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 梦 琳
(河南大学 文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0)
葛兰西“知识分子”理论再认识
史 梦 琳
(河南大学 文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0)
摘要:葛兰西的“知识分子”理论在其美学思想中举足轻重。葛兰西从社会关系维度划分知识分子范围,设定知识分子的标准。葛兰西认为知识分子应采取策略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干预社会。在当代全球化的背景下,“知识分子”在应对种种挑战中所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反思中国现状,葛兰西的“知识分子”理论对建设中国当代文化、应对全球挑战有一定的借鉴。中国知识分子理应走出象牙塔,积极关注公众问题,主动担负起引领社会思想的重任,创造出易于被大众接受的文化。
关键词:葛兰西;知识分子;职能
任何事物都是历时性与共时性的存在,“知识分子”概念也是如此。从历时性来说,“知识分子”概念有自己的发展脉络。“知识分子”虽说是近现代以来才出现的专有名词,但并不能说每个社会、每个时期都没有类似“知识分子”概念的范畴。回顾漫长的历史,“知识分子”的身份开始是巫士、占卜者、史官、士等。从一开始,他们就掌握相对先进的思想宣称可以指导社会并与当权者保持密切的关系,在社会中占有重要位置。从共时性来说,“知识分子”与社会中的其他构成要素发生关联并发挥重要作用。总之,“知识分子”的身份随社会的不断发展而有所变化,但在社会中承担重要角色的职能没有改变。随着社会分工及学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对“知识分子”问题进行相关的探讨,对“知识分子”进行定义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众多学者从不同的维度对“知识分子”做不同的阐释,曼海姆、福柯、鲍曼、葛兰西等都对知识分子有各自的界定,这在一定程度上虽造成观念的混乱,但其也有共同的指向。总之,“知识分子”可以说是在社会中形成了一个独特的阶层并具备一定的能力积极干预社会。
葛兰西的“知识分子”理论可谓是贯穿其整个思想的核心理论。葛兰西在《狱中札记》和《狱中书简》等著作中,都系统地表达了自己要对意大利知识分子进行研究的意图。葛兰西通过对意大利无产阶级革命研究认识到:知识分子是国家、政党与大众之间的中介,担当着建构新政权与新文化并对大众进行教育启蒙的重要作用。探讨葛兰西的知识分子理论不仅有助于理解葛兰西的美学思想,而且对探讨知识分子在当代中国社会实践中所应履行的职责有一定的借鉴。
一、葛兰西的“知识分子”理论
葛兰西的“知识分子”理论是在相对混乱的历史时期并在坚实的理论基础上所提出的。葛兰西在《狱中札记》已明确提出,人们以往对于知识分子的理解,“最普遍的方法上的错误便是在知识分子活动的本质上去寻求区别的标准,而非从关系体系的整体中去寻找,这些活动(以及体现这些活动的知识分子团体)正是以此在社会关系的总体中占有一席之地的。”[1]3-4葛兰西摒弃传统的、从本质上划分劳动的性质即将劳动分为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这种简单评判知识分子的方法,他认为应从社会关系维度出发,根据其在社会中所履行的职能来判定。考虑知识分子的区别主要是区分其在所处的社会位置上履行职能时是倾向于智力劳动还是体力劳动,而任何一项职业都可以说是智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结合。因此,葛兰西就认为“所有的人都是知识分子,但并非所有的人在社会中都具有知识分子的职能。”[2]4也就是说,在现代社会中几乎所有的劳动都包含智力因素,即使从事最低级的劳动也有劳动技巧在里面。
葛兰西认为,知识分子判定的标准并不是以个体所有的知识丰富程度来进行衡量,而是通过确定这一类群体在社会活动的过程中所处的位置并且在这个位置上是否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为判断标准。也就是说,葛兰西所认为的知识分子主要是看其在社会中所履行的职能而判定,而这与以往的知识分子判定标准大不相同。葛兰西从知识分子在社会关系中所履行的社会职能出发,对知识分子进行了质的划分。葛兰西从社会生产方式的历史性维度将知识分子划分为传统知识分子和有机知识分子,而有机知识分子在革命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葛兰西所说的“传统知识分子”指的是前工业社会的知识分子即随着社会变革遗留下的群体。他们有自己恒定的价值观,保持着旧的传统,宣扬着旧的意识形态。传统知识分子凭借其掌握政治、文化等相对稳定的势力,并没有随着激烈的政治与社会变革而打断其连续性。社会形态虽发生改变,但社会构成中较具稳定性的构成要素则会留存并发挥作用,传统知识分子即是如此。由于历史延续性,社会中的传统知识分子如教士、教徒等由于其相对稳定的价值体系,不会随社会形态的改变而改变。
葛兰西提出的“有机知识分子”主要是指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产生出来的知识分子。葛兰西认为,所有的社会集团都是产生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之上,那么也就同时“有机地制造出一个或多个知识分子阶层。”[1]1因此,有机知识分子的产生是依附于一定的社会集团之上的。也就是说,“有机知识分子实际上是有阶级性的知识分子,在此,知识分子成为某阶级的有机组成部分。”[3]162-163有机知识分子可以说是社会中的新生力量。有机知识分子是提供新思想、创造新文化并付诸于实践的新阶层。有机知识分子积极参与国家上层建筑的实践活动,具有明显的实践性。葛兰西意识到无产阶级在成为社会主要集团之后必然有属于依附于自己的有机知识分子,有机知识分子能领导无产阶级革命取得成功。因此,他把有机知识分子当作革命领导权的践行者。葛兰西认为有机知识分子在无产阶级革命中能发挥重要的作用。有机知识分子角色的出现是与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意识形态联系在一起的,具有强烈的实践性和社会干预性。
二、葛兰西“知识分子”的职能
葛兰西在对意大利社会主义运动的研究中发现,知识分子特别是有机知识分子通过履行其职能而显现重要作用。葛兰西认为,知识分子主要执行两个基本职能:首先,知识分子应该争夺文化领导权;其次,知识分子应该和大众建立起有机的联系,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基础。
葛兰西指出争夺文化领导权能为无产阶级政权取得合法性奠定坚实的基础。葛兰西总结出争夺文化领导权的三种策略即阵地战、渗透策略和“群体性的自觉批判”。葛兰西通过对东西社会的对比指出,“东方的市民社会跟西方市民社会的不同……西方的市民社会比较完整和成熟,国家紧密联系着市民,国家只是外在的表象,要想动摇统治地位,必须先触及根基——人民生活的社会环境。”[4]181也就是说,西方国家的统治阶级之所以能长久的、稳定的处于支配地位就是因为有赞同其统治的市民和被他们所操控的文化等。葛兰西认为采用“阵地战”的策略可与资产阶级争夺构建文化领导权。知识分子通过在市民社会传播所属阶级倡导的统治理念和文化道德,从而获取市民社会中民众的认同感。因为文化领导权的构建毕竟是以市民社会中民众的认同为前提,并且是其在赞成从属阶级的理念的过程中慢慢获取的。知识分子就是要在市民社会中,向民众传播所属阶级的理念,将每一个市民社会的组成体作为自己夺取的阵地,夺取外在阵地并对内部必须进行扎根式的思想渗透。
葛兰西所提出的渗透策略,是在“阵地战”的基础上进行的,对渗透策略的采取有利于文化领导权的巩固。对每一个占领的阵地都需要采取渗透策略,即从市民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层面进行广泛宣传,让无产阶级文化的每一个因子影响到市民社会中的广大民众。无产阶级采取种种策略宣传其理念从而对社会中的市民起到引导和示范的作用。在夺取阵地的基础上,无产阶级从内部进行思想的扩散,进行内部的攻破。葛兰西更加注重无产阶级自身内部“批判性的自觉”,强调“自觉批判”在无产阶级意识塑造过程中所能起到的作用。无产阶级知识分子“群体性的自觉批判”策略,一方面可以引起市民社会中民众的高度关注,促进人民大众提升思想境界;另一方面也可以将无产阶级意识更内化为自觉意识,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知识分子在对自身进行不断批判的过程中,也可号召广大劳动人民加入到群体性的自觉批判队伍中。这样不但可以提升自己知识的有机性,还能对那些可能成为无产阶级的潜在力量产生影响。无产阶级在对社会和自身的批判中获取思想的认同,进而从市民社会的中下层群众中夺取文化领导权。
知识分子应和大众建立起有机联系,建立深厚感情。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实践活动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因此,人民群众的地位不可忽视,要充分尊重并发挥群众的力量。葛兰西虽较多注重知识分子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所能发挥的重要作用,但也认识到知识分子应与大众保持有机联系,建立感情,壮大无产阶级力量。大众需要知识分子的引导,同时知识分子也需要大众充实自己。知识分子与大众各有优势,应保持紧密联系,共同发展。
三、葛兰西“知识分子”理论的当代启示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当代中国所面临的国内外挑战不可小觑。应对复杂的国内外局势,知识分子任重而道远。知识分子可以说是国家、政党与大众之间的桥梁,其在社会的文化、价值观等意识形态的塑造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葛兰西的“知识分子”理论对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所应有的担当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首先,知识分子应具有强烈的社会参与意识,而不只是停留在学院的象牙塔之中。随着社会分工和学科体制的发展,知识分子越来越专业化、学院化和体制化。知识分子局限在自己狭小的专业领域内,成为一个相对封闭的团体。在当代中国,“知识严格按照严格的学科分工建制进行生产和流通,并且以一套严格的学科规范对教授的知识成果进行评估。”[5]37相应的建制与评估方式使得知识分子越来越与实际生活脱节,与大众脱节。学院化的生存方式使得知识分子与群众分离,忽略知识分子本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葛兰西所强调的知识分子应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对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有着很大的借鉴意义。中国知识分子历来都有“达则兼济天下”的胸怀抱负。特别是近现代以来在民族存亡之际,中国知识分子能够积极投身到社会革命中去。中国当代的知识分子也应在一定的程度上走出象牙塔,关注现实,关注社会,关注公共问题,培养责任意识。
其次,知识分子应与大众保持紧密联系。中国近现代以来革命取得胜利的经验之一就是始终将人民大众放在重要位置。知识分子与大众的结合则为社会的发展焕发活力。知识分子和大众的关系问题虽历来都受到重视,但在今天这个问题变得尤为突出。现代知识分子尤其是学院派知识分子日益与大众的脱离是无可置疑的。葛兰西曾经说过,知识分子如果没有和群众的情感联系,没有和大众建立有机的关系,那么他就会变成一个特权阶级。因此,知识分子理当采取种种措施拉近与大众之间的联系。知识分子应让其学术化的研究更接地气,关注现实问题,担负起引领社会风气和教育人民大众的使命。对于大众,知识分子应该充分认识大众的种种特征,不断研究从而找到合适的相处方式。对于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知识分子也应该注意借鉴大众文化一切有价值的因素,将先进理念传递给大众,提升大众的艺术和文化修养。
再次,葛兰西所提出的为履行知识分子的职能而采取的策略都是可以借鉴的,特别是“渗透”策略对建设中国当代文化等有重要借鉴意义。在信息化时代特别是新媒体时代的背景下,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理应担负起引领社会风气和教育人民大众的使命。当代可以说是处于一种媒介包围的时代,对大量信息的甄别就需要知识分子发挥其引领作用,知识分子通过筛选将有价值的信息传递给大众。
当今社会,大众普遍处于一种焦虑、不安与冷漠的精神状态之中。社会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阶层式的管理模式及人与人之间缺乏交流而造成大众精神上的匮乏、大众价值观缺失。目前越来越多地出现了老人在公众场合倒下要不要扶及出现交通事故要不要对当事人施以援手等问题,人与人之间越来越冷漠。知识分子应利用其在精神领域的特殊地位,以其知识的优势和精神力量创造、传播新的思想, 借助多种多样的传播媒介手段,将其先进、正确思想普及进而内化为人民大众的普遍观念和意识。
最后,知识分子应保持自身相对的独立性。葛兰西所主张的“有机知识分子”论,认为知识分子的产生是依附于某一社会集团,这就有可能丧失知识分子自身的独立性而成为社会集团的代言人。对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来说,应与社会集团保持一定的距离从而能处在相对客观的位置上看待问题,保持自身的独立性。
四、结语
葛兰西的知识分子理论无疑是对马克思、列宁等的知识分子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加强对知识分子理论的认识,不但能够提升知识分子的地位,而且还能充分发挥知识精英群体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找回知识分子在社会发展中应有的责任感、使命感和道德感。葛兰西的知识分子理论虽然有弊端并且有的地方已经过时,但是其思想的深刻性和预见性却能超越时间与国别的限制,给人们以有益的启示。
参考文献:
[1] 安东尼奥·葛兰西.狱中札记[M].曹雷雨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2] 安东尼奥·葛兰西.狱中书简[M].田时纲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3] 秦喜清.独树一帜的后现代理论家:让-弗·利奥塔[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2.
[4] 安东尼奥·葛兰西.葛兰西文选[M].李鹏程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5] 许纪霖.中国知识分子十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石长平
中图分类号:I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824(2016)01-0075-03
作者简介:史梦琳(1991-),女,河南洛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学理论。
收稿日期:2015-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