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拉呱》的后现代主义特征

2016-03-02 08:05于文超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5期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曲艺新闻节目

于文超

(重庆大学,重庆 401331)

探析《拉呱》的后现代主义特征

于文超

(重庆大学,重庆401331)

在民生新闻节目逐渐衰落的今天,齐鲁卫视《拉呱》节目凭借独具特色的节目形式与内容,依旧保持着相当的热度。现代受众具备后现代主义所宣称的主体特征,已经成长为具有多侧面、多重接受心理和行为特征的受众。电视与受众相互影响,因此研究电视系统下节目的后现代主义特征,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电视与受众。

后现代主义;《拉呱》;电视节目

一、电视的后现代主义特征辨析

全球化以来,人类生活曾经以文字和语言为中心的理性形态,开始转向以影像为中心的感性形态,而影像的展现方式、传递的价值取向和审美趣味等,正在深刻地影响我们的思维和逻辑形式。“电视常常被人们认为是后现代主义的典范,而后现代主义又常常作为单纯的‘电视文化’被封杀”。[1]

人们的生活受到社会潮流的影响和引领,是一个此起彼伏的状态,后现代主义思潮早已悄无声息地融入到了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使得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媒介。

在网络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广播、电视和网络等的出现与兴起,在创造了丰富的媒介景观的同时,也受到了后现代主义的浸染,以满足受众日渐挑剔的媒介品位。广播已衰,网络发展极盛的状况之下,电视仍以纷繁的节目形式拥有着相当数量的忠实拥趸。以电视新闻节目为例,伴随着新闻理念的演化,我国电视新闻在经历了政治和领导人新闻的“严肃且权威”时代后,民生新闻节目的突起似乎正是顺应后现代主义潮流而生的一类节目态势,尽管这一态势正为电视综艺节目的潮流逐渐取代,但可以肯定的是,民生新闻没有不过时并且可以长久的存在。

二、《拉呱》节目阐析

《拉呱》是山东广播电视齐鲁频道,于2005年10月31日开播的本土化民生新闻节目,凭借立足本土化和曲艺化的播报方式深受观众喜爱,并逐渐成为齐鲁频道的品牌节目。节目以山东济南片方言为主要语言,实现新闻和曲艺多种形式的一体化,由小么哥(化名)作为主持人,还有2~3个搭词儿的主持人。《拉呱》节目并不是空乏的新闻播报,也不是枯燥的专题报道,而是通过一个个真实具体的人物和一个个有血有肉的故事反映生活,表达百姓的喜怒哀乐。

小么哥一口地道的山东话让山东人民觉得倍感情切,再加上山东大汉的形象,更是让人亲上加亲,自开播以来一直受到追捧,收视率也居高不下。开播十余年来,在山东地区一直保持着较高的节目收视率和人气。《拉呱》节目顺应了小众化传播的潮流,展现了在激烈的媒体竞争环境下差异化竞争的实力,丰富了荧屏内容。[2]《拉呱》节目的成功并非偶然,它在节目内容和形式上都饱含着深刻典型的后现代主义的特征,从而使其在十余年的发展中不断的革新,顺应时代和电视发展的新方向,成为方言类新闻节目中相当成功并备受关注的一个。

三、《拉呱》的后现代主义特征分析

(一)“去中心化”和批判精神内涵并道而驰

后现代主义伴随着对西方现代文明的强烈批判而生,因此后现代主义被认为是一场消解性、批判性的文化运动。《拉呱》节目关注普通民众,以大众需求作为节目最重要的价值诉求,使得忙碌于街头巷尾的普通民众成为节目中的主要人物。《拉呱》节目中没有绝对的权威,而是将话语权转交给了广大的受众。在当下社会环境中,民生电视新闻向衣食住行、普罗大众等市民生活的回归和亲民策略的转变,除去自身生存和收视率的因素外,表达的更是一种对传统新闻领域的政治情结的一种消解。《拉呱》向来关注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事,“《拉呱》中充满了寻亲找友、见义勇为、邻里相帮的新闻,多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百姓事。”[3]

《拉呱》在注重新闻播报的同时,主持人都会对新闻进行简短的评价,往往善恶分明,但并不会把主持人当作节目的“中心”。节目设置了热线电话,节目过程中会随时切入民众热线电话,即时表达自己的新闻立场。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拉呱》将微信语音功能运用到电视节目中,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受众在节目过程中的参与度,让受众找到自己的“收视位置”。

(二)将“拼贴与复制”再加工

拼贴与复制是最受争议的后现代命题之一,具有典型的后现代症状。本雅明认为:“技术复制能把原作的摹本带到原作本身无法达到的境界”。[4]拼贴式组接或蒙太奇技巧的运用,为受众者带来视觉的全新体验。

《拉呱》最大的不同在于节目形式的“曲艺化”粉饰,并且《拉呱》将电影“蒙太奇”技巧恰到好处地运用到新闻节目中,每一期节目都像是一部完整的剧目,新闻间的衔接恰到好处,一气呵成。另外,《拉呱》还设置有两个搭词的主持人,他们会像相声搭词一样让节目富有喜感的同时保证节目的顺畅度。这一方式创造了演播厅和新闻现场之外的第三个场景,使得节目更多元化。

(三)以“运作的可行性”消解“宏大叙事”

后现代主义的一个本质特征,是冲破了传统的窠臼。齐鲁卫视台长闰爱华总结《拉呱》特有的“三民主义”是,“新闻节目体现民意、电视剧体现民乐、娱乐节目体现民秀,我们的口号是,打造我们自己的互动节目”。

总结《拉呱》节目成功的因素,往往会归功于它曲艺化的新闻播报模式。这其实是《拉呱》将新闻与曲艺的完美融合,是通俗与高雅的完美衔接。民生新闻最大的特点就是平民精神和平民内容,《拉呱》在它的表现方式上注入民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因此注定会受到人们的热捧。

四、结语

《拉呱》节目尽管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争议仍然存在。比如新闻题材过于狭窄重复、娱乐化导向、方言属性不可复制等都存在质疑。《拉呱》在民生新闻节目中已经突围,要想获得更多的认可和成功还是有很长的路要走。

[1]奚路阳,陈长松.论电视的后现代主义特征[J].新闻界,2011(9):50-52.

[2]汤云敏.浅析齐鲁电视台《拉呱》节目的成功因素[J].电影评介,2010(11):68.

[3]刘兰芳.曲艺形式和新闻本质两手抓——《拉呱》成功之道[J].南方论坛,2011(6):25.

[4]戴维·哈维.后现代的状况——对文化变迁之缘起的研究[J].阎嘉,译.上海:商务印书馆,2013:429.

G222.3

A

1674-8883(2016)15-0141-01

于文超,重庆大学新闻学院研究生。

猜你喜欢
后现代主义曲艺新闻节目
思诗史为曲艺批评与创作赋能
曲艺名城张家港 曲苑魅力扬四方
从后现代主义传记戏剧到元传记:重读《戏谑》与《歇斯底里》中的荒诞性
元艺术与后现代主义
新闻节目中主持人的“可为”与“不可为”
地方电视台如何办好新闻节目
后现代主义的幻想
媒体时代曲艺批评应以曲艺活动为中心
浅谈曲艺的创作与表演
如何做好电视新闻节目编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