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芸,张起律,吴运汉
(福建省三明市皮肤病医院,三明365400)
火针、中药面膜联合外用咪喹莫特乳膏治疗扁平疣疗效观察
黄晓芸,张起律,吴运汉
(福建省三明市皮肤病医院,三明365400)
目的探讨火针、中药面膜联合咪喹莫特乳膏治疗扁平疣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95例患者,采用序号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9例火针治疗后,第2天外敷中药面膜,3次/周,并隔日晚上外涂咪喹莫特乳膏;对照组46例外敷中药面膜,3次/周,并隔日晚上外涂咪喹莫特乳膏。结果治疗8周后,治疗组的痊愈率(49.0%)和有效率(85.7%)均高于对照组的17.4%和52.2%,(χ2=10.6,12.58;P<0.01);痊愈和显效患者随访3个月,治疗组和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7.7%和54.17%(χ2=18.39,P<0.01)。结论火针、中药面膜联合咪喹莫特乳膏治疗扁平疣疗效佳,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安全可靠。
火针;中药面膜;咪喹莫特乳膏;扁平疣
扁平疣是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好发于青少年,可自体接种传播,病程长,长期不愈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我科于2012年1月—2015年6月采用火针、中药面膜联合外用咪喹莫特乳膏治疗扁平疣,疗效较为满意,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入选标准:①具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符合扁平疣诊断标准[1];②病程>半年;③年龄>18岁,性别不限;④近4周内未接受过任何治疗;⑤患者知情同意,并能坚持用药和随访者。剔除标准:①妊娠及哺乳期妇女;②疤痕体质患者;③皮损附近有化脓性疾病等可能影响治疗和观察者;④患有心血管疾病、肝炎、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出凝血功能异常者;⑤晕血、晕针者;⑥对咪喹莫特乳膏过敏或不适者;⑦不能按要求用药或其它原因中止治疗和治疗中接受过其他方法治疗者;⑧失访或资料不全,不能判断疗效和安全性者。入选就诊我院皮肤科门诊扁平疣患者95例,年龄18~45岁,平均(26.8±6.45)岁;病程0.5~10年,平均(1.8±1.82)年。皮损部位:面部扁平疣56例,面部及手背部扁平疣32例,手背或前臂7例。皮损数量少则数十粒,多则数千粒。将入选患者采用序贯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对照组46例,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损程度等均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患者平躺于治疗床,先用温水清洁,新洁尔灭消毒皮损皮肤。操作者左手持酒精棉球,右手持2根毫针,将针头烧红后迅速浅表、密集刺入疣体及周边,使疣体表面炭化,周围出现红晕,并再次消毒。治疗1次/周,1次治疗几十个至百余个,皮损较多者,分3~4次治疗。治疗后嘱患者皮损处24 h不沾水,第2天起用我院配制的中药面膜粉(板兰根、木贼草、香附、山豆根、马齿苋、薏苡仁、青黛各100 g干燥后粉碎过80目筛,制成700 g,混合均匀,每次取粉50 g加面膜粉调合成糊状),贴敷30 min,3次/周,并于隔日睡前外搽咪喹莫特乳膏。对照组外敷中药面膜粉(同治疗组),贴敷30 min,3次/周,并于隔日睡前外搽咪喹莫特乳膏。2组患者均每周复诊1次,观察并记录皮损的变化和不良反应,4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3个月后随访复发情况,2组治疗期间均不使用其他治疗方法。
1.3 疗效判定标准[2]皮损变平、缩小、脱落时计为起效时间。痊愈为皮损完全消退,遗留或不留褐色斑,无新皮损出;显效为皮损消退≥70%,且剩余皮损明显变平、缩小;好转为皮损消退30%~69%,且剩余皮损变平、缩小;无效为皮损消退<30%或增多、变大。有效率以痊愈率+显效率计。复发为对痊愈和显效患者随访3个月时有新的皮损出现,复发率=(痊愈例数+显效患者复发例数)/(痊愈例数+显效患者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16.0软件,进行χ2、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治疗结果 治疗组的起效时间和痊愈时间分别为(10.06±3.24)d和(19.31±6.64)d,均早于对照组的(28.28±8.09)d和(43.83±8.51)d,(t1=15.44;t2=13.08;P<0.01)。治疗8周后,治疗组的痊愈率和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χ12=10.6,χ22=12.58;P<0.01)有显著意义;痊愈和显效患者随访3个月,治疗组和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7.7%和54.17%,(χ2=18.39;P< 0.01)。见表1。
表1 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不良反应 治疗组行火针治疗后在皮损周围出现红晕或轻度红肿,灼热、刺激反应,创面干燥,不渗出不出血,次日成痂,3~7 d自然脱痂,无需特殊处理;对照组外用喹莫特乳膏5例面部皮肤出现不同程度红斑,灼热、脱屑等局部不良反应,因症状较轻,患者均能耐受,未影响继续用药;余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扁平疣多由人乳头瘤病毒HPV3、5型感染。皮疹好发于青少年的颜面、手背及前臂,为米粒至黄豆大小的扁平隆起性丘疹,散在或密集分布,呈圆形或 圆形,表面光滑、质硬,成正常或淡褐色,因搔抓则可沿抓痕呈串珠样或片状排列。中医学记载的“疣症”“扁瘊”与现代医学的扁平疣相似,多因气血不和,血不养筋,筋气不荣,腠理不密,外感毒邪,蕴阻于肌肤所致[3]。火针是用火烧红的针尖迅速刺入穴内,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早在《灵柩·官针》中就有记载:有淬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古称“焠刺”、“烧针”,是针灸治疗疾病的一种常用方法,具有温经散寒、通经活络的作用。火针治疗扁平疣是借助火热,经过加热的针体将火热直接导入疣体,激发经气,振奋体内阳气,调和气血,引邪外出,抵抗病毒。同时火针能将增厚的藏有病毒角质层剥离去除,其针体的高温继续将残留在表皮棘层的病毒杀死。现代医学证明,火针点刺治疗扁平疣是基于热效应能改善微循环的理论,热力通过皮肤神经的调节作用,加快皮损区微循环,利于炎症和代谢物的吸收,抑制介质的合成和释放,增强免疫力,从而达到抗病毒、消炎、止痒之功效[4]。
火针治疗中注意事项:①烧针是火针治疗的关键,《针灸大成·火针》说“灯上烧,令通红,用方有功。若不红,不能去病,反损于人。”因此,在使用前必须把针烧红,才有效果;②治疗面部扁平疣时,火针应呈30°或45°浅而密的刺入皮损,要求针法快进快退以减轻患者疼痛,避免损伤表皮,留下色沉斑,切忌太深,恐伤经络,太浅不能祛病,要把握好深浅适度;③对于血管和主要神经分布部位亦不宜施用火针;④在针刺后,局部呈现红晕或红肿未能完全消失时,则应避免洗浴,以防感染;⑤针后局部如有发痒,不能用手搔抓,以防感染;表皮如有干痂,痂应让其自然脱落,防止疤痕和色素色素沉着发生。⑥有发热的病症,不宜用火针。
中药板兰根、马齿苋具有清热凉血解毒,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山豆根有清热解毒散结,可治蕴结之热毒;薏苡仁除湿解毒,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青黛具有抑制上皮细胞有丝分裂,清热解毒、凉血消斑之作用;香附具有抗炎、解热、镇静、镇痛等作用,木贼草有广泛的抑菌和抗病毒、止血作用,能缩短凝血及出血时间。诸药调合直接用于局部,使邪从表解,疏通腠理,有较强的抗病毒及免疫调节,达到清解疣毒作用。中药板兰根具有清热解毒作用,是传统的抗病毒药之一,它在抗病毒的同时也有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的作用,研究表明板兰根的多糖对特异性、非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5]。
咪喹莫特为非核苷异环胺类药物,通过与角质形成细胞、树突细胞表面的TLR7受体结合,诱导多种免疫细胞相关的细胞因子表达,从而发挥抗病毒和免疫调节作用,临床广泛用于扁平疣的治疗。
综上所述,火针、中药面膜联合咪喹莫特治疗扁平疣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火针疗法简便易行,见效快,疗程短,不良反应小,复发率低,费用低,适于临床借鉴推广。
[1] 赵辨.临床皮肤病学 [M].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314.
[2] 张起律.中药联合他扎罗汀乳膏和咪喹莫特乳膏治疗扁平疣57例临床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4,28(4):436-437.
[3] 安家丰,张凡,张志礼.皮肤医案选萃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40-142.
[4] 冯立霞,刘雪.火针疗法治疗扁平疣57例疗效观察与护理体会[J].中医外治杂志,2010,19(4):42.
[5] 许益平,陆平成,王永珍,等.板兰根多糖促进免疫功能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1,11(6):357.
R752.5+2
B
1672-0709(2016)06-0372-02
2015-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