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丽梅
(山东省莱州市莱州市实验幼儿园)
基于园本特色主题性活动区的创设
赵丽梅
(山东省莱州市莱州市实验幼儿园)
结合本园教育教学的实际和幼儿的能力发展水平,在幼儿园开展了具有园本特色的主题性活动区域实践与研究,旨在通过构建“主题性区域活动”新方案、创设稳定性环境和主题性环境、常规性活动区和主题性活动区相结合、教师运用恰当的指导策略引导幼儿自主游戏、自主学习,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主题活动的教育潜力,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园本特色;主题性活动区;创设
目前,幼儿园普遍采用主题式课程,注重集体式教学,突出幼儿的探索与生成。然而在具体的幼儿主题学习活动中,我们发现不同的幼儿对主题的内容学习和探索的兴趣点是各不相同的,如果用整齐划一的集体活动是很难满足幼儿不同的学习兴趣、不同的认知风格,也难以促进幼儿的个性化发展。当前很多幼儿园在实践中存在区域活动与主题相脱节的现象。实践中存在区域活动与主题活动完全不融合,主题活动中的内容不能很好地在区域活动中得到延伸与拓展。完善主题课程,关注主题目标下区域的设置、环境的创设,更能有效地促使幼儿自主学习。因此,我们认为在主题活动中,很有必要探求一种能适合和满足不同幼儿探索和学习兴趣的活动——即主题性区域活动的形式。引导幼儿自主游戏、自主学习,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主题活动的教育潜力,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鉴于我园采用的是山东省编写的教材,开展的是主题教学活动,因此在构建主题活动方案时以主题为主,每个班级紧紧围绕省编教材的主题目标和本园本班幼儿的实际,在学期之初设计出本班的主题区域活动方案。每个班级制定方案的要求如下:主题性区域活动设计的总目标、主题性区域活动的时间安排、主题性区域活动的标志设计、主题性区域活动的布局设计图、每个区域的材料投放(文字、图片)、各个区域的活动要求、每月的活动安排。
通过园本研修老师达成共识:我们幼儿园的环境创设,要讲求“艺术性”。作为一所省级示范园,我们希望孩子通过三年的幼儿园生活都能成为具有艺术品质、艺术修养和艺术内涵的孩子。这不是通过教师主观的努力,你想让他成为什么孩子,他就可以成为什么孩子,我觉得你想让孩子有所成,你必须让孩子有所感,所以我们必须创设一个具有良好艺术氛围、良好艺术环境的空间,环境的创设,分为相对的稳定性环境和动态性环境两种。
1.稳定性环境
稳定性环境是指在一学年内基本稳定不变的环境创设,如:走廊、楼梯、墙面、教室上空等。创设稳定性环境,通过园本研讨、集思广益,大家决定在教室上空设计成半弧形的轨道,在轨道上挂吊饰,既起到装饰效果,又有角区隔断的作用。走廊上空设计上网格铁架,供老师装饰。教室、走廊上空吊饰的装饰,每个班都有自己的特色。
2.主题性活动环境
主题性区域活动以幼儿为本,强调教师通过环境创设、材料投放来巧妙地支持、引导幼儿的活动向纵深发展。通过园本研讨,我们每个班级走廊和教室后面都设有动态活动看板,教师既可以根据每个主题的不同及时更换孩子的作品,呈现孩子主题活动的轨迹,又可以呈现主题活动的教育资源。以前我们教师在装饰动态活动刊板时,都是以教师作品为主,现在通过不断地外出学习参观,我们的动态活动板主要呈现孩子的主题活动作品,作品的呈现方式讲求艺术性。
我们还充分利用走廊的玩具柜呈现孩子的作品。特别是走廊的墙面,每个班级都根据主题教学进行了个性化的设置,既呈现了班级中每位宝宝的作品,又极具艺术性,给孩子以美的熏陶。
常规性活动区指:娃娃家、小超市、搭建区、小医院、美工区、益智区、图书区等。皮亚杰曾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好的活动区材料,不仅要好看,更要经得起孩子玩,要好玩、耐玩。在常规性活动区中渗透主题教学内容。如中班的“秋天”主题,图书区提供有关秋天的绘本图书,美工区:画秋天、纸卷画葡萄、树叶贴画、折纸秋天的水果、树叶拓印等,娃娃家给娃娃穿毛衣,科学区:摆放菊花、观察菊花、蔬菜、水果分类。表演区:唱秋天的歌曲、表演母鸡和苹果树、小松鼠摘松果。生活区:剥花生、剥玉米粒等。如大班“我是中国人”的主题:美工区:好吃的月饼,制作元宵,绘画天安门,彩绘脸谱,折五角星。科学区:月亮的变化,中国地图拼摆。阅读区:静夜思,月亮船,绘本故事。建构区:搭建天安门。
主题性区域活动中能否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关键在于教师观念的转变,因为观念是实践的先导,教师只有进一步树立了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游戏观、整合观,并使教育观念转化为教育行为,幼儿才能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
我们每个班级活动室前面都设有区域活动计划表,将每个幼儿的照片或名字装饰到漂亮的图案上,区域活动时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自主选择喜欢的区域。小班的孩子由于年龄小,经常分不清自己是男孩、女孩,班级教师就把孩子的区域计划表,分男孩女孩贴放,这样既有助于幼儿分清性别,又有利于区域活动时快速找到自己的照片进入区域进行活动。为了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可以让幼儿讨论,制定出了不同的图文并茂的区域活动规则。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教师在游戏中要发挥观察者、组织者和协助者的作用,正确处理教师在游戏中的地位,注意角色身份的转换。”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以适时适度为主要策略,在主题性区域活动中,教师要关注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和不同的区域活动主题来进行指导。如,小班幼儿特别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喜欢模仿周围的人和事,处于平行游戏阶段,教师多采用“平行游戏法”,而中大班幼儿多采用一些“交叉游戏法”“游戏经验分享法”等进行指导。
主题性区域活动中教师能否采用有效的指导策略,关键在于教师观念的转变,因为观念是实践的先导,教师只有进一步树立了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游戏观、整合观,并使教育观念转化为教育行为,幼儿才能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
·编辑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