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祝喜
(咸阳师范学院 文学与传播学院,陕西 咸阳 712000)
【书评】
红楼深深深几许苦觅曹翁一片心
——评贺信民教授《红深几许:<红楼梦>面面观》
李祝喜
(咸阳师范学院 文学与传播学院,陕西 咸阳712000)
在当前多元文化语境下,资深红学家贺信民教授依然能坚守自身学术信念,始终对《红楼梦》心存敬畏与执著,在充满喧哗与骚动的“红学”界,为读者相继奉献出《红楼拾翠》《红楼梦导读》《红情绿意》等卓有建树的研“红”专著,故而赢得了学界尊重与读者的喜爱。笔者最近又欣喜地拜读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新推出的《红深几许:<红楼梦>面面观》(以下简称《红深几许》),深感这是一部凝注他识、才、思与深邃生命体验的论“红”新著。《红深几许》兼有理论品格与审美体验,不唯是他个人研究《红楼梦》的“集大成者”,也是“红学”界的一个新收获。概而观之,窃以为《红深几许》优长有三:
第一,观点独到,索解《红楼梦》构思、人物、艺术背后的深层意蕴。《红深几许》表现出研究主体突出的“大问题”意识,能够穿透语言表层,远离一味索隐,有别于为考证而考证之边缘化研究。它以研究《红楼梦》文学视域里的哲学、生命、美学为旨归,进而登堂入室、廊庑阔大,又因是“接着讲”而新见迭出。如作者对《红楼梦》结构的分析,没有局限在一般的主线、矛盾、情节惯常思维模式,而是把技与道有机地统一在一起,科学吸纳已有的研究成果,从宏观上进行多维透视,阐释它呈现出的感情结构、暗示结构、人物结构、情节结构等网状复合表征,其见地、路径、气象皆让学界耳目为之一新。
《红楼梦》人物研究一直是“红学”关注的重点、热点,也是广大读者喜爱这部奇书的兴趣之所在。《红深几许》精选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史湘云、妙玉、“四春”、刘姥姥、香菱、夏金桂等十三位典型形象。阐释贾宝玉之“东方文化人格的典型”、林黛玉之“悲情天使”的生命悲剧、薛宝钗之“历史的乖谬”、王熙凤之“末世英雄”、“美丑妍媸”之夏金桂害人终害己的反讽人生等,皆能紧扣人物自身特质,巨细并举,深掘每一形象蕴涵的人学、哲学、美学意蕴。
《红深几许》以《红楼梦》文学性为思维原点,上承王国维、鲁迅、王昆仑、蒋和森、胡文彬等专家的文本研究优良传统,索解《红楼梦》的深层文化哲学寓意,启迪读者更好理解它何以被誉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从而把它视作是古代历史、哲学、诗性“兼美”的经典文本。如此研究方能使得曹雪芹的《红楼梦》,成为一部永远“活”在当下的古代经典,从而超越时空与当代广大读者,实现生命向度的永恒对话。
第二,视野恢宏,追求文献、文本、文化三位一体的贯通与新探。《红深几许》全书结构、方法、视点,皆把文献、文本与文化贯通。《红楼梦》的作者与“红学”历史,著者面对《红楼梦》问世以来二百多年的大量历史文献点,是对三者的“面面观”,既有独立、侧重,又有内在的有机联系与贯通。
第一、二两章是梳理、钩沉、考释,竭力使自己的论证建立在翔实史料的基础上,因而得出的结论异常令人信服;第三至第七章是全书的主体部分,重点研究《红楼梦》的旨意、艺术、人物、名段等,作者对《红楼梦》文本尤为重视于此可见一斑;第八章“红楼外编”披露了他与周汝昌、胡文彬、薛瑞生等“红学”名家鲜为人知的“红学”交往,为有志于研究、撰写这三位专家治“红”学术史的学者,提供了极具文献价值的第一手珍贵资料。其中的书评与序跋言简意赅,或显或隐,申明这些“红学”专家的研“红”要略,文字本身有别于他们理论文章的深邃,风格鲜活生香,特别有人格魅力、文学美感。
《红楼梦》的文本研究应是“红学”的立足之本,文本的深入解读又离不开“文献”与“文化”,他们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譬如《红深几许》第三章第三节标题为“《红楼梦》的原始生命关怀”,此部分内容为文本研究,但作者以贾宝玉、林黛玉为考察中心,分别从木、气、石头等文化哲学意象切入,依据大量文献阐释《红楼梦》蕴含的“原始生命关怀”,成为此类贯通与创新的典范。
第三,论析透彻,凸显史识、哲思、诗性兼而美之的语体表征。红楼在我、我在红楼,贺信民教授的《红楼梦》研究,业已成为他安身立命的神圣事业。他在《红深几许》第三章第二节开始部分深情地写道:“作为一个《红楼梦》爱好者,我从来没有停止过思考,也从来没有满意过自己的思考结果,一直都怀着一种‘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困惑莫名与惴惴不安……”这固然是他的自谦之语,但又不乏对《红楼梦》博大精深以及他作为一位资深《红楼梦》研究专家,对个中之甘苦复杂、真切、难言的感受,它从一个侧面又给我们透露出贺信民教授《红楼梦》的研究,是在三十余年持续不懈的苦苦思考中日益深入,成就了《红深几许》的厚重,是为“味无穷而炙愈出,钻弥坚而酌不竭”(葛立方《韵语阳秋》)。
因此纵观《红深几许》对《红楼梦》著者、史迹、主旨、艺术的分析,主要章节为洋洋洒洒数万言的宏大论析,间杂含英咀华数百字的精美短章,但两者的说理都非常透彻。如第三章第四节《红楼“四季”》立足文本细读,分别从回目、人物、园林(建筑)、节令(岁时)、饮食诸多方面,以大量例证论述,仿佛是信笔拈来,又形散神聚,若剥竹笋般抵达内核;第七章第二节《中40回点读》对灵光一闪的小丫鬟小红的解读,指出她俏丽可爱、多情重情、不甘卑贱、有心机和才华,如此举重若轻并未展开论述,却抓住了小红最为独特的本质条分缕析,给读者留下的印象鲜明、丰富、深刻,字里行间又勃发刚健沛然的气势。
贺信民教授数十年从事古代文学教学,他潜心致力于《红楼梦》研究,教学、科研之余,又醉心古典诗词的赏析与创作。缘此《红深几许》的语言有史家之胆识,庄老佛禅的哲思,诗人的眼光与慧心,他能把严谨的理论分析与鲜活的个人审美体验融为一体,极高明而道中庸。他指出周汝昌先生授人以柄的症结,在于其“史家”身份与“诗人”气质偶尔出现的不甚和谐现象,如此表述客观、独到,没有为尊者讳,又切中肯綮,可谓有善者之言,诗家之语,以至于周汝昌先生本人对此说亦甚为激赏。
我们再品鉴贺信民教授分析薛宝钗时的精美之语,他针对宝钗“无情”之际表露出的“动人”,感慨道:“她像一尊有着健全双臂的维纳斯雕像,尽管没有体温,没有热情,但却用她的全部阅历和未必自觉的隐痛,阐释着历史的乖谬,散放着动人的辉光。”“健全双臂的维纳斯雕像”如此妙语,逻辑理性十足,字里行间饱含着对历史“乖谬”的愤慨,又不乏深情优美的诗化审美特质。
总而言之,《红深几许》优长颇多,恕不再一一举例。客观而言,笔者在拜读过程中,也直感它似乎存两个方面的白璧微瑕:一是对《红楼梦》后40回的处理标准全书不太统一,有的章节分析时只字未提,有的论述与曹雪芹前80回没有详加区分;二是可能出于全书篇幅不可过长的考虑,对曹雪芹《红楼梦》精心创造的秦可卿、李纨、晴雯、“二尤”等典型人物未及设专论。
综上所述,贺信民教授这部研“红”新著总体上内容广泛、观点独到、方法妥帖,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另一方面,它又深入浅出,雅俗共赏,文采斐然。因此笔者认为《红深几许》确是一部具有很高学术价值、颇能见出著者研“红”深厚、谨严、扎实功力的论著,诚如贺信民教授在该书序言中对他三十多年研究《红楼梦》冷暖自知的题咏:“红楼深深深几许,苦觅曹翁一片心。”
众所周知,曹雪芹“滴泪为墨,研血成字”,创造出了千古“奇书”《红楼梦》,而围绕曹雪芹与《红楼梦》研究的“红学”却众声喧哗,不时出现各种不和谐音符。因此《红深几许》的出版也是“红学”界一大乐事,在《红楼梦》研究目的、意义、方法诸多方面都具有范式作用,无论是对《红楼梦》研究的专业学者,还是作为一般读者都将大有裨益。笔者愿以此短文,谨以一个《红楼梦》爱好者的身份,向贺信民教授表示祝贺并致以敬意。
[责任编辑石晓博]
2016-03-15
李祝喜(1963—),男,陕西户县人,咸阳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副教授,中国红楼梦学会会员,主要从事《红楼梦》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