被当做小科目,致使老师和学生都不够重视它的存在,只要学生根据老师课上讲解内容和划出的重点进行学习和复习,考试的时候就能取得好成绩,所以,长期这样使得学生学习历史积极性降低,缺少学习兴趣,致使老师教学质量下降。
历史的意义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解释,一个是广义,一个是狭义。广义上来说,历史是指过去所发生的一切,可以不是在人类社会发生的事件。比方说,恐龙进化史,地球历史等等。狭义上来说,就是指对人类过去的事实进行记载,将已经过去的事实让人类进行总结,展望未来,充实的过好现在。所以,在初中开设历史学科,就是想让学生以史为鉴,借古论今,将我国历史文明传承下去。
1.学生缺乏对历史的深入理解,只重视死记硬背
以往初中历史教学模式中,老师实行的是应试教育模式,老师为了检测学生学习质量的好坏,对学生进行笔试考试,使得大多数学生认为只要历史答卷分数高,能取得好成绩就可以,所以,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重视历史课本的死记硬背,慢慢的就对历史失去学习兴趣,导致学生缺少对历史的深入理解,使学生不能建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世界观[1]。
2.学生对历史知识了解具有片面性,深入不到内部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科技不断进步,在这个互联网和手机普遍的今天,老师为了学生能更多的学习和了解历史,让学生通过网络,电视或者电影去学习,虽然学生在这个基础上对历史有了一定了解和认识,但是学生的了解具有片面性,深入不到历史内部,不能真正的了解历史知识。所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被表面现象所吸引,对历史的真正发展以及社会历史进程丝毫提不起兴趣,导致学生对历史判断出现错误,历史知识结构建立不完整。
1.将多媒体和教学融合,丰富课堂内容
现如今全球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各行各业的工作效率也得到全面提升[2]。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老师为了学生能更好的学习历史,开始将多媒体教学搬到课堂当中,多媒体教学可以促进学生更好的理解历史,提升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继而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例如,老师在讲《中华文明的起源》时,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早期元谋人和北京人怎么用火,他们是怎样生活的视频等。这种教学应用不仅可以调动学生思维,还可以让学生被多媒体的声音、影像等吸引。所以,多媒体和教学的融合不仅给老师教学提供了较大方便,还让教学质量得以提升。
2.活跃课堂气氛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认为学习历史是无聊的,所以在历史课堂上答题积极性不高,使得课堂气氛变得沉闷[3]。老师根据这一现象,做出了一些改动,老师为了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讲一些互动性强的课题,使师生间的交流增多,以此来活跃课堂气氛。例如,老师讲完“秦王扫六合”这节课时,可以让学生根据秦朝统一六国的措施进行分组讨论,然后答出秦始皇在历史上产生的作用。根据这样的方法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从而提高老师教学效率。
3.学生作为教学主体
在初中教学中,由于老师的传统教学理念,把自己作为教学中心,不重视师生之间的交流,导致课堂效率降低。所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老师应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自己作为辅助者,除了要把历史理论知识对学生进行说明外,还要将学生想法和兴趣作为备课资料准备充足,进行授课,这样不仅有效提高了老师教学质量,还会让学生认知能力获得一定积累,给学生创建独立思考的空间。
4.让师生形成正确的历史学习态度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应该端正自己对历史的态度。虽然学习历史是枯燥乏味的,但是也不可以降低学习兴趣,因为历史是讲述发生在过去的中外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重要历史概念的学科,学生通过学习可以获得真正的历史知识,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所以,我们应该正视历史,培养自己学习历史的兴趣,陶冶情操,提升自己人生价值观。
5.将课本知识和实践进行结合,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发展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老师应该将课本知识和实践进行结合,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发展进程。老师可以让学生去参观历史博物馆,在参观中学习历史知识,了解历史文化,也可以让学生上网搜索,了解国家一些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名胜古迹等[4]。例如,历史书中“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有一段就是讲毁坏我国圆明园的,老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昔日圆明园辉煌壮观和被毁坏时的图片或者视频,让学生了解并记住这历史性的一刻,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使命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荣辱心,还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此外,老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和想法,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当中,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积极性。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无论是从学生还是老师的角度上来讲,都要摆正自己的心态,正确对待历史,不可因为自己的成绩而机械式学习。而且,老师想要有效加强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热情,提升历史课堂教学质量,那么就应合理有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所以,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设计一套有效的教学方案,为学生以后学习奠定基础,那么就要为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历史学习效率,提高学生成绩,还可以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对历史的了解更加扎实,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老师教学效率。
[1]鲁德文.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培养策略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17):85-85,86.
[2]刘德强.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培养策略分析[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5(29):170-170.
[3]张爱兰.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魅力中国,2009(29):71. [4]刘丽霞.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培养策略[J].文理导航(上旬),2015(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