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转型的关键是转变思想观念

2016-03-02 10:03夏明忠西昌学院四川西昌615013
关键词:应用型转型大学

夏明忠(西昌学院,四川 西昌 615013)

地方高校转型的关键是转变思想观念

夏明忠
(西昌学院,四川 西昌 615013)

推动地方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是国家的一项重大决策,也是一项创新和改革,注定是一个艰难过程,势必要经历阵痛和障碍,其中面临的首要问题是认识和观念不到位,如传统文化对应用型教育影响根深蒂固,社会上对应用型大学的认知偏差,学校对应用型大学的参照标杆不准,对其内涵特征研究不到位等。为此,要强化舆论宣传和政策引导,转变思想观念,树立危机意识;强化对应用型大学走向及特征内涵的研究,清晰应用型大学的形成和发展方向,加深应用型大学特征内涵的认识。

应用型转变;思想观念;认识偏差;内涵特征

0 引言

2014年5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2015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由此,推动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发展已成为国家的一项重大决策。不少地方本科院校迅速响应,积极探索,实践示范,认为转型发展,与老牌大学差异竞争,另辟他径,办出特色,既是国家意志、社会需求、学生诉求,更是学校的使命与挑战,也是学校的“回归”,或者对过去的“纠偏”,再上新台阶的必然选择。但是实现真正的转型发展,建设现代应用型大学,在中国是一项重大创新和改革,国内外没有现成的模式完全照搬。因此,这一过程注定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势必要经历阵痛和障碍,其中转变思想观念,提高对转型发展的必要性、必然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消除对职业教育的偏见是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

1 转型发展的主要思想障碍

1.1传统文化对应用型教育影响根深蒂固

“学而优则仕”文化影响极深,“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中国传统思想认为读了书就要作官当干部,就要坐办公室当白领。长期以来,中国教育的思想是重学术轻技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君子。君子就是有高深学问的人,是劳心者,而不是劳力者,劳心者不从事技术体力劳动,技术是庶人掌握的雕虫小技,不屑一顾。中国儒家学说的核心比较重视伦理道德,不太重视科学技术,这一思想对中国的技术技能教育影响颇深,而且产生了严重的负面作用。如,中国古代已有很高的冶炼和制陶技术,但后来都相继失传了,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学校教育不传授这些技术,知识分子不去总结创新这些技术,而是靠工匠传承,一旦工匠去世,其技术就将终结,不能传承。所以,近代科学没能在中国产生,不能不说与这种轻视技术的传统文化和传统教育有关。

1.2社会对应用型大学的认知偏差

当前,社会上普遍存在着“行万里路不如读万卷书”“实际能力就是不如学历学位”“高职就是高专”“职业教育就不是本科教育”等错误认识。社会大环境还没有形成崇尚劳动,尊重技术,追求一技之长的社会氛围。大众倾向于将学术型、精英型、研究型教育视为“正规正统”教育,而将“应用”、“职业”教育视为低位层次等而下之的教育,甚至“谈职色变”。特别是长期把“高职与高专”混为一谈,“高职”就是“高专”,甚至是“二专”。公众对高职教育存有偏见,并不受待见。使高职院校沦为学生考不上本科的“退路”,是“别人家孩子的教育”。考生则成为高等教育的“备胎”,高职教育成为“二流教育”。甚至认为办学水平低才会向应用技术类转型,应用型代表了低水平,面向职业教育也是低水平,强调应用型研究更是低水平。加之,社会用人制度不正确导向,对应聘者重学历学位,轻素质能力,甚至“查三代”,审查其本科是否是“211”“985”的学校,从而造成研究型大学的学历往往作为衡量本科毕业生基本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指标。因此,在社会认知偏差影响下,不少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尤其教职工,自然而然把“转型发展”视为学校“降格”,“辛辛苦苦三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对转型发展的抵触情绪可想而知。

1.3学校办学参照标杆认识不准

由于受长期的政策导向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多数地方院校特别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办学实践中有意或无意地选择与学术型、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定位的风气和观念,始终把大众化之前的老牌本科大学作为标杆和参照。学科专业、人才规格、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学内容,甚至实验室建设等等一味地向重点大学看齐,人才培养方案照搬照套;学校文化建设、价值取向也以老牌大学为目标。若不如此,就不是“本科”,学校就没有水平和档次。学校顶层、中层干部,尤其是教师对“学术与应用的关系”、“高职与普教的关系”、“传统大学与应用型大学关系”、“转型发展与高校地位的关系”等问题认识不清。这种标杆参照物无形中误导了地方院校的办学定位和目标,特别是新建本科院校一味向“211”“985”学校看齐,要办“地方北京大学”,要办“行业清华大学”,攀比一流,争创知名。因此,要在行为方式上扭转这种传统的观念,并非易事,亟需在政策、思维和观念上引导纠偏,使其认同应用型本科并向应用型本科转变。

1.4办学者不知怎样办应用型大学

近年来,由于评估政策导向,不少新建本科院校表面上也定位于应用型人才培养,但实际上只是在传统教育的躯壳外又披上了一层应用型办学之皮,把应用型办学写在规划和报告中,停留在口头,但实际操作与传统综合性大学没有多大差异。有的学校也真心诚意定位走应用型的道路,但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内涵缺乏研究,不知道怎样办应用型大学,把培养应用型人才简单地理解为培训一线操作工。因此,在人才培养规格、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体现不够,也很难将“应用型”真正固化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并成自觉行为。实事求是地讲在中国办应用型本科并非易事,应用型大学有着自身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及特点,其标准对象不是剑桥大学,也不是加州大学,而是那些面向地方和区域取得卓越成就的大学。欧美等国有几十年的应用型办学经验,但不一定适合中国高校的校情,不能照搬。因此,深入开展应用型大学内涵特征研究势在必行。

2 加强舆论宣传和政策引导

2.1必须转变思想观念

地方本科院校实现转型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是认识和观念不到位。首先,要引导高校转变观念。扭转应用技术类大学“低人一等”的错误认识,通过舆论导向,解决社会认知偏差的问题。让全社会明了应用型大学与传统大学仅仅是类型或分工不同,这些大学的社会价值、功能作用等方面,均与传统大学具有同等地位。还要在全社会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氛围。加大转型发展的宣传力度,树立示范和试点典型,营造良好的应用型办学社会环境,促使社会,包括学生、家长、企业界加强对应用型大学的认可。其次,要出台激励政策。在教育行政部门指导下,统筹产业行业发展,建立教育、人力资源、财政、发展改革等部门,引导部分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试点先行、逐步推广。特别是出台转型发展的激励机制,在学校更名、专业设置、研究生教育、招生计划、师资建设等方面给予倾斜。政府要创造应用型大学毕业生平等就业的机会,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聘用人员不得歧视应用型大学的毕业生。三是政府为企业行业参与合作育人提供法律、法规、政策机制保障,引导企业在参与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中发挥在重大政策研究、人才供需、就业准入、专业设置和评价、课程与教材开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育质量评价等方面的作用,明确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社会责任。

2.2必须树立危机意识

应用型大学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经济发展的需求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不仅顺应了中国经济发展的优化升级需要,是国家战略,是基于大众化教育的现实作出的政策选择,是加快提升现代职业教育层次,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外延和拓展现有专科高职的重大举措,更是高校自身生存发展的选择。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特别是实施“中国制造2025”,需要大量的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而目前我国此类人才存在三大问题:一是数量不足,二是层次不高,三是结构不合理。未来我国的技术型劳动者供不应求,其中高级技师、技师求倍率分别为2.72、2.31和2.13。中国现代企业职工结构多为“哑铃型”,一端为研发人员,中间是生产技术员工,另一端是销售服务人员,呈两端较大,中间层次相对缺乏的形态。因此,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缺乏,为地方院校尤其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划出了新的“跑道”。人才是实现技术创新的关键和支撑,技术创新不仅仅依靠高端学术研究人才,更要靠广大一线的应用型人才,为此,高等教育应主动适应产业结构升级和制造强国战略的需要,大力发展应用技术教育。作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要开展办学定位和学校生存发展的再讨论、再宣传,使人人皆知,并达成共识;强化危机意识,使广大师生认识到走转型发展之路,既是主动适应国家战略,也是高校生存发展的机遇。

3 加强对应用型大学走向及特征内涵的研究

3.1应用型大学形成和发展的方向

根据国外应用型大学的基本走向可见,应用型大学的持续发展未来有三大方向。

一是坚守应用型办学。如,香港理工大学就是一所长期坚守应用型办学的典型。其办学理念是“走自己的路,办一所特色的应用型大学”“重视专业实训,强调学以致用”。经过多年的发展,香港理工大学成为国内外知名的应用型大学。

二是发展为研究型的大学。加州理工学院是从应用型院校发展为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的典型。发展初期,办学层次低,教师短缺,很多教师没有博士学位,但另辟他径,错位竞争,走应用型人才培养,应用型技术研发的特色之路。加州理工学院定位准确,建校之初,董事会就建议把学校建成一所高水平的技术学校,把学生培养成优秀的工程师。学校规模“小而精”,“一个规模较小的学校更团结,更便于交流不同的思想,而且不容易陷入派系斗争”,便于老师与学生对话。同时有一批高素质的师资,学校教师敬业认真,心系学校和学生。正是有了正确定位和世界上最好的老师,才使该校从应用型院校发展为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才有了今天的声誉。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早期也是一所技术学校。1861年威廉·罗杰斯创立时,希望建立一所“致力于提升工业科学及艺术的院校,且研究亦以应用为本”。“应用为本”是麻省理工学院的核心理念,虽然后来增设了人文社科,但仍保持其纯技术性质的特色,其办学路径是把理论科学、应用科学教育与研究结合起来。经过150年的发展,现仅有近万名学生,但已被世界公认为与牛津、剑桥、哈佛等大学齐名的、以理工科为主的、综合性的世界一流大学。

三是打造成职业性技术大学。如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就是发展为独具特色的应用型职业大学的典型。学校没有专门食堂服务员或厨师,学生要轮流到食堂充当顾客与服务员实践,教师现场指导与授课。1998年,该学院被瑞士政府列入高等职业院校序列,是迄今为止政府承认的惟一一所酒店职业大学。当前全球16家大型酒店集团中就有9家的总裁或董事长是该校的毕业生。

3.2应用型大学的特征内涵

3.2.1应用型大学主要的六大基本特征

纵观国内外应用型本科大学的办学经验,应用型大学主要有六大基本特征。

1)服务地方经济。面向地方或区域经济发展服务,重在为地方、企业、社区培养应用性人才。其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以及产学研都要适应地方社会经济的现状和发展,并为其服务。

2)培养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目标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现实需求一致,培养面向一线岗位,直接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性高级人才。所培养人才在一定理论指导下主要从事非学术研究性工作,其任务是将抽象的理论符号转换成具体的操作构思或产品类型。最大特点是具有较强的技术思维能力,擅长技术的应用,是现代技术的应用者、实施者和实现者。主要目标追求不是理论创新和知识创新,而是应用创新和技术创新,属性上是专门人才,类型上是高级应用性人才。

3)校企合作。校企一体,多元融合,协同育人,强调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全覆盖、全参与。实现“六个共同”:共同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标准、课程体系、教材、教学内容),共同打造“双师型”师资,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实习实训基地),共同促进学生创业就业,共同评价人才培养质量。

4)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推动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关键因素,因为应用型大学教师的工作重心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教师赖以发展的学科是技术学科,教学是以应用为导向的实践活动。因此,要求教师由“双证”达到三能(能讲授理论课,能指导学生实践实习实训,能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学校要建立相关准入办法和考核制度,组织教师到实务部门、企业生产一线实践锻炼,提高教师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和实践指导能力。聘请生产一线的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担任相关课程教师。

5)突出实践性。强调以应用理论和实践为基础的教学,保持教学内容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推行“注重实践、强化应用”的培养模式,“在学中做、在做中学”。

6)应用性技术研发。教师所从事的科学研究主要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以行业、区域岗位需要的技术技能创新与应用作为主要目标,为其提供新产品、新方法、新工艺,绩效表现形式以专利为主。企业提供研发经费、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大学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和科技平台,助推企业技术升级。

3.2.2应用型大学的八大核心内涵

纵观国内外应用型本科大学的办学经验,应用型大学有八大核心内涵。

1)把专业建设作为切入点。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构建与产业结构相适应的专业体系。打造一批地方(行业)急需、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应用型专业。建立企业(行业)专家参与的专业设置与退出评估制度。

2)把协同育人作为重要机制。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推进校企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链与产业链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实现人才培养规格与产业发展需要对接。

3)把课程体系作为核心内容。建立与产业发展、技术进步相适应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形成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群或课程模块。与企业(行业)合作研发一线开放课程,建立课程共享联盟。

4)把整合实践教学资源作为重要支撑。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两种不同环境和教育资源,建立校企合作的实践中心,生产化实训基地和技术服务平台。建立学生到实务部门、行业企业实习实训的长效机制。完善校内实验实训,企业实习实训和假期实习制度。

5)把“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核心要素。建设一支教师资格、工程师资格兼具,教学能力、实践能力、研发能力兼备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6)把提升学生创新创业就业能力作为重要标志。“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强化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将创新创业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实现创新创业导师队伍培养,改善创新创业基本条件。深化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7)把提高服务地方能力作为重要抓手。提升应用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建立地方特色产业研发中心和服务平台。鼓励技术转让、技术指导、技术入股,探索科技推广的新路径。

8)把建立质量监控体系作为重要保障。建立企业(行业)参与的治理结构和社会评价制度,健全质量考核保障体系和条件,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综合评价体系建设。

[1]夏明忠.试论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加强实践育人的必要性[J].高等农业教育,2009(10):6-8.

[2]夏明忠.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实施品牌战略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9(11):9-11.

[3]夏明忠.强化本科职业教育,培养地方应用人才[G]//地方院校校长论坛文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21-227.

[4]夏明忠.借鉴国外经验,探索本科职业教育[J].高等农业教育,2011(4):3-6.

[5]夏明忠,任迎虹.地级市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1:24-65.

[6]夏明忠.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历与技能有机融合[N].中国教育报,2013-06-09.

[7]夏明忠.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走现代职业教育道路的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2013(6):7-10.

[8]夏明忠.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动因、障碍和对策[M]//新建本科院校联盟2014研讨会论文集.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7-13.

[9]夏明忠.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实现二次转型的探索[J].决策咨询,2014(2):44-48.

[10]柴勤芳.对高职教育”高等性”与”职业性”融合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2(5):95-97.

[11]刘震天.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与高等教育认识论和方法论诉求[J].中国高等教育,2014(6):11-17.

[12]张大良.把握”学校主体地方主责”工作定位,积极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15(10):23-29.

[13]顾明远.中国教育路在何方[J].新华文摘,2015(13):119-125.

[14]张向华,李军.新建地方酶院校培养本科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5(1):62-64.

[15]夏建国,周太军.中国制造2025和应用型大学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15(9):24-27.

[16]黄达人.高校转型:重构高教核心价值[J].中国高等教育,2015(7):24-35.

[17]夏明忠.新建本科院校的应用型办学特征[J].决策咨询,2014(5):87-92.

[18]夏立伟.高校动漫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考[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134-137.

[19]夏明忠.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对策及实践[N].中国教育报,2015-01-09.

[20]张大良.把握“学校主体、地方主责”工作定位积极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15(10):23-29.

The Crux of 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 for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the Change of Thoughts

XIAMing-zhong
(Xichang College,Xichang,Sichuan 615013,China)

Promoting the 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 of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a major decision made by the State,with initiative to innovate and reform.It is bound to be with turns and twists and hardships in the process of transformation.Insufficient recognition and misinterpretation about transformation is of top priority for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e influence of traditional culture is deep-rooted and affects applied education;cognitive bias in the society works against the idea of appli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ere is no official reference standard,for example,about th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n appli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o this end,it is time to strengthen the publicity guide,to change the thoughts,building up crisis consciousness,and to intensify the research on the prospec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applied higher institutions,in this way we can have a clear sense of their connotation,formation and future direction.

applied transformation;thoughts;cognitive bias;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G648.4

A

1673-1891(2016)02-0093-05

10.16104/j.issn.1673-1891.2016.02.027

2016-05-05

四川省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地方本科院校整体转型发展改革试点”(川教改办〔2015〕2号)。

夏明忠(1956—),男,四川仁寿人,西昌学院校长、党委副书记,博士,二级教授,研究方向:作物科学和高校管理。

猜你喜欢
应用型转型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