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啼笑因缘》之爱情纠葛

2016-03-02 21:32○程
现代语文 2016年16期

○程 欣



也谈《啼笑因缘》之爱情纠葛

○程 欣

摘 要:《啼笑因缘》是一部集言情、谴责及武侠成分于一体的长篇小说,书中以主人公樊家树与三位女性的爱情纠葛为线索,穿插了军阀仗势霸占民女的情节以及关东义侠锄强扶弱的武侠传奇。它凭借着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来吸引读者,扣人心弦。文章分别从出身富家的公子哥与爱慕虚荣的艺人、雪中送炭的义士与爱憎分明的女侠、倜傥博学的精神顾问与精神空虚的富家女三方面来阐述他们之间的关系及发展变化。

关键词:《啼笑因缘》 爱情纠葛 发展变化

张恨水的《啼笑因缘》叙述了以樊家树为中心的多角恋爱故事,中间穿插了军阀刘德柱的仗势霸占民女的情节,以及关寿峰的锄强扶弱的武侠传奇。[1]在思想和艺术上均比《春明外史》《金粉世家》高出一筹,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尤其以情节的曲折离奇吸引读者,其中最能吸引读者的当数故事中男主人公樊家树与三位女性沈凤喜、关秀姑、何丽娜之间的那剪不断、理还乱的恩怨情长。笔者就樊家树与三位女性的爱情纠葛进行详细分析,拾起那段让人啼笑皆非的爱情故事。

一、出身富家的公子哥与爱慕虚荣的艺人

1.樊沈二人的出身环境、文化修养程度不同

樊家树出身于杭州的一个官僚家庭,父亲去世后,母亲为了完成丈夫的遗愿做起了丝绸生意并发展的小有名气。他还有一个当银行经理的叔叔,称得上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富家子弟。然而在他身上却表现出难得的平民意识。他英俊潇洒、多金多才、勤奋好学,并且性格真挚,不像其他富家公子哥那样放荡不羁、玩物丧志,是一个知书达理的好青年。他是传统的知识分子,更是一个现代青年,既具有传统的士大夫风韵,又接受现代的平等思想,是一个有着开明的现代思想的新型知识分子的典范。

与樊家树截然不同的沈凤喜却是生活在北京的一个普通的胡同小巷里的艺女,父亲早病离去,和母亲沈大妈、三叔沈三弦相依为命,靠在天桥唱大鼓来维持生计。沈三弦偏偏是个好赌之徒,有一点钱就拿去赌,还吸上了大烟,原本生活就很拮据,有这么个叔叔,可想他们的生活是多么得艰难,更别说像其他女孩一样进学堂了。她漂亮、乖巧、聪明,在同樊家树的交往中,他们相爱了。然而长期沦落风尘的贫困生活使她产生了对富足、美好生活的本能欲求,这使得她爱慕虚荣的心无法抵挡住金钱和权势的诱惑。

2.樊家树对沈凤喜的感情包含样貌成分

樊家树与沈凤喜在天桥初次相遇时,一下子就被沈凤喜的少女魅力所迷住:“眼前的这位十六七岁的姑娘,面孔略尖,却是白里泛出红来,虽然十分寒素,自是有一种清媚态度,可以引动看的人。”[2]家树是一个到北京求学的杭州富家子弟,来北京投靠他做外交部部长的表哥陶伯和,在当时的社会算得上是高高在上的,樊沈之间的身份地位、经济地位悬殊颇大,然而是什么使沈凤喜轻而易举地吸引了樊家树的心,并使他不顾一切世俗厉害关系而死心塌地地爱上她的呢?是她的样貌深深地吸引了他,家树迷恋的是凤喜身上的那种朴实、单纯清秀的自然美。书中讲到他的一系列心理描写如:“这女子实在可人意,只可惜出在这唱大鼓书的人家,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温柔之间总不免有点放荡的样子。”“等她上学之后,再加上一点文明气质,就越发的好了”,可以看出他对沈凤喜的清纯淡雅的异性之色深深沉醉,他想改变沈凤喜,送她去上学,花钱帮她家的旧屋装置一番,还给她买钢笔、围巾、眼镜,使她焕然一新,更加符合自己的心意。

3.金钱是两人爱情悲剧的导火线

樊沈两人的爱情大多是建立在金钱上的,樊家树用金钱维持着爱情,他能使凤喜得生活过得好一点,也能够不断满足她的需求。她同家树交往乃至最终以身相许,除了因为爱上家树的英俊外表、平等待人、乐于助人的因素以外,更多的是他的财产。如果能够和家树在一起,那她的爱慕虚荣就能够得到满足,也因此助长了她的悲剧性格。樊家树资助凤喜读书时,她不是想着如何抓住难得的机会好好读书,而是在物质上处处与人攀比,多次直接或是间接地要求家树为她买东西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可以看出,尽管樊家树始终以平等待人的态度与她交往,可凤喜却把他们的爱情当做了一场交易,因此她把家树对她的帮助当成了理所当然,物质利益的多少也就成了她衡量爱情的标准。

由上可见,后来她放弃了樊家树的真挚爱情而心甘情愿地委身于集流氓、恶棍于一身的军阀刘德柱自有其必然的性格逻辑。“当迷恋钱财的三叔把她介绍到军阀刘将军家做客时她开始确实有点身不由己的无奈,但当她想到刘将军许的那一串珠子、想到雅琴,一个曾经同自己一样的卖唱姑娘当上军阀情妇后的奢侈生活时,便设想若自己做了一个将军的太太,那种舒服恐怕还在雅琴之上。”[3]这显出沈凤喜内心对虚荣、权势的爱慕,对金钱权贵的向往,这一点成就了她也毁掉了她,让她由原来的唱大鼓变成了女学生,又让她由女学生变成了将军太太,也最终使得她发了疯,以致走向了自我毁灭。沈凤喜的爱慕虚荣及对金钱权势的向往,让我们因她对樊家树的放弃、背叛产生了恨意,也让我们对她在将军府里所受的遭遇感到惋惜。沈凤喜的命运虽然令读者深为感叹,但却是活生生的现实必然。有道是“无情最是黄金物,变尽天下儿女心”,二人的爱情悲剧被金钱演绎的历历在目。[4]

二、雪中送炭的义士与爱憎分明的女侠

1.家树的英俊善良、秀姑的爱憎分明

樊家树虽然出身于富门,但是在他身上没有一点纨绔子弟的影子,他有着英俊的外表,更可贵的是他有一颗善良的心,他平等待人、助人为乐,是正义的化身、是内外美的结晶。当他在天桥闲逛游玩之时,认识了侠义心肠的关寿峰,后来与关寿峰成为肝胆相照的朋友。在关家出现困难时,家树解囊相助,救了关寿峰,这在向来讲仁义的关秀姑看来,樊家树这个人就是个雪中送炭的义士。心里不免对家树渐渐的产生了好感,觉得他跟其他有钱人不同,从不摆架子。作为一个自强大度、机智正义的侠女,秀姑是作者理想中的另一类人物,她没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但她爱憎分明、除暴安良、锄强扶弱,同时又机智正义、心地善良,是善的代表。最让人感动的是她为了自己喜欢的人的幸福,可以放弃自己追求爱情、婚姻幸福的机会,尽力成全他人的幸福,一心为他人着想,宁愿委屈自己。

人人都说爱情是自私的,既然喜欢那就要去争取!但在这一点上,关秀姑并没有想去拥有,而是成全。因为她知道家树心里对自己没有爱情,有的只是兄妹般的感情,知道家树心里只有凤喜。而当凤喜做了刘将军的夫人后,秀姑想方设法地营救凤喜,冒险潜入将军府为二人创造见面的机会。当家树遭到凤喜的拒绝,渐渐将心事转移到她身上时,她却很冷静地将自己从爱情漩涡中拉了出来,因为她知道家树并不是真正喜欢自己。这对一个女人来说是多么的艰难,明明很喜欢,却不能接受。

2.关秀姑——一个深受封建伦理道德束缚的女子

三位女子中,关秀姑是一个旧式女子,她不像沈凤喜那样活泼灵动,也没有何丽娜一样的主动执着。她只是把自己的一片痴情化作肝胆相照、成人之美的行为。关秀姑是在沈凤喜之前认识樊家树的,家树还送了《儿女英雄传》《红楼梦》给她看,不管他是有意还是无意,换做别人,也许早对樊家树眉目传情了。而关秀姑只是在心里想,却不敢说出来,她心里清楚:论门第樊家树是富家子弟,而自己是穷苦的卖艺人;论学问樊家树是大学生,而自己一天学也没上过。在这方面她是自卑的,因为谦卑,她认为何丽娜更适合家树。自己明明是爱家树的,但觉得无论是门第还是学问,自己都配不上樊家树,只有何丽娜才配得上他。说到底还是受封建伦理道德思想的束缚比较深,才会拒绝樊家树的,也使得自己的爱情就这样溜走了。

3.关樊情感道路的关卡:当时社会的男权意识

在当时的社会,物质的占有决定着人的社会地位,影响着人的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造成男女不平等的主要原因是经济问题,其次是文化教育问题,在男权社会当中,占主导地位的男性就是利用经济和文化的优势对女性加以控制。可是中国的男性知识分子在平等了那么多年后却依然没有摆脱这种封建意识:他们不喜欢比自己强的女人。

樊家树虽受过新思想、新文化的熏陶,但他最终没有彻底摆脱传统儒家思想的束缚。关秀姑武功高强、不善调笑、老实仗义,但不是樊家树所钟情的,他钟情的是弱小的需要别人帮助和照顾的沈凤喜。从人性的角度看,每一个人尤其是男人都有搀扶弱小、保护娇小的一种欲望,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彰显自己的强大。樊家树是人当然也不例外,哪怕是他后来转移到秀姑身上,也不是真的喜欢秀姑。所以,樊家树没有和关秀姑走到一起也是必然的,这里面夹杂了太多的社会现实因素。

三、倜傥博学的精神顾问与精神空虚的富家女

1.何丽娜为爱改过自新

樊家树在表嫂乐怡的极力撮合下与何丽娜相识,两人相识后,何丽娜对樊家树一见倾心。然而他们之间却有着难以调和的文化冲突,何丽娜出身于名门望族,出入于上流社会各种场合。樊家树喜欢具有东方文化情调的温柔贤淑的女孩,而何丽娜身上所具有的却是浪漫纵情的西方文化情调。在与家树相识前,其日常生活是极其奢侈得,但人常说:“爱情的力量是伟大的。”这一点在何丽娜的身上得到了成功的验证。

在相识并逐渐接触后,她了解到家树并不喜欢那种花天酒地的生活,也不爱去那些所谓的交际场所,但为了搏得家树的好感,她极力改变自己。渐渐地就很少去那些地方,穿着打扮也尽量做到素净些,可以说,她是真心实意、心甘情愿地为了家树去改变自己。想想看,像何丽娜那样的社会条件,碰到有学问有风度的人的机会是很多的,但她为樊家树几乎全新地改变了自己,甚至到西山别墅隐居了起来,足以看出她对樊家树的用情之深。

2.过多的男女之情与当下的局势之需相悖

时值抗日战争开始,当时整个中国变得动荡不安。各国都在盯着中国这块肥肉,虎视眈眈,准备随时找机会下手,掠夺地盘将其据为己有。

随着国情的进一步恶化,樊家树意识到了自己未来的路不能再这样走下去,认识到自己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满脑子都是沈凤喜,而不顾周围人的安危,做一些没意义的事。跟秀姑一个女子比起来,自己实在惭愧,不该为了儿女私情变得堕落、消沉,应该像秀姑那样承担起拯救国家的重任,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何丽娜虽然爱着樊家树,但她清楚当下的国情,如果自己为了感情而不做一些实际的事,会后悔一辈子的!她在和乐怡告别的时候说:“我想回英国去,完成学业,回去沉淀一下,做一些我该做的。回想从回国到现在这几年里,我却生活在自己的感情圈子里,为一些小得小失感慨释怀,是到了我该清醒的时候了,当初出国留学就是为了完成学业,再回来为祖国效力的。”[5]为了共同的目标,他们二人都到了英国留学,希望能学到一些本领为国家效力。

3.樊家树对沈凤喜的爱灰飞烟灭,何樊终成眷属

何丽娜对樊家树的爱自始至终都没有变过,哪怕是在国情紧迫的情况下,她也把那份爱放在心底,她知道家树在这个时候是没心情去考虑这些的。她相信等抗战胜利后,家树一定会接受自己,于是就这样默默地守候在家树的身边。沈凤喜已离人世,樊沈二人的爱情终将会消失。何丽娜对樊家树的爱,他不是感觉不到的,从一起出国留学,又一起与敌人做抗争,他清楚地感觉到了丽娜的改变。国难当头,何丽娜动员父亲拿出多年的积蓄创办弹药厂,支持义勇军的抗敌斗争,她的爱国主义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樊家树,家树对眼前的这位女子刮目相看,不知什么时候觉得这个女子也蛮可爱的,让人好不喜欢。内心也终于接受了这个一步步为自己而蜕变的女孩。最后,在秀姑的相助下,他们二人终于结为伉俪,也让读者们感受到了些许欣慰,这一对新人经历了那么多波折,终于走到了一起!

综上所述,张恨水的这部小说是以樊家树与沈凤喜、关秀姑、何丽娜的爱情纠葛为主要线索贯穿全文的。从情节上看,整部小说都是在写姻缘。但之所以起名叫“啼笑因缘”,是因为“因”不作“姻”,有“各有因缘莫羡人”之意。人生的悲欢、婚姻的啼笑都不是偶然,都是有因缘的。可见,这本书虽写到姻缘,但用意却不全在于此,作者表达的是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爱情里的纠葛、对错是必然的,一切因缘,随缘。结局樊家树与何丽娜结为夫妻,这不仅诠释了“有情人终成眷属”,而且对我们当今的年轻人对于爱情的理解也有着更深刻的教育意义。

注释:

[1]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第3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

[2]张恨水:《啼笑因缘》,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

[3]谢昭新:《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2000(上)》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4]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第3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

[5]张恨水:《啼笑因缘》,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

(程欣 江苏扬州 扬州大学文学院 22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