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亮
(新疆医科大学 新疆乌鲁木齐 830011)
新疆医学生学习动机与自主学习能力的相关性研究
马 亮
(新疆医科大学 新疆乌鲁木齐 830011)
摘 要:高等医学院校学生作为大学生群体中的一个特定群体,大学阶段是他们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作为未来的医学人才,“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既是每个高等医学院校学生踏入医学殿堂的誓言,更是他们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积极有效的学习医学科学、人文科学知识与医学专业技能是高等医学院校学生生活的重心和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他们在校期间的主要任务[1]。然而,学生学习动力不足,逃课、不听课、学习积极主动性不高的现象却时常发生,这不但会造成学生学习质量降低,还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甚至会影响整个高等医学教育的发展,影响培养适应 21 世纪我国卫生事业和医学科技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目标实现[2]。
关键词:医学院 学习 兴趣 动机
随着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不断提高,对高等医学院校的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医疗卫生事业的迅猛发展, 更好地引导和激发学生有效的学习动力,我们在实际高等医学教学中进行了探讨和培养。高等医学院校所教授的知识专业性十分强, 枯燥繁琐的医学理论使学生的学习动力不强,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其产生学习医学知识的渴望,是我们广大高等医学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迫在眉睫的问题。一般来说学生若具有强烈的学习兴趣及动力,其汲取知识的自觉性及主动性就会越高,最终学习效果也越理想[1]。
在我国高考填报志愿工作中,为了增加考生录取的几率,特地在专业志愿中加入了“服从调剂”选项。“服从调剂”一栏包括两层意思:一是“学校服从”,二是“专业服从”。所有考生当然都希望院校按照自己填报的专业志愿录取,但是由于受信息材料、预测、决策方法、专业人数等客观因素的限制及影响,会导致部分考生所报专业相继落空。因此,在填报志愿时,“专业服从调剂”可以增大考生的录取几率。但是考生如果勾选“专业服从调剂”一栏,就有可能被志愿院校录取,但是最终被录取的专业有可能与报考的初衷相差甚远,有的考生甚至被调剂到自己不喜欢或者不擅长的专业,从而产生厌学情绪。
1.录取专业调配提升学习难度
虽然在专业调剂之初很多学生都不是很喜欢被调剂专业,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之后,部分学生会尝试着去接受,但是伴随着学习程度的不断深入,一些学生发现自己对该专业的掌握难度非常大,刚刚燃烧起来的兴趣又慢慢削减,甚至逐渐引发厌学情况,如此恶性循环造成越来越严重的现象。张涛在《论大学生专业学习兴趣缺乏的原因及对策》一文中指出大部分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存在认知偏差,认为专业课程理论性太强,不利于实践应用,或者专业不够热门,与自身心理特征不符合,这些因素给学生的学习上带来不同程度的困扰。[2]
2.录取专业调配增加心理压力
进入大学后学生所处环境及学习内容都出现了较大改变,很多学生会出现焦虑、烦躁等等一系列负面情绪问题。而且一般情况下大学生都对自己抱有很大的期望,一旦无法达到相关要求或者没有获得老师同学的肯定,就可能会产生迷茫情绪,甚至一再否定自己。而专业调配学生如果在负面情绪影响下就会很难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那么在学习过程中遇到挫折时,就会经常引发不良情绪,最终严重削减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动力。
影响录取专业调剂学生专业学习兴趣的最重要因素是对调剂专业的认知不全面,或者存在偏差,因而无法以热情态度投入日常学习,久而久之就丧失了基本的学习主动性及积极性。另外调查及分析数据显示专业服从调剂学生学习兴趣缺乏问题还是比较严重的,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优化策略,可能会造成无法弥补的恶劣结果。
1.引导学生重新审视专业
为了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教师要使学生对专业的研究发展史有足够的认识,对专业未来的发展前景有理性的分析,给学生充分的专业问题思考和探讨的空间,并且利用高校的资源优势,邀请专家学者前来讲学,进行学术交流和对话。让学生亲切感受专业氛围,认识专业的优势所在,激发自身探索精神和专业兴趣。还可以在入学初期开展专门的职业教育工作,引导学生掌握明确的学习及奋斗目标,设置相应的创业就业课程,让学生在充分了解社会发展趋势基础上树立合理的就业意识,同时提供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服务,及时疏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消极心理问题。
2.提升教师自身综合素质
教师不仅持续充实自身科学理论知识体系,而且还要不断强化实践活动指导技能,院校也应该把“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纳入未来战略发展规划范围,尽最大努力壮大“双师型”教师队伍,并致力于教师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意识,积极引用各种创新有效的教学手段,将基础理论、实践教育、社会因素紧密联系起来,深入挖掘学生潜在的学习热情,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实用型医学人才。
3.丰富教学手段,增强课堂感染力
给予知识学习综合及广博性充分重视,并遵循学习的基本规律来深入挖掘学生潜在学习积极性,另外还应确保满足教研、学研,学思、学用两两相结合标准,关注技能培养问题,让学生学会自己专研解决问题。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案,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其提供广阔的自我发挥平台,契合个性发展潜在需求。将终生教育思想始终贯彻在所有教育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多元化学习模式,突出职业技能的培养,以此辅助完成预期制定的教育教学目标。[3]
4.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积极开展各种各样的技能实践操作活动,以此拓展学生的视野及思维,鼓励进行创新,并帮助其掌握汲取科学知识,运用科学技能的方法;另外还可以通过组织开展一系列的专业技能竞赛或知识理论竞赛,来让学生在比赛环境中了解到知识的魅力,逐渐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注意要时刻以院校教育教学目标为中心,采取“以人为本”的管理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大学生是国家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及建设者,其数量多少及综合素质质量的高低不仅对院校办学效益及学术水平有重要影响,而且与我国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目标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因此各院校应在相关政策方针的指导下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同时还要积极采取科学对策响应新时期赋予大学生的严峻挑战,在培养过程里结合一切可利用条件充分挖掘学生学习兴趣及动力,同时结合未来发展趋势及时采取优化对策,才能确保高等医学院校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刘亚琴,丁勤德,何洲俊.影响当代大学生学习动力因素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 2009.23(08):689-690.
[2]李琳.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学习动力促进机制构建[J].滁州学院学报.2010.35(04):412-413.
[3]陈善晓,张兴红.从大学生学习动力现状谈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0(S1):35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