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移和旋转”和“图形的旋转”评析

2016-03-03 22:23刘圣良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16年3期
关键词:两节课图形教学内容

刘圣良

“平移和旋转”和“图形的旋转”两节课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中“图形的运动”的内容。“平移和旋转”是二年级上册教学内容,而“图形的旋转”是五年级上册教学内容。两节课教学内容不同、学习目标要求的程度不同,“平移和旋转”教学目标是感性认识平移和旋转现象,而“图形的旋转”一课侧重于探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进一步认识旋转,并能够画图形旋转90?紫的图形。但两节课的教学内容所承载的数学教育本质——数学核心素养是相同的,基于学科特点所遵循的学生认知规律与学习路径亦有相似之处。由此,两节课的教学设计思路“循大同、存小异”。

一、遵循儿童思维特点,有效设计教学路径

儿童思维的突出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儿童喜欢生活化的数学,喜欢直观操作的数学。回顾两节课的教学纪实,两位教师都注意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从生活中的实例抽象出数学概念,在“做数学”中感悟、理解概念,再回到生活中去解释与应用。如,“平移和旋转”一课,教师呈现游乐场的各种游戏设施,通过分类活动逐步清晰平移和旋转两种概念,让学生借助学具“移一移”“转一转”体验图形的运动特征,再回到生活中去解释应用。再如,“图形的旋转”一课,先呈现了多种旋转运动现象,再引导学生发现这些运动的异同点,在比较中逐步提炼出旋转的三要素,然后设计“转风车”“画一画”的操作活动,进一步探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最后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让学生体验数学美,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两节课的整体设计都尊重了儿童认知事物的特点,使学生的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再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和概念运用到生活中。所外显出的教学路径是:生活情境——提炼概念、理解概念——解释运用。这种教学路径不仅体现在这两节课中,在图形运动领域的概念教学也具有一定的普适性。

二、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有效设计数学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要进一步落实数学基本思想,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如何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悟和体验数学思想,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笔者认为,数学思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感悟体验到的,而是在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学习和思考的过程中,不断滋润、积淀形成的。在两节课中,两位教师能够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数学思想,并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设计数学问题,引领学生操作与思考。如,两节课中都利用了对比、分类的数学思想。“平移和旋转”一课中,鞠老师借助数学中“分类”思想提出问题:这么多的游乐项目,你能按照不同的运动方式给它们分分类吗?“图形的旋转”一课中,张老师呈现一些旋转的现象实例,提问:观察这些生活中的旋转运动,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又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另外,两节课中都运用了“变与不变”的数学思想设计问题,如“平移和旋转”一课,在“移一移”和“转一转”活动中,教师设计问题:观察平移和旋转后的图形,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同样,张老师在学生观察风车图的变化活动中,也设计了同样的问题:风车旋转后和原来比较,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基于数学思想而设计的这些数学问题,能够有效引领学生聚焦到概念的本质,促进对数学的思考。

三、借助数学操作活动,有效落实核心素养

目前,随着时代的发展,国际数学教育越来越关注学科核心素养。那么,小学数学的核心素养是什么?东北师范大学马云鹏教授指出:数学课标中所提出10个核心概念就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素养。由此,根据课标的要求,“图形的运动”教学内容所承载的核心素养是空间观念。从这两节课中,我们看出教师在有意识地通过一些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两位教师都能够为学生留足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并且通过设计问题,使操作和思考有效对接,促进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比如,“平移和旋转”一课中,教师创设了“移一移小房子”“旋转三角板”活动,每次活动中都让学生先想象一下,做出判断,然后操作验证一下,再想一想有什么发现。再如,“图形的旋转”一课,教师设计的风车旋转活动,也是先让学生在头脑中想象,然后再借助学具来验证与推理。以上两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都经历了想象、猜测、推理、验证、判断等思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帮助学生正确建立图形运动的表象,而且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推理能力和空间观念。

当然,两节课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如,“平移和旋转”一课,后面设计图案环节的教学目标定位过高,学生还没有具备画变换图形的能力。“图形的旋转”一课教学容量过大,针对教学难点例3的处理过快,例题资源挖掘不够。

编辑∕宋 宇

猜你喜欢
两节课图形教学内容
最虎的事
饿的滋味
培训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睡眠,想说爱你不容易
分图形
找图形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图形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