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情诗发源地

2016-03-02 08:47晨光
时代报告 2016年2期
关键词:洛阳首诗李白

晨光

“嵩县虽偏,但却星辰明亮,不仅在历史上曾照亮过中国大地,而且至今还在繁星备至的中华民族的上空闪烁着明丽深邃的光。”这是生于河南洛阳嵩县的作家阎连科对自己家乡的描述。在这句饱含深情的描述中,我们能感受到来自嵩县历史中幽暗的光芒,而在与嵩县有关的诗歌中,这束光芒仍在闪耀。

众所周知,中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是《诗经》,收集了公元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而世界上有史记载的最古老的情歌,却是由嵩县人创作并唱出的。据《吕氏春秋·音初》里记载:“禹行功,见涂山之女。禹未之遇,而巡省南土。涂山氏之女乃令其妾待禹于涂山之阳。女乃作歌,歌曰:‘候人兮猗!’”这个记载说的是大禹与涂山女女娇结婚后,大禹牵挂自己的治水事业,要离妻、离开涂山向南远行治水。女娇就让她的女奴上到涂山顶上,望着大禹远去的身影,合唱了一首凄惋缠绵的歌,就是这首《候人兮猗》,意思是等你啊,等你。这首歌就这么一句歌词,或者说只记载下来了这一句歌词。它是世界史上最古老的情歌,也是《诗经》《楚辞》的鼻祖,是上古一曲哀怨的爱的绝唱。

到了隋唐时代,洛阳被称为东都。洛阳是隋后期的首都,隋炀帝大业元年(605)营建。城南对伊阙,北据邙山,唐朝时高宗、中宗、睿宗、武则天、玄宗、昭宗、哀宗都将其作为帝都,时间将近50年,时称为东都、神都或东京。城内有隋唐时代面积最大的宫殿群——洛阳宫,和中国历史上最高大的宫殿建筑——万象神宫。东都洛阳是当时全国政治、经济中心,同时也是东南通江都、太湖、浙江,东北通山东、涿郡,西通关中长安的大运河交通中心。

唐代的嵩县又叫陆浑县,唐玄宗先天元年,又把陆浑县拆分为陆浑县和伊阳县两个县。距离全国的政治、经济中心这么近,当时作为京畿之地的陆浑县的繁华和人文的璀灿可想而知。唐代有名的那些大文人,像李白、杜甫、白居易、宋之问、岑参、李贺、元德秀等人都经常往来陆浑或者在陆浑长期定居,留下许多与陆浑有关的诗作,而其中犹以宋之问在嵩县居住最久,留下诗作最多。但奇怪的是,嵩县明清的地方志中,把大小诗人及写嵩县的诗都写上了,却一句也不提大诗人宋之问。这是为什么呢?

主要是因为宋之问这个人,诗虽然写得很好,很闲适,很飘逸,但是人品却很差,可以说劣迹斑斑。

宋之问有一个外甥名叫刘希夷,与宋之问年龄相仿,中过进士但无心仕途,也是一位诗人。有一次,刘希夷写了一首题为《代悲白头翁》的诗,诗云:“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洛阳女儿惜颜色,行逢落花长叹息。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光禄池台生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但看古来歌舞地,惟有黄昏鸟雀悲。”宋之问看到外甥这首尚未公之于众的诗后,赞不绝口,尤其喜爱诗中“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两句。宋之问请求外甥将这首诗让给自己,刘希夷起初答应了,可不久又反悔,因为他实在难以割爱。宋之问恼羞成怒,为了将此诗据为己有,竟然命令家奴用土袋将外甥活活压死,可怜才华横溢的诗人刘希夷去世时还不到30岁。于是在《全唐诗》中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在刘希夷名下,收录了这首诗,题为《代悲白头翁》;在宋之问名下,也收录了这首诗,只是改了一下标题,将“洛阳女儿惜颜色”一句中的“洛阳”二字改成了“幽闺”,其余诗句一模一样。

宋之问虽然人品为人所不齿,然而他的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还是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的。宋之问和沈佺期齐名,号称“沈宋”,他的主要功绩和沈佺期一样,在创作实践中使六朝以来的格律诗的法则更趋细密,使五言律诗的体制更臻完善,并创造了七言律诗的新体。他也是律诗的奠基人之一。他写嵩县的几首诗都写得很美,甚至有飘飘出世之态,下面这两首都是他的诗:

陆浑山庄

归来物外情,负杖阅岩耕。

源水看花入,幽林采药行。

野人相问姓,山鸟自呼名。

去去独吾乐,无然愧此生。

寒食还陆浑别业

洛阳城里花如雪,陆浑山中今始发。

旦别河桥杨柳风,夕卧伊川桃李月。

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复春。

野老不知尧舜力,酣歌一曲太平人。

大诗人李白也曾游历陆浑,对陆浑的鸣皋山,就是今天的九皋山情有独衷,并写过多首咏鸣皋山的诗歌。李白最好的朋友岑勋,隐居在陆浑的鸣皋山,李白为其送行,深情写下了《鸣皋歌送岑征君》和《送岑徵君归鸣皋山》;李白的媳妇有一个叫清的伯伯,隐居在伊阳(这个伊阳是从陆浑县分出的一个县,县政府所在地在今天的嵩县旧县街)的五崖山,李白写了《鸣皋歌奉饯从翁清归五崖山居》。“忆昨鸣皋梦里还,手弄素月清潭间”“青松来风吹古道,绿萝飞花覆烟草”,这些都是李白写鸣皋的诗句。李白有一首写得公认为最具代表性,也写得最好的诗,名叫《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这首长诗中,几乎每一句都成为留传千古的名句。诗中所写的“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的岑夫子,就是李白隐居在鸣皋山的好友岑勋。这首诗的写作地点不详,但极有可能是李白携另一好友丹丘生来鸣皋山访岑勋写下的。因为岑勋隐居在鸣皋山,李白又这么钟情鸣皋山,经常往来于鸣皋山,在鸣皋山宴饮时写下这样一首充满豪气的诗,是很有可能的。

诗歌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文中所举的与嵩山有关的诗歌不过是其中的千万分之一,在这些诗歌里,嵩山的历史被记录。在现代人的再次阅读中,嵩山的光芒又一次闪耀。

猜你喜欢
洛阳首诗李白
《上课没人抢》
《洛阳十三朝之唐朝·洛阳十三朝之后晋·洛阳十三朝之三国》
呵,洛阳铲
诗仙李白的归宿
古今经纬上的洛阳(下)
硬脖子的洛阳令
过得再粗糙,心里也要有首诗
秋千
倒下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