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春兰 丁金泉 王丽萍 李丽华 李锦秀
[摘要]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2014年1~12月在我院行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干预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对照组采用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心理、手术情况、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 结果 干预组症状自我评估量表中焦虑、敌对、偏执、恐怖、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强迫症状、精神病症、及SCL总分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等候放疗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护理满意率及健康教育达标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管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缩短放疗前的准备时间、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护理满意率及健康教育达标率。
[关键词] 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临床护理路径
[中图分类号] R6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2(a)-0173-03
Clinical nursing path in head and neck cancer radiation therapy
HUANG Chun-lan DING Jin-quan WANG Li-ping LI Li-hua LI Jin-xiu
Department of Radiation Therapy Technology,Tumour Hospital of Ganzhou City in Jiangxi Province,Ganzhou 341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application efficacy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 in head and neck cancer radiation therapy. Methods 60 cases with head and neck cancer radiation therapy from Janary to December 2014 were selected as subjects.All cases were divided into interven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each of 30 cases.Intervention group was nursed with clinical nursing path,and control group was nursed with routine care.Psychological,surgical situation,surgical complication rates of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s Anxiety,hostility,paranoia,terror,somatization,interpersonal sensitivity,depression,obsessive-compulsive symptoms, psychiatric disorders,and SCL score of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P<0.01).Radiotherapy waiting time,length of stay of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P<0.01).Hospitalization cost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P<0.01).Nursing satisfaction rate and health education compliance rate of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Clinical nursing path in head and neck cancer radiation therapy can improve patient′s mental state,shorten the preparation time before radiotherapy,shorten the length of stay,reduce hospital costs,and improve nursing satisfaction rate and health education compliance rate.
[Key words] Head and neck cancer;Radiation therapy;Clinical nursing path
头颈部肿瘤除具有一般恶性肿瘤的特征外,还具有一些独特的特征,其影响呼吸、消化、内分泌、视听说功能。放射治疗或者以放射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是治疗头颈部肿瘤的基本原则,患者在放疗过程中容易发生乏力、纳差、骨髓抑制、放射性皮炎、黏膜炎等,放射治疗后容易发生照射部位黏膜干燥、皮肤及软组织纤维化、唾液分泌减少及感染等并发症[1-2]。临床护理路径是近年来在临床上推广的一种护理理念,研究显示临床护理路径能够达到更好的护理效果,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3-4]。本研究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12月在我院治疗的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干预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35~70岁,平均(57.1±10.6)岁;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34~73岁,平均(58.3±12.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的常规护理,包括入院后常规健康教育,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评估患者的心理情况,制定护理计划。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管理,建立临床护理路径小组,成员包括医生、护士、检验师、药剂师等,制定预期治疗目标,包括检查项目、饮食指导、康复指导、健康教育、护理程序、给药方案等。临床护理路径护理由1名责任护士从入院到出院主要负责,由临床护理路径小组监控,按照制定的临床护理路径内容进行护理,根据入院后的不同时间点按照制定的护理路径进行相对应的护理,入院当天发放临床路径表格,进行入院介绍,入院第2天进行各项常规检查,放射前准备等,交代放射治疗的注意事项,第3天向患者讲解头颈部肿瘤的特点,临床症状,放射治疗的必要性。放射治疗期间全程关注患者情况,向患者讲解放射治疗的基本知识,常见的不良反应,相应的预防和应对措施,指导患者放射治疗期间的饮食、活动以及休息,减轻不适感,出院当天进行出院指导,协助办理出院。
1.3 观察指标
出院当天采用症状自评量表[5]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包括9个指标,5级评分方法,无症状为0分,严重为4分,记录患者住院费用、住院时间等。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估,每个条目根据掌握情况计分0~4分,总分100分,达标为≥80分。采用自制量表对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评价,满分100分,满意为≥90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理状况的比较
干预组症状自评估量表中的焦虑、敌对、偏执、恐怖、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强迫症状、精神病症及SCL总分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1)。
2.2 两组患者等候放疗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的比较
干预组等候放疗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2)。
表2 两组患者等候放疗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的比较(d,x±s)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及健康教育达标率的比较
干预组护理满意率及健康教育达标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及健康教育达标率比较[n(%)]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学影像学、计算机技术、多叶准直器等与加速器技术密切结合,三维适形放疗、调强放疗、图像引导放疗等精确放疗技术相继被应用于临床中,使得放射治疗学得到迅速的发展,特别是头颈部恶性肿瘤,如鼻咽癌、口咽癌、喉癌、下咽癌及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等,精确放疗不但提高了疗效,而且显著地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放射治疗的手段是电离辐射,目前仍是恶性肿瘤重要的局部治疗方法,放射疗法可以使肿瘤组织崩解、毒素被吸收,照射数小时或1~2 d后,患者可出现全身反应,表现为虚弱、乏力、头晕、头痛、厌食,个别有恶心、呕吐等,特别是腹部照射和大面积照射时,反应较重。
临床护理路径是根据某种疾病的诊断、治疗等制定的一种治疗护理流程,按照临床护理路径表进行,使治疗和护理标准化[6-8]。既往的研究显示临床护理路径能够促进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4],临床护理路径以循证医学证据及指南为指导,促进对疾病的管理,发挥规范医疗行为、减少变异、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目的[9],临床护理路径表的制定具有内容简洁、易读,适用于多部门多学科的具体操作,注重协同性、治疗的结果、实践性[10],临床护理路径是在临床路径的指导下,按照医嘱、病情来指导护理工作,使护理工作规范化,其规范也保障了患者的安全,临床护理路径小组对过程的评价和监督也能够促进临床护理路径的改进。
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能够有效地缩短患者术后的康复时间,缩短术后抗生素的应用时间,规范术后抗生素的应用,其可使患者预先指导住院时间、诊疗内容、费用以及出院后回归社会等情况,促进患者进行自我管理,调动患者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11-12]。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优化了护理方案,体现了最佳的护理计划,并且不断地进行更新和改进,规范化、程序化的管理,大大降低了医疗负担[13]。临床护理路径采用工作流程图的方式表示,其强调了实践性,是医务工作者在医疗活动中可操作的时间表,明确规定哪天、什么时候,在什么情况下,怎么处理患者,路径中所涉及的方法强调了有效性、实践性,即对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该怎么做有详细明确的规定[14-15],临床护理路径减少了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的随意性、盲目性和不必要的重复。
非手术患者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评价方法包括了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患者转轨、健康教育知晓情况、患者满意度等。本次研究中,干预组实施了临床护理路径,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心理状况自评量表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在入院时已经了解自己住院治疗的流程,同时护理严格按照时间进行,在放射治疗期间全程关注患者情况,指导患者饮食、休息、活动等,这些均有助于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干预组等候放疗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与对照组也有显著差异,干预组患者严格按照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能够更好地完成放疗前的准备,尽快进行放射治疗。放射治疗期间,对患者的全程指导,能够降低放射治疗的并发症情况,减缓患者的不适感,从而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患者的住院费用,在患者出院当天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健康教育达标率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的满意度和达标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管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缩短放疗前的准备时间、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护理满意率及健康教育达标率。本研究因临床资料限制,未能搜集到患者不同临床护理方法对患者放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以期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 苏群.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引起的唾液腺功能减退症和口干症治疗的Meta分析[J].甘肃医药,2015,34(4):258-261.
[2] 马艳会,娄霄,杜平.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期的营养状态变化及毒副反应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5,21(7):1021-1024.
[3] 韩桂芳.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效果研究[J].中国伤残医学,2015,23(10):36-37.
[4] 王利,李永红,刘丹丹,等.临床护理路径在乳腺肿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 7(12):240-241.
[5] Derogatis LR,Rickels K,Rock AF.The SCL-90 and the MMPI:a step in the validation of a new self-report scale[J]. Br J Psychiatry,1976,128:280-289.
[6] 钟方萍,潘旅平,黄家元.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效果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5, 23(6):164-166.
[7] 高春霞,叶凤清,周月辉,等.临床护理路径在终末期肾病患者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围术期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5,36(10):2118-2119.
[8] 王桂兰.临床护理路径预防颅内多发动脉瘤围手术期并发症的临床效果[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8):128-129.
[9] 张洁.临床护理路径在眼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中国伤残医学,2015,23(9):193-194.
[10] 薛朝华,薛峻岭.临床护理路径在眼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36):66-67.
[11] 颜美荣.临床护理路径在子宫肌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11):1701-1702.
[12] 王秀梅.临床护理路径对心肌梗死30例健康知识水平及预后的影响[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5,24(7):153-154.
[13] 向梅,刘爱华.临床护理路径在胃癌手术患者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8):75-77.
[14] 薛梅芳.脑出血患者行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价值[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8):137.
[15] 刘莉.胆囊炎患者在围手术期开展临床路径护理的临床效果评价[J].中国伤残医学, 2015,23(6):169-170.
(收稿日期:2015-10-22 本文编辑:顾雪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