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情境的创设要关注有效性

2016-03-03 02:06于德春
新课程 2016年9期
关键词:数学课事物分类

于德春

(吉林省扶余市三井子镇第一中心小学)

教学情境的创设要关注有效性

于德春

(吉林省扶余市三井子镇第一中心小学)

在数学教学中,相当一部分课因为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原本枯燥的内容也变得生动、富有吸引力。然而也有部分教师对情境教学的认识和理解出现偏差,所设置的情境不能很好地为教学服务,甚至影响数学课改的健康发展。

一、情境创设忽略了实效性

一位四年级教师在执教《平行与垂直》时,创设了这样的情境:“铅笔除了写字,还能搭建成图形,那么两根铅笔掉在地上会出现什么图形呢?咱们来试试。”随着教师一声令下,教室里沸腾了,铅笔掉在地上的响声此起彼伏,用了近5分钟时间,教师所期望的平行和垂直没有出现。这种不考虑实际情况,只是一厢情愿让学生探究的情境,只会白白浪费时间,劳而无获。

二、情境创设忽略了负干扰

在教学二年级数学课《角的认识》时,教师谈话启发:“大家认识角吗?”学生纷纷举手列举生活中的许多角:手脚的脚,表示钱的角,还有牛角、羊角……这时,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说:“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角,谁来说一说这个角是什么样的?”学生七嘴八舌议论了一番后,教师出示图形并问:“你们看一看这个长方形有几个角?”学生默不作声,好久才说:“没有角。”

这种为了联系生活实际,片面追求情境的有趣,而忽略了情境的负干扰的做法,于教学何益?情境创设是要有趣,要联系生活,但不是所有有趣的生活情境都可以不加选择、不加节制地搬到课堂上来。

三、情境创设忽略生活常理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一位教师在教学退位减146-97时,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妈妈给兰兰买了一件连衣裙花了97元,妈妈给售货员146元钱,应找回多少元?

由于贴近生活,学生均有上佳表现:146-97=49(元)。教师一见,兴奋地说“:大家真聪明,都知道用减法计算,而且计算正确。”

这样的情境是具有一定的激趣和启思功能,但忽略了生活常理:97元的物品,要么就付97元,要么就付100元,怎么会付146元呢?这样编出来的情境还有意义吗?

由此可见,数学课中情境创设切莫乱编了事。那么,如何让情境有效呢?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了解学生生活

研究表明,学生对自己所熟悉事物的兴趣远远高于对陌生事物的兴趣,一个好的情境,首先把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作为情境内容,因此教师必须熟悉学生的生活,了解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以此提炼加工为数学学习情境。

2.把握数学实质

数学学习的内涵是丰富的,数学学习情境的创设更应该突出学科特色,既要与数学学习的内容紧密相关,又要便于学生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思想、方法,这需要教师在挖掘数学价值,把握数学实质上下功夫,避免情境的简单化和形式化。

3.突出情境特点

(1)针对融合体现突出性

有效数学情境的创设,应使学生面对新的问题,产生认知冲突,在化解冲突的过程中,经历新知形成的过程,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

(2)针对静止体现运动性

教材中提供了大量情境丰富的教学内容,但毕竟是静止的,不利于展示学习的过程,教师可以采用化静为动的方式创设数学学习的情境,这样不但生动、直观,便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清楚地演示知识形成过程,使学生更好地构建知识框架。

(3)针对整齐体现混乱性

运用相关的教学资源,创设多元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进行准确辨析,在操作中强化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如在一年级教学《分类》时,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分类方法,更应让他们体会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分类可以使事物整理得整齐而有序。为了体现分类的应用价值,教师可以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提供一幅混乱的儿童房间图片,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为主题,让学生按自己的想法去操作,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行引领和提升。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学生不仅能掌握分类的有关知识,经历把物品从混乱到排列整齐的分类过程,而且体会到分类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针对简洁体现复杂性

对一个知识点的学习,可创设较复杂的情境,让其蕴涵丰富的学习资源。学生在观察中发现,在操作中分析,在类比中找出事物的共同之处。如二年级《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师可创设这样的情境:游乐园里小朋友们有的在划船,有的在乘过山车……请同学们用加法算出参加各种活动的人数。学生在书写中觉出了麻烦,在其有强烈需求的前提下,教师再介绍乘法,较好满足了学生学习需求,也突出了乘法算式的简洁性。

恰当的情境创设需要考虑诸多因素,要让教学情境更有效,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和实践。

[1]王高翔.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有效性生成思考[J].教育科研论坛,2006(10).

[2]余文森.论教学情境的主要类型[J].教育探究,2006(3).

[3]夏新邻.发掘生活资源的开课[J].四川教育,2006(5).

·编辑 孙玲娟

猜你喜欢
数学课事物分类
分类算一算
美好的事物
初中数学课导入“八法”
分类讨论求坐标
有趣的数学课
数据分析中的分类讨论
培养问题意识,触摸数学课改的“核”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奇妙事物用心看
“网红”数学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