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经济区城市生态建设的综合评价

2016-03-02 02:06
东岳论丛 2016年1期
关键词:山东半岛经济区子系统

刘 涛

(山东政法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蓝色经济区城市生态建设的综合评价

刘 涛

(山东政法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蓝色经济区已成为带动我国区域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生态建设情况对我国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文中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结合蓝色经济区城市经济发展与资源之间的矛盾与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构建蓝色经济区城市生态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2007-2013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主成分分析的客观赋权法,实证分析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城市的经济、社会、自然环境三个子系统以及综合系统的发展水平、影响因素以及协调程度,全面呈现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城市生态的建设现状,以期在蓝色经济区城市生态化建设过程中能够取长补短,最大限度地促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城市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并为蓝色经济区其他省份城市的生态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蓝色经济区;城市生态;海洋经济;生态经济;生态文明;资源环境

一、引 言

海洋经济,又称蓝色经济,关系到国家的综合国力建设与长远发展,已成为21世纪全球经济发展的关键。自改革开放以来,海洋经济已经取得飞速发展,并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目前,我国海洋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并已经取得一系列显著成就,同时,海洋经济也面临如下的严峻挑战:从国际来看,存在国际金融危机引起的全球经济发展不确定性、日益加剧的海洋资源权益斗争、频发的非传统安全冲突、海洋环境被破坏与污染加剧等问题;从国内来看,我国城镇化深入发展带来的海洋经济发展不可持续、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本质改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生态环境约束加剧等问题。这些国内外因素影响着我国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具有强大的聚集与扩散、辐射与带动功能等,其发展影响着整个区域。因此,为了克服我国海洋经济面临的严峻挑战,研究蓝色经济区城市的建设情况至关重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蓝色经济区城市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增长除了引起区域经济高速增长外,也产生了日益突出的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比如空气污染严重、水体污染普遍、“垃圾围城”问题突出、噪声污染明显、城市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比值偏低等问题。要全面分析这些问题,并采取相应有效、合理的措施,才能促进蓝色经济区城市生态文明的建设。城市生态建设既需要注重理论发展,又需要对城市生态建设情况进行实践评价。其中,城市生态建设指标体系是评价城市生态建设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因此,建立一套反映蓝色经济区城市资源环境问题和生态建设方面的评价体系,能够指导该区域的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并对关键指标进行预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当前,国内外关于城市生态建设的研究成果在不断增多,相关的体系也已初步建立。国外虽然没有比较成熟的城市生态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但是自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所建立的生态省(市、县)、可持续发展、生态现代化、宜居城市等概念与评价体系,对我国当前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目前国内所涉及内容主要是基于社会、经济、自然3个子系统*陈瑜,陈晓红:《区域生态现代化评价指标及实证研究》,《系统工程》,2010年第 4期。*李海龙,于立:《中国城市生态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低碳城市生态》,2011年第18期。*宁尚晓,何秉宇:《乌鲁木齐城市生态建设进程评价研究》,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第12期。,采用主成分法、模糊隶属度函数法、泰尔指数赋权法、层次分析法等处理数据*刘耀彬,柯鹏:《江西省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评价及优化路径分析》, 《生态经济》,2015年第4期。*王彦鑫,梁吉业:《城市生态评价模型:构建及应用》,《经济问题》,2011年第10期。*关海玲,孙玉军:《我国省域低碳城市生态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基于因子分析》,《技术经济》,2012年第7期。*张伟,张宏业,刘婷等:《我国城市生态建设的时空演化格局及其驱动机理分析》,《城市发展研究》, 2012年第5期。,提出针对省(市)、区域等不同城市生态评价指标体系。总体来看,这些评价指标体系为我国城市生态建设提供了可量化依据,在进一步提升、完善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上产生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但由于各个城市的历史条件、地域环境、以及经济水平、社会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很难建立一套适合评价不同城市生态文明的指标体系。并且有关蓝色经济区城市生态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不多,目前的指标体系也并不能反映蓝色经济区城市生态建设方面的突出问题,因此建立蓝色经济区城市生态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为服务于蓝色经济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本文从蓝色经济区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突出矛盾入手,构建能够合理评价蓝色经济区城市生态建设的指标体系,并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为例,通过评价,提出进一步推进蓝色经济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二、蓝色经济区城市经济发展与资源之间的矛盾分析

要建立反映蓝色经济区城市经济发展与资源特征的城市生态评价指标体系,首先必须基于蓝色经济区城市发展目标与主要资源问题,探讨蓝色经济区城市与其他经济区之间存在的资源差异问题。

(一)蓝色经济区与其他经济区城市资源差异

蓝色经济区与其他经济区城市资源最大的不同为是否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蓝色经济包括直接依赖海洋资源的生产活动与间接依赖海洋资源进行的相关服务性生产活动。《中国海洋发展报告(2015)》指出,2014年我国海洋经济生产总值占全国生产总值的9.43%,而环渤海、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三个经济区则处于海洋经济的引领地位。山东半岛濒临渤海与黄海,南接长江三角洲地区,北靠京津冀都市圈,地理位置优越,海洋空间资源具有明显优势,海洋生物种类繁多、能源矿产资源开发潜力巨大,海洋文化内涵丰富,近海域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良好。基于山东优越的海洋资源背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成为我国首个获批的发展海洋经济的区域。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具有得天独厚的海洋经济资源禀赋以及坚固的海洋经济发展基础,其中浙江蓝色经济区为我国第二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海洋经济建设区域。浙江蓝色经济区具备如下优势:港口、旅游、海岛、海洋能源丰富,开发与利用潜能巨大;位于长江三角洲南部,国内外区域交通便利;海运业发达,海洋科技支撑实力较强等。珠江三角洲处于广东省东南部,是一个复合三角洲,海旅交通便利,拥有快速发展的临海工业、海洋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等。与山东、浙江相比,广东蓝色经济区承担更多的综合开发利用与区域合作任务,拥有与港澳、海西、海南、北部湾甚至东盟等区域合作的先行先试权,通过经济发展方式由陆地到海洋的转变,起到更明显地拉动东西两翼的经济和优化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的作用。

(二)蓝色经济区城市生态环境问题

蓝色经济区已经取得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成为我国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之一。然而,该地区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一些重大问题:人口增长、产业结构滞后、环境恶化、区域发展差异增大等。随着城市规模的继续扩张,这些问题会日趋严重,在不同程度上会减弱相关区域经济、社会、环境等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能力。解决这些严重的生态建设问题,成为蓝色经济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

三、蓝色经济区城市生态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一)指标体系设置的原则

根据生态文明的定义、内涵和特征*巩固,孔曙光:《生态文明概念辨析》, 《烟台大学学报》,2014年第3期。,本文在具体构建蓝色经济区城市生态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时,将城市生态建设分为“经济-社会-自然环境”三个子系统,除了按照一般的客观性、简明性、科学有效性、系统性、灵敏性等原则,还特别考虑如下原则:

1.主要因素原则。指标要能反映蓝色经济区城市生态环境与资源危机等问题的主要方面,并遵循能够实现生态环境健康,可以节约、集约利用资源,能够使得城市宜居条件优越。

2.层次性原则。蓝色经济区城市是由经济-社会-自然环境所组成的复杂巨系统,它由若干子系统组成。因此,采用评价城市生态建设指标时,应针对不同层次选择不同指标,从而有利于政府部门能够在不同层次上进行调控。

3.动态性原则。城市生态的建设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有不同的要求,是一个动态优化过程,这就要求评价指标体系应既具有静态指标,也应具有动态指标,能够为政府部门提供政策依据。

4.定量性原则。为避免主观评价对城市生态建设评价结果的影响,指标的选取应尽可能利用现有的统计资料,比如相关政府公报、统计年鉴、国家公布的相关直接或间接数据等。

(二)指标选取

在对蓝色经济区城市环境和生态建设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以上原则,通过对政府相关数据进行搜集,参考不同省份城市生态指标体系的构建,以及不同城市概念下的指标体系的建立,比如绿色城市、宜居城市、森林城市、低碳城市、碳汇城市、弹性城市等指标体系(表1),结合蓝色经济区城市生态指标间的完备性、主成分性、相关性和独立性,综合考虑蓝色经济区数据的可获得性,确定该区域城市生态建设评价指标(见表2)。

表1 不同城市概念下的生态建设指标体系

①陈瑜,陈晓红:《区域生态现代化评价指标及实证研究》,《系统工程》,2010 年第4 期。

②李海龙,于立:《中国城市生态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低碳城市生态》,2011 年第18 期。

③宁尚晓,何秉宇:《乌鲁木齐城市生态建设进程评价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 年第12 期。

④刘耀彬,柯鹏:《江西省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评价及优化路径分析》,《生态经济》,2015 年第4 期。

⑤王彦鑫,梁吉业:《城市生态评价模型:构建及应用》,《经济问题》,2011 年第10 期。

⑥关海玲,孙玉军:《我国省域低碳城市生态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基于因子分析》,《技术经济》,2012 年第7 期。

表2 评价指标体系

(三)研究方法

目前,国内虽然提出了一些有关城市生态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但是在评价指标的选择方面仍然存在如下问题:为追求指标体系的完善,不断增加指标种类与增大指标数目;因为缺乏科学的指标筛选方法,大都靠评价者的主观经验进行选择,存在较强的主观性。因此,评价指标体系存在指标间有重叠的现象,不能正确的评价城市的生态建设情况。为了克服这些问题,本文采用客观赋权的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城市生态建设水平。

基本步骤:

1.设Y=(Y1,Y2,…Yn)为被评价对象所代表的的初步预选指标集。搜集各评价对象的指标值,构成如下指标原始数据矩阵:

式中,yij表示对象yi的第j个指标的指标值。

2.利用标准化矩阵,计算对应的样本协方差矩阵

3.求协方差矩阵S的p个特征值,并假设有m个特征值大于1,且满足如下的大小关系:

α1≥α2≥…≥αm≥1≥…≥αp,(p=1,2,…,n)。

7.根据特征值大于1,且累计贡献率大于83%这一原则,选取主成分。

8.最后,根据如下公式分别计算单因素与综合因素的主成分得分

与综合得分

其中αi代表第i个特征根,Fi表示对应的主成分得分。

四、蓝色经济区城市生态建设水平评价结果

(一)实证分析数据来源

基于山东半岛在国家蓝色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及统计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选取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中包括的青岛、东营、烟台、潍坊、威海、日照、滨州7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原始数据均来自2008-2014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山东统计年鉴》、各城市各年度统计公报、城市环境质量报告书以及政府部门调研数据等资料。

(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城市生态建设的评价与分析

根据蓝色经济区城市生态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蓝色经济区经济类指标有14个,社会类指标有13个,自然环境类指标有12个,利用Matlab进行主成分编程分析,得到主成分方差分解表(具体见表3)。

依据表3中方差累计贡献率可知,除了自然环境子系统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超过83%,其他子系统与综合系统的主成分累计贡献率最低是91.73%,按照综合因素水平,城市生态综合系统的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到98.647%,这说明,经济子系统的前2个主成分,社会子系统的前3个主成分,自然环境子系统的前2个主成分,综合系统的前5个主成分,完全可以全面反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2007-2014年城市生态建设中的不同子系统与综合系统的生态建设水平。

1.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城市生态建设的单因素影响分析

(1)经济子系统生态化建设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

从表3中可以看出,根据特征值大于1,且累计贡献率大于83%这一原则,按照单因素水平,经济子系统的前2个主成分的方差累积贡献率达到91.73%,完全可以代表14个指标,这2个主成分可以综合、全面的反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2007-2014年城市生态建设中经济发展的综合情况。

表3 经济、社会、自然环境子系统以及综合系统分析的 主成分方差分解

表4 经济子系统主成分载荷矩阵

图1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2007-2013年经济子系统生态建设评分变化情况

表3显示第一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达82.34%,表4中的主成分载荷表示不同主成分和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若绝对值越大,主成分对此变量的代表性也就越大。因此表4显示与第一主成分(F1)相关程度较高的指标依次为居民消费水平绝对额、农村居民纯收入、人均GDP、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第三产业占GDP比重、第二产业占GDP比重、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万元GDP电耗、R&D总支出占GDP比重,且相关程度均超过91.6%,与第二主成分(F2)相关程度较高的指标时入境旅游外汇收入占GDP比重,相关程度达到92.5%。这些指标较全面地反映了经济子系统的生态化建设水平,主要反映了经济水平、经济效益与经济结构的发展水平(见表2),也说明了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

根据表4中两个主成分对应的特征向量,分别除以各自特征值的平方根,得到特征值的系数矩阵,再计算经济子系统的生态化建设能力的综合得分(具体见图1)。图1显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第一主成分得分总体上呈上升趋势。2007-2010年得分均小于0,说明这一阶段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经济发展规模相对稳定,生态区域政策效果不明显。从2010年开始,第一主成分得分开始大于0,并持续上涨,说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在区域政策指引下,经济发展水平开始高于平均水平,经济发展速度与规模不断增大。另外,第二主成分与第一主成分走势完全不同,变化幅度明显:2007-2009年,得分从大于0快速降低到小于0;2009-2011年,得分在小于0的范围内波动;直到2011年-2013年底,开始出现得分大于0的上涨趋势,这说明区域政策的实施改善了该区域的经济活力。观察经济子系统综合得分(F)可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2007-2014年取得较快发展:2007-2010年,得分处于逐年上升状态,得分在-3.413-0.285之间波动;2010年之后,经济生态化综合得分变化明显;从2011年得分为0.911到2013年得分为4.539,特别是近3年得分增长幅度明显。根据表3可知,在计算经济子系统生态化综合得分时,第一主成分加权比重为0.898,第二主成分加权比重为0.102,说明虽然经济活力转变变化显著,但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经济生态化建设主要依靠经济的总体发展。

表5 社会子系统主成分载荷矩阵

图2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2007-2013年社会子系统生态建设评分变化情况 表6 自然环境子系统主成分载荷矩阵

原始指标主成分载荷F1F2化学需氧量排放量0.7-0.489废水排放量0.8380.065氨氮排放量0.346-0.78SO2排放量0.5760.522烟尘排放量0.765-0.399单位GDP固体废弃物产生量0.2510.939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0.8870.261生活垃圾处理率0.9590.002污水处理率0.956-0.16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0.954-0.244建成区绿化覆盖率0.9710.029防护林占人工造林比重0.7240.623

(2)社会子系统生态化建设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社会子系统生态化建设评价指标有13个,根据表3可知,前3个主成分的方差累积贡献率达到95.81%,完全可以代表13个指标,这3个主成分可以综合、全面地反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2007-2014年城市生态建设中社会发展的综合情况。

表3显示,第一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达66.37%。从表5可以看出,与第一主成分(F1)相关程度较高的指标依次为万人拥有民用汽车量、万人拥有医生数、人均日生活用水量、万人拥有床位数、城镇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人均道路面积,且相关程度均超过95.3%,这些指标主要反映了公共服务能力水平。此外,万人藏书量、城镇登记失业率、城市燃气普及率三个指标与第一主成分(F1)相关程度均超过72.7%,它们主要反映了公共资源的使用状况。与第二主成分(F2)高相关度的指标依次为人口密度、R&D人员占全部人口比重(相关程度均超过83.7%),作为对第一主成分的补充,也是影响社会生态化的重要因素。第三主成分(F3)与人口自然增长率高度相关,相关度达到75.7%。由此可见,与第一主成分高度相关的上述指标是影响该区域社会生态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只有它们不断得到优化,社会生态系统才能不断升级。

根据表5中三个主成分对应的特征向量,分别除以各自特征值的平方根,得到特征值的系数矩阵,再计算社会子系统的生态化建设能力的综合得分(具体见图2)。由图2可以看出, 2007-2008年,第一主成分(F1)得分在负值基础上具有较高增长速度,而2008-2010年,第一主成分(F1)得分在负值的基础上,增长速度趋于平缓,这说明2007-2010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整体的社会发展规模相对稳定增长,但是社会生态建设的区域政策效果不显著。从2011年开始,第一主成分(F1)得分出现正值,而2011-2013年,第一主成分(F1)得分在正值基础上呈快速增长态势,这说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社会发展水平开始高于平均水平,并且在区域政策的指引下,社会发展速度在增快。区别于第一主成分(F1)逐年上升的趋势,第二主成分(F2)得分出现先降后升的变化,而第三主成分(F3)得分则出现先降后升再降的趋势。另外,在计算每年社会子系统综合得分(F)的过程中(见表3),第一主成分加权比重为0.693,第二主成分加权比重为0.216,第三主成分加权比重为0.091,这说明该区域社会生态化建设得以迅速发展,主要是因为公共服务能力水平得到了较快的提高。

图3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生态建设环境子系统生态建设评分变化情况

根据上述分析,可得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社会子系统综合得分(F)情况:2007-2010年,在负值基础上综合得分平稳上升,说明社会生态化建设水平在稳步提高;2010-2013年,在正值基础上综合得分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是2011-2013年,上升速度增长最快,说明该区域社会生态化建设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状态,并且自2011年有关区域政策实施以来,更加促进了社会生态化建设的发展。

(3)自然环境子系统生态化建设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

从表3中可以看出,根据特征值大于1,且累计贡献率大于83%这一原则,按照单因素水平,自然环境子系统的前2个主成分的方差累积贡献率达到83.31%,完全可以代表12个指标,这2个主成分可以综合、全面地反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2007-2014年城市生态建设中自然环境发展的综合情况。

表3显示,第一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达60.75%。从表6可以看出,与第一主成分(F1)相关程度较高的指标依次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生活垃圾处理率、污水处理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且相关程度均超过88.7%,废水排放量、烟尘排放量、防护林占人工造林比重、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四个指标与第一主成分(F1)相关程度均大于70%。与第二主成分(F2)较高相关度的指标依次为单位GDP固体废弃物产生量、氨氮排放量两个指标。上述指标主要反映了城市环境生态化建设水平,是影响自然环境生态化建设的主要因素,它们的不断优化,有利于自然环境生态系统的不断升级。

表6中的特征向量标准化,按照求主成分的方法,计算自然环境子系统各主成分得分,得分曲线见图3。图3显示, 第一主成分得分大致呈上升趋势,说明城市环境生态的建设对自然环境的生态建设影响持续增加。2007-2009年,第一主成分(F1)得分呈明显上升态势,并伴随由负值向正值的变化,说明自然环境生态化建设明显改善,并开始高于平均水平。2009-2011年,第一主成分(F1)得分保持较平稳增长趋势,但2011-2013年得分增长速度出现小幅下滑,说明区域政策的实施带来自然环境生态建设的改善,但是还不稳定。比较最近3年原始数据可以发现,与第一主成分高度相关的指标中有如下的指标变化不大:它们分别是废水排放量、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单位GDP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其次,第二主成分(F2)和第一主成分(F1)得分变化趋势完全不同:2007-2011年,第二主成分(F2)得分出现不稳定波动,直到2011年开始,呈快速增长态势。自2011年下半年开始,第二主成分(F2)得分才出现正值,说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自然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最后,该区域自然环境子系统的综合得分(F)显示,2009年之前是负值,2009年之后转为正值,2009-2012年综合得分稳步上升,但2012-2013年综合得分变化不大。根据上面分析,如果能有效遏制废水排放量、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单位GDP固体废弃物产生量等环境污染源,加大治理环境污染力度,该区域自然环境生态化建设水平会明显提高。

2.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城市生态建设的综合因素分析

下面分析经济、社会、自然环境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城市生态建设的综合影响。

从表3可以看出,前5个主成分特征值大于1,而且累积贡献率达到98.647%,完全可以代表指标体系中的39个指标。按照计算主成分的方法,得到各个主成分得分情况(见图4)。

图4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城市生态建设评价综合 系统得分变化情况

图5 生态建设各子系统及综合系统主成分综合 得分变化情况

从表3可以看出,因为第一主成分(F1)的权重为66.355%,所以其发展变化决定了城市生态综合得分的走势。图4显示,2007-2013年,第一主成分(F1)得分呈逐年上升趋势,2010年之前均为负值,从2010年以后,出现正值,并快速上升。但是,其他四个主成分得分变化趋势波动明显:2007-2009年,第二主成分(F2)得分迅速下滑,从正值降到负值,直到2011年下半年之后,才稳步提升到正值;2007-2008年,第三主成分(F3)得分从负值稳步增长到正值,但是2008-2011年却出现大幅度下滑,再次降到负值,直到2012年开始,才稳步增长到正值;第四主成分(F4)得分出现两个降低与两个增长的不同时间段,其中在2007-2008年与2010-2012年两个时间段内,分数都由正值快速降低到负值,而2008-2010年与2012-2013年则出现快速增长势头;第五主成分(F5)得分也大致出现两个降低与增长的不同时间段,其中2007-2010年与2011-2012年呈大致降低趋势,2010-2011年与2012-2013年则呈现增长趋势。另外,综合得分(F)总体呈现增长趋势,明显看出2011年之后,得分增长速度增快。以上分析说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2007-2013年城市生态建设能力一直处于稳定增长状态,2011年之后,城市生态建设能力总体上增长速度比2007-2011年要快。此外,自2011年,综合得分大于零,这说明有关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政策的实施,极大地提升了该区域城市生态建设能力。

(三)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城市生态建设得分变化趋势

根据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2007-2013年经济子系统主成分综合得分(Feco)、社会子系统主成分综合得分(Fsoc)、自然环境子系统主成分综合得分(Fenv)、综合系统主成分综合得分(Fall)变化情况(见图5),可知该区域城市生态的经济、社会、自然环境和综合建设水平均逐年上升。

其中,经济子系统的生态建设水平综合得分走势表现为两个不同的阶段:2007-2010年,呈现较平稳增长状态;2011-2013年,出现明显较高速发展态势。在社会子系统建设方面,2007-2011年,呈现平缓增长趋势;2011-2013年,增长速度明显加快。自然环境子系统建设水平却体现出不同的变化:2007-2008年,出现比其他两个子系统更快的增长速度,而在2008-2013年,随着经济、社会子系统快速发展,该系统生态建设水平总体上呈现逐渐上升趋势,这说明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生态环境建设正逐渐向好发展,但2012-2013年,自然环境子系统出现了增长速度大幅放缓甚至停滞不前的迹象,意味着对该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仍需加强。

总体来看,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城市生态建设综合得分持续攀升,走势较平稳,这意味着该区域生态建设总体增长相对高速而稳定。

五、讨论与结论

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首先采用频度统计法对蓝色经济区城市生态建设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评价与选择,根据2007-2013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三个子系统与综合系统的实证分析,得到如下结果(见表7)。

表7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经济、社会、自然环境子系统与综合系统得分情况

由表7可知:

(1)经济子系统得分总体呈上升趋势,即由2007年的-3.413上升至2010年的-0.285,从2011年开始,分数由0.911上升到2013年的4.539。

(2)社会子系统得分从2007年的-2.574上升至2010年的-0.165,从2011年开始,分数由0.351上升到2013年的3.153。

(3)自然子系统得分从2007年的-3.807上升至2009年的-0.195,从2010年开始,分数由0.081上升到2013年的1.927。

由(1)-(3)得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经济、社会、环境三个子系统的生态建设水平都在不断改善中提高。

(4)从经济子系统、社会子系统和自然环境子系统的综合得分比较来看,自然环境子系统的综合得分最低,说明虽然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经济、社会生态建设水平不断提高,但自然环境生态建设发展速度相对较慢。

根据2007-2013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生态建设的实证分析来看,一方面,《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实施以来,经济、社会、自然三个子系统生态建设速度明显加快。另一方面,随着经济高速发展、社会文明提高,为保障城市生态建设协调发展,政府应尽快出台有利于自然环境生态建设的相关政策法规。

晋升国家战略的海洋经济已经成为未来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增长点。关于蓝色经济区城市生态的建设情况,目前并没有统一的指标体系进行评价。因此,本文针对蓝色经济区与其他区域存在的资源差异以及环境问题,建立了一套评价蓝色经济区城市生态建设的指标体系,并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为例,实证分析了该区域城市在经济、社会、自然环境三个子系统与综合系统的生态建设情况。该指标体系不仅可以合理测度山东省蓝色经济区生态建设发展趋势,也为塑造山东省良好的生态系统、推进蓝色经济区其他省份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借鉴与有效的理论指导作用。

[责任编辑:王 波]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BJL065):“基于国家战略的中国区域发展空间重组研究”;山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5RKB01241):“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城市生态评价指标体系的动态分析”;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15CJJJ34):“蓝黄经济区城市分形结构模型分析及其时空动态演化研究”。

刘涛(1980-),男,山东政法学院副教授,博士。

F299.2

A

1003-8353(2016)01-0159-10

猜你喜欢
山东半岛经济区子系统
不对中转子系统耦合动力学特性研究
GSM-R基站子系统同步方案研究
驼峰测长设备在线监测子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甘肃省主要经济区联动发展战略探讨
图解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
区域体育旅游资源联动开发共生模式的研究
为什么要建设一带一路经济区
基于熵权法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集中集约用海可持续发展现状评价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集中集约用海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
车载ATP子系统紧急制动限制速度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