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锋
一生致力于对宣传分析和传播过程的研究,对传播学的发展取得了不可磨灭的成就的美国著名政治家、传播学者拉斯韦尔在其《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中指出,媒体的传播功能有三个方面,即“环境监视功能、社会协调功能和社会遗产继承功能”。
拉斯韦尔认为,“自然和社会都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中,人类必须了解并适应这些变化和发展,才能使自身适应并生存下去。因此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瞭望哨’的作用”;而“社会是一个建立在不同分工基础上的有机体。社会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协调发展才是保证整个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大众传播正是执行联络、沟通、协调社会各组成部分的功能”;且“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建立在对历史的继承和创新基础上的。我们只有将前人的智慧、知识、经验加以记录、整理并保存并传给后代,才能使后人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并发展和创造。因此大众传播是社会遗产代代相传的重要保证”。
基于此,我国也有学者把拉斯韦尔的三个功能简称为“环境监测,联系社会,传播文化”,后来有人又加上另一个传播学者查尔斯·赖特提出的“娱乐”功能而称之为媒体的一般功能。
近来,还有学者提出,“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媒体有三种功能,一是宣传的功能,二是教育的功能,三是娱乐的功能”。他们认为,宣传的功能“就是通过各种各样的媒体,让某个信息观念知道的人更多,传播的范围更广泛”;教育的作用则是“通过受众对媒体信息观念宣传的接受,使受众的思想观念、看问题的态度、认识事物的价值观发生变化”;而娱乐的功能就是“通过媒体的新闻事件的报道评论演绎,使受众得到某种乐趣和享受”。
笔者认为,一个成功的媒体,除了主流媒体的宣传、教育、娱乐和传播信息,引导大众等功能外,还要唤醒人们内心深处的记忆。
或许有人觉得这个提法有些另类或者牵强附会,甚至登不上理论的大雅之堂,但笔者认为,唤醒人们内心深处的记忆,应该成为非主流媒体形成自己独特风格或有别于其他媒体的一种追求。
远的不说,在我国已经被媒体界公认为成功典范的《读者》杂志无疑应该是媒体丛林中的一朵奇葩。
谁都知道,在“国内许多大众刊物发行量下滑的时候,《读者》的发行量却一直遥遥领先,不仅在国内期刊中稳居首位,并且在海外华文期刊市场中占有很大份额,行销世界90多个国家和地区,创造了我国期刊发行量第一、世界综合类期刊中排名第四的骄人业绩,成为中国期刊发展史上的奇迹”。
而《读者》之所以能够如此成功,就在于多年以来,她始终以弘扬人类优秀文化为己任,以“打造中国人的心灵读本”为口号,坚持“博采中外、荟萃精华、启迪思想、开阔眼界”的办刊宗旨,遵循“选择《读者》,就是选择了优秀的文化”这一办刊理念,发掘人性中的真善美,体现人文关怀。在刊物内容及形式方面与时俱进,追求高品位、高质量,力求精品,并以其形式和内容的丰富性及多样性,赢得了各个年龄段和不同阶层读者的喜爱与拥护。由此可以看出,《读者》追求的正是非主流的东西,而正是这种风格的形成,使其在媒体市场中找到了自己的一席之地——“使读者心理得以宽慰,精神变得乐观”。
每个人的内心都是一座孤岛;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丰富的世界;每一个人的心里,都潜藏着光明和纯洁的种子……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媒体,我们为何不去唤醒每个人内心的光明和激发纯洁种子的生根发芽呢?
唤醒人们内心深处的记忆,让人们由此开始一个新的、不一样的人生,影响社会,影响更多的人。
愿本期我们“特别报道”《消失的年味》能唤起人们内心深处某种记忆,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