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与情感齐飞,能力共应用一色

2016-03-03 04:20福建省晋江市第五实验小学韩国富
学苑教育 2016年16期
关键词:语言文字语文课程文本

福建省晋江市第五实验小学 韩国富

语用与情感齐飞,能力共应用一色

福建省晋江市第五实验小学韩国富

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从这句话中,我们明白语文课程的教学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二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可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语言文字的运用才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是语文教学区别于其他课程的标记。但是如果一味地追求“语用”功能,往往又会过犹不及,如何语用与情感齐飞,能力共应用一色呢?那就要求教师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找准“语用”训练的点和契机,在恰当的听说读写训练中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善用语用功能语文阅读教学

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从这句话中,我们明白语文课程的教学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二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够真正体现语文课程的综合性与实践性,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与语文能力。

但回首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路程,我们不难发现,语文教学曾过多地关注对文本的理解,而放弃对文本表达方式的追究。这导致学生学习语文之后,口语交际及习作能力方面都不能得到有效锻炼与提高,形成语文教学的高能低效。随着“语用”一词的出现,语文阅读教学开始走向本源,回归本真。由此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语言文字的运用才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是语文教学区别于其他课程的标记。但是如果一味地追求“语用”功能,往往又会过犹不及,如何善用“语用”功能,让语文阅读教学焕发光彩,落到实处呢?那就要求教师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找准“语用”训练的点和契机,在恰当的听说读写训练中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两花并蒂开,自是放光彩——语言应用与情感体验相统一

教师对“语用”课堂的过度推崇,产生片面的认识:认为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时时刻刻关注阅读文本的语用功能,注重语用的训练。但是,这样一味片面地注重语言文字的训练,放弃文本情感方面的体验与感悟,这样的语言文字运用训练是枯燥的、缺乏情感的。汉字的含义具有多重性,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境中表达不同的意思,由此产生汉字无可比拟的丰富性与创造性。所以说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说明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将工具性与人文性高度的统一起来,它们就像并蒂而开的两朵花,只有同时胜放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放射出夺目的光彩。

例如,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古诗二首中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一课,描写西湖的美丽风光,我通过美轮美奂的西湖画面,配合美妙动听的音乐,把孩子带入诗歌所描绘的情境中去。再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带领孩子反复吟诵,进而体会诗歌描写的美好意境。如在教学“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后,我声情并茂地说:“风和日丽,当我们漫步西湖湖边,我们会赞叹道——(男生读)细雨蒙蒙,我们荡舟湖边,我们会赞叹道——(女生读)……”让学生的情感在朗读中升华,在吟诵中体会。通过诵读理解古诗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体会古诗文的语言之美、节奏之美、音韵之美、意境之美。同时让学生发挥想象,以西湖真美啊!为题说说仿佛看到的美景,同学们踊跃发言。对西湖的赞美之情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得到升华,在美丽画面的描述中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让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在情感的喷发中悄然成长。在文本解读上注重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让孩子在感受西湖美景时在语言文字方面也得到了扎实的训练。

二、年段分层叠,各自寻自在——语言应用与年龄特点相适应

打造语用课堂,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必须找到语言文字运用的切入点,打开与文本对话的一扇扇窗口。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但要关注到文本的语言训练点在何处,也要关注到不同的年段的训练点应该是不一样的,只有符合年段特点的语用训练才能够让学生得到恰当的发展,不滞后也不超前。

那么各个年段的训练特点又有什么不同呢?我们会发现低段的语文阅读教学更多的应该是关注语言文字学习方法与词语的应用能力的锻炼;中段的语文阅读教学更多的应该关注到语言表达准确能力、表达的条理性;而到高段则更加注重表达完成度与技巧的提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自如地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具体、形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抓住每一个阶段的训练点,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寻找合适的语用训练点,让学生在够一够就能拿到苹果的愉悦中获得成长。

例如,我在教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特殊的考试》里“捡”字这个生字的时候,我出示了“捡”字的演变过程,让学生明白“捡”原来是一个人的手,把零散的东西捡起来,所以是提手旁。让学生给它换偏旁,巩固学过的生字,让他们观察这个字在田字格的位置并认真书写。完成后让学生用“捡”字造句,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祖国文字的意识。

而中段的教学则是从词向句段过渡,如在教学《林中乐队》一课时,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从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上,体会《林中乐队》言之有序的写作方法。课文伊始学生即纵览全文找到中心句,再紧紧围绕中心句体会课文是如何将它写具体的。正是体现了中段语文阅读教学的“语用”实践。

高段则更加注重表达完成度与技巧的提高。例如,《包公审驴》就是一个很好的示范,我从朗读入手,让学生通过读描写包公的语言、动作、神情的句子,体会课文这样写的好处,进一步感受包公的足智多谋。通过包公和小偷都使用计谋,包公所使用的计谋用在断案上,可以称为智谋,偷驴人使用的计谋用在歪门邪道上,只能被称为阴谋,总结只有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应用在正确的地方,将来才是个有用之材。既教育了孩子怎样做人,又示范了可以通过语言、动作、神情的描写把一个人写活,把语言应用和情感教育巧妙结合起来。

三、关注细节处,语用凸显现——语言应用与教学细节相契合

刘仁增老师说:“课中教语言,体验一个‘足’字。”而这个“足”字就是强调教师对阅读文本的了解要足够,能够充分地关注到阅读文本的细节之处,从而将课堂的文本理解、分析、感悟、交流活动,都转化成语言应用与练习。可见文本细读对于阅读教学来说更能彰显文本的原生价值,能更有针对性地确定教学内容,更有效地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教学形式,那该从哪些方面进行“文本细读”呢?我们可以从文本的核心价值、语言文字的元素、运用方法技巧、文本表达的范式等方面进行文本细读等等。

例如,北师大版第五册第十二单元“过年”,这一主题与同学的生活相贴近又有些遥远,身为农村的孩子对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不一定都有了解,所以在教学这一组课文时,我十分注重在细微之处寻找语言的训练点,比如在教学《老北京的春节》时,抓住北京过春节时孩子们的表现,让学生联系自己刚刚过去的春节来谈谈自己的感受与过节时候的情景,由于亲身经历又有文本作为范例,学生在讲述的时候都十分有条理,也能够具体生动地描述自己的经历。但在讲述时每一件事情都是一样的方式、一样的具体,没有一定的详略搭配。因此,在教学文本的过程中,我特意抓住老舍先生描写过程的中的详略搭配方法,引导学生能够明白重要的、有趣的事情应该详细描述,别的可以简单一些,在课结束后再一次讲述时,学生们就能够有意识地运用详略方法让自己的表达更加的精彩。

教育的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并不是一时三刻就可以得到效果。但是课改之舟刚启航,我们应在已有探索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阅读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切实提高我们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实效,把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相信只要我们心中有目标,手上有行动,那么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就不是一个空想,而是实实在在的能够达到的目标,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看到学生都能够成为语言文字的主人。

[1]陈玮.突出“语用”增强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J].英民教育.2013年12期

[2]郭丽萍.随文练笔,构建小学语文“语用”课堂[Z].维普网2013年12月

[3]黄德杰.教科研与教师成长[Z].网络日志.2010年

[4]刘吉才.略谈小学语文语用型课堂的教学策略[J].小学教学研究

[5]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修订建议汇总报告

猜你喜欢
语言文字语文课程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语言文字运用专项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在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