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蕾 曾照玲
(南阳理工学院师范学院 河南南阳 473060)
城市留守儿童的同伴交往能力现状分析
王 蕾 曾照玲
(南阳理工学院师范学院 河南南阳 473060)
随着时代和经济的发展,社会流动性日益增强,城市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日益突出。本研究主要从幼儿交往主动性、交往方式和交往效果三个方面来深入地观察分析两名城市留守儿童的同伴交往能力现状,并从教师、家长、代理监护人及幼儿本身等多方面探索影响幼儿同伴交往的因素,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可行性建议。
城市留守儿童 同伴交往能力 建议
城市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外出离家半年以上,长期独自在家或由他人代为监护的居住在城市的未成年群体,本文主要研究3至6岁城市留守儿童在与同伴交往过程中的表现,以及是否具有良好的同伴交往能力。在对幼儿园23名城市留守儿童的研究中,笔者采用抽样研究方法,将本研究的主要研究对象定为笔者实习所在班级(中五班)的两名城市留守儿童翔翔和默默。
研究对象交往主动性分析:不安全、不亲密的交往行为表现。同伴交往中积极的情感体验对幼儿良好同伴关系的建立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在亲子关系中默默所感受的不亲密感和不安全感使她不敢主动与其他同伴交往。交往主动性是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主动的交往行为有利于幼儿健全人格的发展。[1]
研究对象交往方式分析:不良的同伴交往方式。由于不同的性格和交往氛围发展了翔翔和默默不同的同伴交往水平,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翔翔的同伴交往表现方式主要为肢体接触和合作游戏,语言表达作为辅助手段,交往中具有攻击性;默默的同伴交往表现方式以语言表达为主合作游戏为辅,肢体接触较少,交往中具有退缩性。他们内心都渴望得到同伴的认可,但是由于不恰当的同伴交往方式使其处于不良的同伴关系中,不利于身心的健康成长。
研究对象交往效果分析:同伴关系不稳定。为了保证本研究的科学性,笔者采用了同伴提名法对翔翔和默默的同伴关系进行了测量。根据同伴提名法测量结果分析,翔翔的正提名分数为负0.77,负提名分数为1.41,属于拒绝型的同伴关系类型;默默的正提名分数为负0.23,负提名分数为负0.64,属于忽视型的同伴关系类型。中班幼儿同伴关系处于分化期,正在逐步建立稳定的同伴关系,而翔翔和默默的同伴关系较差、不稳定,阻碍了与其他幼儿的同伴交往和积极情绪的建立。幼儿的同伴交往效果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幼儿交往主动性及交往方式的不同都会从不同层面影响幼儿的交往效果。
幼儿的个性特征。每个幼儿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不同的性格特征影响着幼儿在同伴交往中形成不同的交往效果。因此,对城市留守儿童的教育要根据幼儿的不同个性特征给予不同的引导,提高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幼儿的性别差异。研究表明,女孩的同伴交往能力从整体上优于男孩。在同伴交往策略中,男孩较为简单,以自我为中心很少考虑他人的情感需求;女孩在同伴交往时策略性相对来说高于男孩,她们能够感受他人的情绪,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从而做出相应的交往行为。
同伴的交往态度。家庭外儿童社会化的主要途径是同伴群体,儿童内心所认同的群体也是同伴群体。城市留守儿童由于缺失关爱更需要和渴求在同伴交往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同伴的交往态度对城市留守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的专业素养。“每天有很多琐碎的班级工作要忙,家长沟通主要涉及简单的生活方面,如果家长不主动关心孩子的问题我们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沟通。”通过对班主任王老师的访谈得知:很多老师忽视了城市留守儿童的问题,推卸了自己的职责。教师对幼儿的教育是直接和有针对性的,教师应正确的认识自己的职业性质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教师的教育方法。幼儿园中老师的斥责与恐吓似乎是压制住幼儿的一副“良药”,虽然能暂时阻止幼儿的不良行为,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它只会增强幼儿内心的不安全感,影响良好师幼关系的建立。教师应从幼儿的角度出发以足够的耐心和爱心来包容、引导城市留守儿童学习同伴交往策略,了解什么是正确的的交往行为。[2]
教师的交往行为。通过对班主任王老师的访谈得知:教师对城市留守儿童的关注并没有体现在细节当中,没有以自身的正确交往行为去引导教育幼儿。教师在幼儿心中是最权威的,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幼儿对社会的认知。教师在与城市留守儿童相处时的交往方式是隐性无形的,被幼儿所习得后便会影响着他们和同伴的交往方式。
家庭环境。研究对象翔翔和默默都是城市留守儿童,由家里的长辈来代理监护,由于家庭环境中父母角色的缺失对他们心灵深处造成了不可磨灭的伤害,在同伴交往中主要表现为:默默内心深处的自卑感,缺乏交往的主动性;翔翔内心的不安全感使他在交往中没有有效的交往策略,不知如何与他人交往。虽然代理监护人也给予了他们更多的关心与爱护,但是父母角色永远是无可替代的,良好的家庭环境才有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
父母的教育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教育观对幼儿的影响是终生的、深远的。翔翔爸爸的教养方式是顺其自然、宠溺型的,在同伴交往中翔翔会很随意主动的与其他幼儿进行交往,但是缺乏了正确的同伴交往行为引导。默默的妈妈十分重视对女儿的教育,但更多的是从外在方面关注并引导默默的教育,忽视了女儿内心深处最缺失的爱的教育,导致默默无法克服内心的自卑感,在同伴交往中缺乏主动性。[3]
代理监护人的教育观。代理监护人与城市留守儿童相处最多,交往最深,他们的教育观对幼儿的同伴交往有着潜移默化的重要影响。翔翔代理监护人的教育观是遵从和解放幼儿天性,默默代理监护人的教育观是培养健全发展的社会人。翔翔在同伴交往中率性纯真,敢于交往,而默默却是小心谨慎,不敢交往。不同的教育观影响着幼儿对事物不同的认知和不同的交往行为方式,交往能力也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幼儿园应创建良好的交往环境,鼓励幼儿交往。幼儿园是城市留守儿童发展同伴交往能力和社会化过程的重要场所,关注幼儿的同伴交往需求,为幼儿创建一个充满温暖、关爱和尊重的交往环境是促进幼儿社会化发展的必要准备。幼儿园应开展丰富的游戏活动为城市留守儿童创建一个同伴交往环境,营造出积极友好的交往氛围,激发幼儿的交往愿望,鼓励幼儿勇敢积极地参与同伴交往。
教师应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为幼儿营造宽松的交往氛围。师幼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对幼儿教师而言是最基本的专业素养。每个幼儿身上都有着无限的可能性,教师不能放弃任何一位幼儿健康发展的权利,对于城市留守儿童的同伴交往问题教师应引起重视并及时与家长沟通,在家园合作中共同鼓励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同伴交往,并在班级中营造一种和谐宽松的交往氛围,感受同伴交往的快乐。[4]
家长应积极主动地与幼儿沟通,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有关研究表明,家庭亲子关系和谐的幼儿在同伴交往中更具有主动性和更受欢迎;而家庭亲子关系淡漠的城市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在同伴交往中处于被动地位,易被拒绝或被忽视。因此,城市留守儿童的家庭应该更加重视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父母在外地工作虽然不能经常陪伴在孩子身边,但在当代社会可以通过信息媒介来传递对孩子的爱。例如,经常通过电话或视频聊天等工具关注幼儿的健康成长,每天和幼儿进行精神上的陪伴与沟通,让幼儿感受到父母的关爱。[5]
幼儿园应开展培训活动,建立家长反馈机制。良好的同伴交往方式的形成是幼儿亲社会性行为发展的表现,需要家庭和幼儿园的共同努力。第一,幼儿园应定期召开家长会或通过网络平台建立健全家长反馈机制,定期与城市留守儿童家长进行沟通互相传递幼儿的同伴交往行为信息,同时幼儿园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向家长共享正确的教育方法。第二,幼儿园的师资力量薄弱应加强对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培训,学习城市留守儿童同伴交往的特点并掌握幼儿同伴交往中所需要的一些策略知识。第三,师幼之间和家园之间的有效沟通对城市留守儿童良好的同伴交往方式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因此,需要加强幼儿教师沟通能力的实战培训,让幼儿教师在实战演练中学习如何与城市留守儿童家长和幼儿进行有效沟通的经验。
教师应提高教育能力,指导幼儿交往方法。第一,教师要有正确的教育方法。良好的教育方法是教师进行教育活动的助推器,教师的教育应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关注城市留守儿童的交往需求,指导城市留守儿童形成正确的同伴交往方式。教师不能随意指责或阻碍幼儿的交往行为,应该多些鼓励与耐心,少些批评和斥责。第二,教师要因材施教。城市留守儿童的个性特征、年龄阶段和性别差异都会显著的影响他们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因此,在关注城市留守儿童同伴交往时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从家庭、幼儿园和幼儿等多角度分析同伴交往现状,对幼儿的同伴交往行为进行适当的干预,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交往方式。
家庭成员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与幼儿平等交往。第一,实施民主权威型的家庭教养方式。民主权威型是一种相对理想的教养方式,需要监护人给予幼儿自我发展的空间,以尊重、平等的姿态与幼儿交流合作,这种教养方式培养出的幼儿在同伴交往中积极向上、宽容大方,易受欢迎。第二,家庭成员要形成一致的教育观,营造良好的家庭交往氛围。首先,父母要与代理监护人保持一致的教育观,共同为城市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而努力。然后,家庭成员需要给幼儿营造一种宽松自由的交往环境,一个温馨包容的家庭交往庭氛围,帮助幼儿掌握良好的同伴交往方式和建立友好的同伴关系。第三,家庭成员要给城市留守儿童更多的鼓励和关爱。城市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更需要家庭的温暖关怀,家庭成员应该根据幼儿不同的交往行为表现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引导教育。
教师和家庭成员都应提高自身与他人的交往能力,为幼儿做榜样示范。幼儿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如果教师和父母能够提高自身的交往能力,做出榜样示范,就能影响幼儿形成良好的同伴交往方式。第一,教师要注意在幼儿园的交往中保持积极的情感态度,尊重他人、礼貌待人,以正确的交往方式和愉快的交往体验影响城市留守儿童。第二,在家庭中,父母和代理监护人应该以身作则,在日常生活中处理好与他人的交往关系,乐于助人、热情待人,创造一个宽松友好的交往环境,给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
[1] 蔡镜.城市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5.12.
[2] 孔继萌.城市留守儿童的心理需求及应对措施[J].科教文汇.2015.9.
[3] 孙锐丽.河南省农村留守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现状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5.4.
[4] 姜勇.李艳菊.黄创.3~6岁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影响因素模型[J].学前教育研究.2015.
[5] 海英.影响幼儿同伴关系的因素及教育对策的研究[J].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2012.
王蕾(1994.01-)女,河南省驻马店市人,南阳理工学院,助教,本科,幼儿教育。
曾照玲(1966.9-)女,湖北省公安县人,南阳理工学院,副教授,本科,教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