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 倩 欧安欣 刘泓辰
文化多元化背景下大学生价值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①
■史 倩 欧安欣 刘泓辰
为了解决大学生在价值观树立和是非判断方面存在的问题,帮助其养成明辨是非、端正思想的行为习惯,必须分析大学生目前所处的多元化文化背景,找出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养成和树立中存在的问题,明确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和理论实践,逐步确定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思路;结合当代高校的教育理念、教育现状,寻找和制定有效措施;通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融入大学生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帮助大学生养成和树立正确的、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观。
(一)政治热情降低
当前社会已经出现了全民娱乐化的倾向,人们对政治的关注度不断下降。特别是,作为国家未来的大学生群体也已经出现了这种不良倾向,很多大学生不再关注国家的最新政策方针和发展情况、目前国家所处的国际形势以及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功利倾向显现
功利主义属于典型的西方资本主义思潮。虽然这种思想在早期资本主义发展时期有效地激发了个人的积极性,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对功利主义的过度崇尚只会让人迷失其中,最终阻碍社会的进步。当前,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典型的功利主义思想已经被部分大学生接受。这一部分大学生在价值选择中忽视了共产主义理想,不顾及长远利益,抛弃了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急于获得丰厚的物质资源,并在这种病态的追求中越陷越深,不能自拔。这种功利性可以明显地体现在他们所持有的学习目的。
(三)个人主义冒头
当前的大学生相比较计划经济时代那种集体至上,更加关注自身的发展,注重实现自身价值的实现。但是,需要清醒认识到的是,当代大学生群体中有一部分人已经将这种关注自我变成了极端个人主义,摒弃了中华民族历来推崇的“舍小家顾大家”的优良传统。他们不论做任何事,只以自我为中心,讲究“个人至上”。他们不再重视集体、社会和国家利益。当这些与自身利益相冲突时,他们必然选择“以我为主”,一切都要给个人利益让路。
(四)道德尺度混沌
在当代大学生中,存在的道德尺度混沌问题有:过马路闯红灯、随地吐痰、乱丢垃圾、不遵守公共场合的规定、盗窃他人财产、黄赌毒甚至侵犯他人的生命健康权等。比如近些年来发生的令社会震惊的舍友投毒案、“马加爵”事件等,都是部分大学生丧失道德尺度、价值观扭曲的表现。
道德尺度混沌的现象还有很多。由于道德尺度的丧失和道德规范的缺失,造成这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和是非认知存在相当严重的问题。一些学生受利益的诱惑和拜金主义的影响,为了追求金钱而不断降低自己的道德底线,甚至没有底线,最终导致违背道德规范的事情;还有一些学生片面重视学习成绩和自己的交际圈,为自己今后的前途“煞费苦心”,而忽视了自身道德情操的熏陶和正确价值观的养成,最终成为“伪君子”。
(一)市场经济的影响
市场经济改变的不仅仅是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处于这个市场中的所有人的思想。市场经济属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长期发展和使用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其本身就包含着相当强烈的资本主义价值观。在被应用到中国市场时,这些资本主义价值观被传播和渗透到处于这个市场中的每个人,并逐渐改变着他们的价值判断和日常行为。
(二)消极文化的侵蚀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西方文化开始发生激烈的碰撞。西方价值观体系中的核心部分是“人本主义”,宣扬天赋人权,有其合理成分,但是有着其腐朽的糟粕,比如,在人本主义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极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思想。大学生处于个体意识觉醒的初始阶段,虽然思维开阔,但是明辨是非的能力有限。因此,西方文化中的糟粕更容易对大学生的价值观造成毒害。
(三)教育培养的滞后
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一项具有艰巨性、长期性、系统性的工作,需要个人、家庭、社会、国家各个层次的力量共同参与其中。目前,我国的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的滞后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育的方式具有单调性。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仍然停留在政治课堂上,不能与专业课程的教学相互配合,教材编写枯燥无味,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二是教育内容脱离了社会实际。教育内容只有与社会实际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服务教育本身,才能更好地实现育人的根本目的。
(四)大学生自身的不成熟
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以及中国家长对孩子日益严厉的管教,使大部分孩子都成长在一个被父母管教、被学校束缚、被老师限制的环境中。这样的环境虽然能够使孩子少惹是生非,全身心投入到学习生活中,但是也限制了孩子的成长和成熟。过度的管教阻断了其与外部环境的接触,使其不能够明辨是非,无法分清社会中现象的好坏,甚至不能判断自己做事情的对错;过多地操心以及替孩子做决定使大学生逐渐丧失了自己面对问题、解决困难的能力,易被别人的意见左右。进入大学后,学生直接进入“无拘无束”的环境,再加上“进了大学就不再听大人话”思想,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家长的管教十分抵触,叛逆行为越来越严重。大学生接触的事物越来越多,遇到的诱惑也越来越多,但就是因为学生自己内心的不成熟、认知能力差、不听忠告,使其不能够分辨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的好坏,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扭曲自己的价值观,做出违背道德规范的事情。
(一)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中共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最新概括,明确提出“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我们整个社会、整个民族价值观体系的旗帜。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必须在这面旗帜下进行,才能确保正确的前进方向,不走弯路。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实现学生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结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通过开设心理课程和职业指导课程,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潜力和兴趣所在,确立今后奋斗的目标,以充分实现个人价值。负责相关课程的老师可将大学生对个人价值的追求和其社会价值的实现结合起来,鼓励学生以个人的努力和价值的实现来为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避免因过度追求个人价值而出现损害集体、社会和国家利益的情况。
(二)创新思想教育模式
继承和创新构成了人类文明不断进步发展的基础。但是,仅凭继承或者借鉴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它们只是手段;而创新才是继承和借鉴的最终目的,才是人类文明得以不断进步和发展的真正强大的原动力。所以说思想教育方法、途径也同样需要在继承、借鉴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高校要创新思想教育模式,着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大学生思想教育模式。学校层面,要借助充足先进的教学工具,以及丰富的教学资料,结合大学生的实际生活需求,设计出合理高效的教育方案和教育计划。同时要注重校园文化的构建,带动学生一起创造丰富美好、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感染学生。家庭层面,要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定期分层次地进行家访活动。同时设立家长开放日,邀请家长和同学们一同参加学校的学习,让家长体验学校的教学和日常管理工作,倾听家长的意见。社会层面,要加强社会实践,发挥大学生生自我学习的独特作用。通过组织开展大学生“三下乡”活动,暑期社会实践、青年志愿者服务等活动,让他们走向社会,了解社会,促进其从校园步入社会的角色转变。
(三)改善师德师风建设
第一,高校应该加强师德师风塑造,提高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水平。可以采取在大学生、家长和教师中进行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分析得到的结果,总结得出提高教师思想政治水平的方法,之后按照得到的问卷反馈合理制定出师德师风的建设方案。也可以邀请道德素质教育方面的专家和教师模范为高校教师和辅导员作“高校教师道德素质培养”方面的专题报告,并组织高校教师针对“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设方法进行交流讨论,这样不仅能够提高高校教师对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视程度,还可以加快发现和解决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第二,大力开展师德师风塑造活动,促进高校师德师风建设。设计和开展高效合理的师德师风建设活动。组织教师接受相关的教育培训,在师德师风建设较好的学校进行交流学习;定期开展争优创先活动,鼓励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组织安排教师对在学习或生活方面困难的学生进行义务辅导,以教师的言行感化学生,并将尽心负责的优秀价值观带给学生,从而充分发挥出对大学生价值观引导的重要作用。
(四)引导高校大学生进行有效的自我教育
如果大学生自身不重视道德素质的提高以及正确价值观的养成,那么不管高校、社会和家人做再大的努力也无济于事,因此还需要引导大学生提高自身的重视程度,进行自我教育。
高校可开展相关的心理课程、道德与法律课程、思想价值观学习课程等,批判社会中不好的现象和行为,积极弘扬社会中的正能量,加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理解、明确道德规范和道德尺度,使学生能够知法懂法,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线和做人底线,养成健康的心理。为大学生提供参加志愿活动的渠道和机会,鼓励大学生自发组合开展对社会和谐和发展有意义的活动,使大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服务社会的美好,感受通过自己的力量为社会做贡献的美好,感受自身社会价值实现的美好。通过这些方式,能够提高大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引导其对自己的行为规范和已有的价值观进行反思和自我教育,帮助大学生改掉之前的不良行为习惯,并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导和完善大学生自己的价值观。这不仅有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还有利于整个社会的进步。
略
菏泽学院社会科学系,山东菏泽 274015;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山东济南 250100)
(责任编辑:赵 颖)
本文为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重点项目(课题批准号:11BWZJ03)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