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荣华
(吉林省辉南县金川镇黄泥岗学校 吉林通化 135117)
浅谈语文教师的素养
邓荣华
(吉林省辉南县金川镇黄泥岗学校 吉林通化 135117)
文学修养是一个人在语言文字方面所达到的一定的水平。语文学科性质,文学审美教育的需求,教师的职业特点和文学修养的独特作用决定语文教师的教学与文学修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即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学修养。文学修养的提升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结合语文教师的实际,提升文学修养可从积极阅读加强阅读量、积极进行文学创作、丰富人生阅历等方面进行。
语文教师 文学修养 修养提高
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本人认为就是新颖的教学观念和渊博的知识,娴熟的教学技能,灵活的教学机智,热情洋溢的精神风貌,严谨求实的教学风格,简练幽默的教学语言,美观漂亮的教学板书,亲切自然的教学仪态等。语文的内涵如此丰富,语文教师的职业如此美丽,那么,语文老师应该具有哪些专业素养,构筑自己的美丽人生呢?浅谈一下我的几点看法,与各位同仁共勉:
师德是教师素质的灵魂,师爱是师德的灵魂,因此师爱是教师魂中之魂。 教师应该把整个心灵献给学生,而且要坚持一视同仁,将神圣的师爱均匀的洒向每个学生。享受教师的爱,是每个学生的需要,也是每个学生的权利,这是他们得以健康成长的阳光、空气和水。 爱每一个学生就要了解每一个学生。了解他们的爱好、才能、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只有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才能引导他们成为有个性、有志向、有智慧的完整人。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不了解学生、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想、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了解学生是爱学生的具体表现。从早到晚教师与学生同活动,上课眼睛注视着他们的眼睛,不时的沟通交流。教师为学生能自己完成任务而感到喜悦,学生能独立完成老师的作业而感到高兴。这些天然的、纯真的情感是教师爱学生的基础,更是高尚师德素养的体现。
魏书生说:“同样是课堂,有的老师视为畏途,有的教师视为乐园。同样一篇文章,一位老师讲,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忽而眉飞色舞,,忽而屏息凝神,觉得上课是一种享受。换一位老师讲,学生学得索然寡味,忽而闭目养神,忽而惊觉欠伸,上课简直成了受罪。课堂效果不同,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在于老师的功底和教育思想的差异。”语文课程涉及的面极广,上至天文地理,下至市井风俗,作为语文老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博学多才的“杂家”,丰富自己的阅历,关注我们生活里的热点、焦点,寻找能引起学生心灵共勉的切入点。未来的语文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知识的构建者和创造者。这样的角色要求促使语文教师自身应具备丰厚的知识素养。在对新知识追求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这样才能夯实你的文化知识基础,才能使你在语文课堂上信手拈来,最终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语文教师只局限于教材而不适当拓宽,学生学得索然寡味,效果自然好不到哪里去。要提高文学素养,要拓宽文化视野,还得听从鲁迅教导“读书要像蜜蜂采蜜一样杂采众家”,多看“闲书”,除了经典名著外,语文老师还应该读精的、新的、富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当代优秀作品,凡是学生应该读的、适合学生读的、学生喜欢读的,教师都必须读。只有“博观而约取”,才能酿造最香最甜的蜜,“厚积而薄发”。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语文老师只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才能造就“学识宽厚智如源泉”的大智者,才能修成“行可以为表仪”的大德者,才能带领学生在语文的大海里自由遨游,从平庸走向杰出。
教师肩负着神圣的育人使命,教育人者必须先受教育,要让学生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首先要消除心理方面的疾病障碍。有一个豁达的心肠,健全的性格,愉快的心境,融洽的人际关系和百折不挠的勇气,面对困难,乐观向上,正视自己,控制不良情绪,乐于助人,与人为善,热爱工作,热爱生活,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带动学生。
语文教师要真正做到文思横溢,妙语泉涌,决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这里有个知识素养问题。语文教师应该具备丰富的知识素养,因为教师的职业本身就责成自己应孜孜不倦地提高文化素养,随时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
语文课是门综合性极强的内容广博的基础课。由于教学内容的复杂性,知识序列不够明显,加之教学内容不断地更新、充实和调整,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具有较高的语文素养,较为完备的知识结构。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宽广得无可比拟之时,教师方能成为教育过程中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操作起来,才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具体地说,一个语文教师应该具备下列知识:专业知识——语言文字知识──文学知识、写作理论知识和美学知识;辅助知识──哲学、史学、教育、心理学知识;边缘知识──琴、棋、书、画等素养。所有这些知识,就构成了语文教师的知识结构体系。
事实很明显,语文教师假若没有充足的知识库存,那是无法在教学的前沿阵地冲锋陷阵,游刃有余的。鲁迅的杂文是学生最难懂的,背景的复杂,语言的隐晦,思想的深邃,常使教师自己也如水中看月,雾中看花,不知所云。若此,又谈何引导学生发幽探微顿悟其中的深意呢?又如选入高中教材的辛弃疾的词《京口北固亭怀古》,词中用典较多,如果教师没有很好的文学和史学修养,仅凭着一本教参或其他辅助读物,也只能有鼻子无眼睛地照葫芦画瓢而已,想要鉴赏这首词的深意,实在太困难了。无知者是不自由的,因为他所面对的完全是一个陌生的世界。教师知识的贫乏,其结果只会给课堂带来板滞干涩的教条、贫瘠干巴的知识投影。给学生的教益不会多。所以说丰厚的知识素养,博大精深的知识库存是教师教学舒卷自如,鬼斧神工的坚强后盾,更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总之,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迈出了更大、更新的步伐,也就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具有时代性的要求,我们广大语文教师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实践,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用百折不回的精神,去打造出一批批时代精英──四化建设的合格人才。我们坚信“有志者,事竟成”,我们也坚信我们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定会:“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到那时教育百花园中定会“风景那边独好”。我们千千万万语文教师就能看到桃李芬芳的美好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