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金龙
(江苏省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
论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低段体育教学中的使用原则
仇金龙
(江苏省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
小学体育教师应当认真分析低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确保所设计的体育课堂游戏具备较强的趣味性、德育性、健康性,才能将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优化学生体育学习效果”的本质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小学体育;低段学生;游戏教学法;趣味性;德育性;健康性
所谓游戏教学法即是指将具体的学科内容巧妙寓于课堂游戏之中的一种教学方式。游戏教学法最突出的特点用八个字即可轻松概括:寓教于乐、寓教于趣。纵观教育实践,笔者认为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低年龄段体育教学中的科学、合理运用,能最大限度地诱发学生的体育参与兴趣,能显著提升体育课程的教育教学质量,显而易见存在着诸多优势。那么,要想实现游戏教学法的科学、合理利用,小学体育教师应当严格注意哪些事项呢?笔者认为可以尝试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游戏教学法的本质在于充分迎合学生主观学习兴趣的同时,促使其以更加热情、积极的姿态融入学科知识点的学习活动之中。由此引申开来,较强的趣味性是游戏教学法所应当具备的首要特征,因为如此,方能使学生对其产生无限的探究兴趣及参与欲望,也才能确保接下来教学活动游戏的开展。
因此,笔者认为,小学体育教师在运用游戏教学法时必须力求赋予其鲜明的趣味性特色。如,在50米短跑训练中,受年龄因素的限制,低年龄段的学生很容易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而这一情绪很显然不利于其积极投入到50米短跑的训练活动之中,自然更不利于最终体育教学目标“提升学生跑步速度、增强学生意志力”的更好落实。为了有效解决这一不利问题,笔者特意在体育课上带领他们进行了趣味性较强的“端球跑步比赛”,具体规则为:跑步者应当将手平摊开,然后放上一个羽毛球,要求他们奔跑中必须保持羽毛球不能掉落到地面,若是掉下去的话必须再捡起来平放到手上之后继续向前跑。该项体育游戏新颖别致、趣味性十足,充分调动起了学生的参与兴趣。待到笔者交代完规则之后,他们便迫不及待地投入到了“端球跑步”的尝试之中,课堂气氛不再单调、死板,相反变得积极、融洽而愉悦。这都表明,创设新鲜好玩、生动有趣的课堂游戏,确保体育课堂游戏的趣味性,可以很轻松地调动起学生最大的体育参与兴趣、促使他们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把握体育内容,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显著优化体育课堂教学效果。
小学体育教学的根本目的不仅仅在于促使学生掌握扎实的体育运动项目技巧、发展自身的身体健康素质,更在于通过多种形式、多种内容的体育教学巧妙促进学生精神情操、道德品质等个人修养的显著提升。可以这么说,小学体育教学致力于促进学生身体素质与道德素质的双重进步与和谐发展。这就决定了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当借助具体教育内容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德育。作为小学体育教学活动重要组成部分的游戏教学法自然也不能偏离这个大方向,必须确保其具有明显的德育性特征。如,笔者在某次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中,带领学生进行了“钻圈圈”的游戏,出发点在于带领学生进行身体预热,以便接下来具备更好的身体素质全身心投入到具体体育课堂的学习之中。详细规则在于:将班上的学生大致分成三个学习小组,要求每个学习小组的部分学生手拉手连成一个大圆圈,其他学生则围绕所组成的圆圈进行“进入”“进出”的“s”形奔跑,看究竟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快速跑完整个圆圈。可是,在该课堂游戏的进行过程中,笔者却发现有部分“投机取巧”的学生为了缩短“进入”“进出”的时间,竟然直接围绕圆圈进行奔跑,并宣称自己最快跑完整个圆圈。针对此情况,笔者及时叫停游戏,明确指出“单纯为了图快而不遵循既定规则”的行为是一种非常不诚实的行为表现,并告诉他们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课堂游戏,但是也要严格遵守规定,更要树立诚实的观念,不能因为想获取比赛的胜利就采用一些错误的做法……如此一来,就使学生积极树立起了科学端正的诚实、胜负、规则观念,从而将借助体育课堂游戏巧妙进行德育渗透的目的落到了实处。
小学低年龄段的学生正处在身体健康素质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中他们虽然活泼好动、爱玩爱闹,热衷于形式各异的体育课堂游戏,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就可以将一些时间较长、精力损耗较大的一些游戏引入到体育课堂之中。因为,此种类型的游戏很容易带给学生身体骨骼、肌肉、心脏呼吸系统等的沉重压力,致使他们因为身体的劳累、疲惫而影响到自身的体育课堂学习状态。如此又谈何取得高质量的体育课堂学习效果呢?
针对这一点,笔者认为小学体育教师在以低年龄段学生为群
体设置课堂游戏时,必须考虑到其是否充分适合所教学生的身体可承受水平,即确保其的健康性。如,在跨越障碍物奔跑的课堂游戏活动中,笔者就将时间严格局限在了10分钟之内,这样既能起到借助游戏活跃课堂气氛、锻炼学生体育技能的目的,同时又能有效避免大量的跨越练习带给低年龄段小学生膝盖的沉重负担;又如,在“向左转、向右转”动作的训练游戏活动中,笔者就将比赛次数设置在20次左右,这样一来既能借助该类型的游戏活动帮助学生切实掌握“向左转、向右转”的基本要领及动作技巧,同时更是避免了重复旋转动作带给学生平衡系统的压力,以免因为旋转动作过多导致某些身体健康素质较差的学生出现头晕目眩甚至是昏厥等不利状况,同样也取得了一举两得的良好效果。
总而言之,在小学体育课程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认真分析低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确保所设计的体育课堂游戏具备较强的趣味性、德育性、健康性特征,这样才能真正以游戏为载体感受到体育学习的无限魅力,在“我要学”积极主动态度的引导、推动下全身心地投入到长远的体育学习活动中,进而将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优化学生体育学习效果”的本质作用进行最大限度的发挥。
[1]陈爱萍.小学体育的游戏化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2(12).
[2]孙寅超.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的价值及对策[J].当代体育科技,2013(9).
·编辑 王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