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泽文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湖北武汉 430071)
1955-1958年的美泰关系分析
路泽文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湖北武汉430071)
自1947年之后,泰国披汶领导的军政府接受美国的经济、军事援助,加入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体系,与美国逐渐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泰国成为冷战时期美国东南亚遏制战略的重要支撑。然而,1955年-1958年泰国国内政治斗争,促使国内进行民主化改革,引发反美浪潮;同时在国际上中泰关系有限缓和。泰国的改变使美泰关系产生了一定的摩擦。但是在冷战的大环境下,美泰已经建立了稳固的美泰同盟关系。在1958年沙立上台之后,美泰两国重新得到巩固。
美泰关系;中泰关系;披汶炮;沙立民主化改革
在冷战的大背景下,从二战结束之初到1954年东南亚集体防御条约的签订,美国与泰国逐渐建立了稳固的军事同盟关系。然而,1955-1958年期间,泰国民主化改革引发反美浪潮,以及中泰之间关系缓和的趋势明显。在这四年之中,这些转变对美泰之间的关系在何种程度的影响,美国对泰国的这些转变采取了怎样的应对措施等是值得研究的,本文试图对以上问题进行探讨。
二战结束后,随着亚洲冷战的开展,美国急于在亚洲寻找反共支撑点;同时泰国军政府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迫切需要外部的经济和军事援助,各自的相互需要使美泰关系逐渐密切,最终1954 年9月美泰签订了多边的《东南亚集体防御条约》,建立美泰同盟。然而,20世纪50年代中期泰国国内的民主化和中泰缓和却给热烈的美泰关系带来一股寒潮。
首先,泰国国内的政治斗争,促使披汶进行民主改革,引发了反美浪潮。1954以后,泰国政府形成了总理披汶、陆军司令沙立和警察总监炮三足鼎立的政治局势。尤其是警察总监炮与美国前驻泰大使多诺万(Donovan)、CIA关系密切,美国给予炮的警察部队巨大的支持[1]P395。为维护自己的统治,并获得在1957年选举中的胜利,披汶进行民主改革迎合民意。披汶采取各种措施建设民主政治,放松对言论的监管和政党的限制。在这种政治氛围之下,泰国的左翼政党和中立主义者日益活跃。他们主张和平中立,反对泰美结盟,反对东南亚条约组织,要求政府取消《反共条例》承认新中国政府[2]P68。民主化催生了大量中立主义者的文章和左翼政党的报纸,这些报纸无一不对泰国的亲美政策进行批评、攻击。对美国更为不利的是,同样出于为自己赚取政治资本的考虑,炮和沙立也迎合国内对美国的批评,疏远自己与美国的联系。1955年9月炮从美国归来之后,对美国官员说:“尽管警察将继续与美国保持密切的合作,但是,他将要发挥比较次要的作用。”[1]P418原本就与美国关系疏远的沙立在1956年下半年也发起了自己的攻势,开展了一系列公开的反美公众活动。[1]P440国内政治斗争引起的民主化运动,将美泰关系置于舆论的风口浪尖,受到社会各界的口诛笔伐。这种情况成为1955年~1958年泰国社会的普遍现象。
其次,在国外中泰关系出现缓和。泰国方面,如前面所述,泰国的左翼政党和中立主义者的主张之一是与新中国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因此,改善与中国的关系也就成为了三巨头拉拢左翼政党和中立主义者的重要措施。此外,泰国改善与中国的关系也有经济方面的因素。“泰国从美国得到了许多援助,但美国的援助附带有各种各样的条件,例如禁止泰国同社会主义阵营各国进行贸易等,给泰经济造成了不小的损失。”[2]P68中国方面,新中国为改善两国关系做出了积极地努力。中国在日内瓦会议上,根据周恩来总理的主张,中国愿意把任何对反华同盟保持距离的国家当作朋友[3]P261。在万隆会议期间,周总理与泰国外交部长旺亲王进行了交谈,解释了泰国政府关心的华侨国籍问题、傣族自治区问题,为两国关系的缓和打下了基础。[4]P3为迎合国内改变亲美立场,实行中立主义的呼声,披汶、炮和沙立三人都不同程度的支持或默许泰国官员或民间团体与新中国的接触。在政府的半推动下,中国与泰国之间通过缅甸建立了秘密接触渠道,泰国多次派遣经济文化代表团秘密访华,从1956年开始泰国放宽了对中国的出口限制,向中国出口大米、香蕉等,促进了两国贸易的发展。[5]P64中泰之间出现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少有的缓和局面。
泰国国内民主化促发的对美泰关系的批评,和中泰关系之间的缓和,给美泰同盟带来了冲击,美国为了维护自己在东南亚的战略利益,势必会对泰国国内出现的反美浪潮和中泰之间的缓和给以关注,并做出应对。
对于泰国国内出现的反美浪潮以及中泰之间的接触、缓和,美国方面的态度是随着形势的发展而变化的。
1955年8月披汶进行内阁改组,大力排挤与美国关系密切的警察总监炮的势力,而此时美国政府依旧对披汶的民主化改革持有乐观态度。中央情报局局长艾伦·杜勒斯对此时美泰关系有信心。他说:“看来没有理由认为泰国亲西方政策的重大变化迫在眉睫。披汶政权仍把美国的援助和《马尼拉条约》视为泰国安全的主要保证,曼谷正积极地寻求美国援助,推动东南亚条约组织的发展[6]P840。同时,美国也对披汶进行了安抚。1956 年3月,美国国务卿访问泰国,向泰总理、外长等高官申明美国的对华政策不变,不相信泰国改变政策、转变立场的谣传。这次访问让杜勒斯放下心来,他向艾森豪威尔总统报告说,“泰国存在与中共关系更加密切的一些潜在倾向,但被政府所止”,“可喜的是我们的关系更加巩固,而且只要他们认为能够信赖我们,我们就可以继续信赖泰国人。 ”[6]P861
随着泰国国内对美国批评的加强和泰国与中国缓和的推进,尤其是放宽对中国的出口限制,美国对泰国局势的关注与批评增多。1957年2月选举临近,三巨头之间的竞争白热化,国内对美国的批评也更加激烈。例如“沙立控制的报纸,激烈的抨击1956年9月泰国人和美国士兵的斗殴事件,引起了毕晓普大使的强烈抗议,指出如果泰国不制止该报纸的报道,美国将取消美国军队对泰国的访问。”[1]P442同时,美国也对中泰关系的缓和进行了抗议。对于泰国政府不顾美国的立场,于6月决定解除对华非战略物资禁运,美国副大使诺伯特·L·安苏埃茨和助理国务卿罗伯逊均表示遗憾和失望[6]P890。
1957年2月的选举披汶政府选举舞弊,使得披汶和炮成为学生和知识分子的批评对象,而美国也为此受到牵连。与此同时,与美国关系比较疏远的沙立,一直将选举事务交给披汶和炮,从而逃脱了公众的批评,在选举过后的政坛上一枝独秀。沙立支持反美运动的立场和披汶、炮统治地位不稳,使得美国进一步增强了对泰国局势的关注和干预。首先,美国情报局第一次调查泰国对美国的态度,美国现在担心在曼谷的反美活动会使美国失去在泰国的一切[6]P915。其次,选举的“失败”促使三人在亲近左翼和与中国缓和上更加激进。美国大使馆断定泰国政府正默许或者说采取措施同中国实行最低限度的和解,这种趋势的出现更多的是出于一种国内政治的考量。美国认为泰国进一步朝着中立主义的方向变化,将会破坏美国为了防止在泰国周围国家出现中立主义者所作出的努力,可能会削弱美国强化东南亚集体防御体系的努力[6]P916。由此可以看出,美国对1957年以后泰国局势关注和担心进一步加深,并且将局势的发展归咎于泰国国内中立主义的泛滥,打击泰国的左翼势力和中立主义者,阻止泰国政府的进一步中立化,成为美国维护自己在泰国利益的主要措施。
美国接下来的行动是分两个方向进行的,一是针对原来的合作伙伴披汶和炮,另一个则是针对政治崛起的沙立。针对披汶和炮,美国政府和大使通过官方和私人的方式对泰国放映中国电影、访问北京、与政府相关的报纸上刊登反美文章等的做法表示了强烈抗议[1]P454。针对沙立,美国认识到沙立是现在泰国最有权势的人物,有掌握权力的可能,并对沙立掌权后的泰国外交政策进行了评估,面对沙立越来越公开的对美国批评,美国最终仍要做好应对他大幅度调整泰国外交的最坏打算。因此,美国要求大使毕晓普和其外交人员在认为披汶和炮是掌握权力的合适人选的同时,要与沙立保持一种友好的关系[1]P456。
最终1957年9月15日,沙立发动政变,推翻了披汶和炮的统治。尽管围绕着1957年的政变沙立和美国之间有一种紧张关系,但是他们是非常需要彼此的。“虽然美国在南越找到了第二个代理人,但是泰国因为其面积、财富、稳定,依旧是其在东南亚大陆最重要的同盟。”同样,美国对于泰国的发展来说也是同样重要的。“1957年美国的一份情报局的报告指出,如果外界的援助减少或者停止,泰国要么会遇到财政和国际收支赤字,要么不得不急剧减少发展项目的支出,或者遇到这些情况的综合。同样,泰国的军队也严重依赖美国的军事援助。”[1]P463因此,在政变后美国和沙立都清楚地认识到彼此想要保持原有的关系。
然而,左翼势力和中立主义者对美国的激烈批评,和沙立对CIA与泰国警察势力关系的芥蒂依旧是美国和泰国关系和好如初的障碍。鉴于美泰之间存在的这两个问题,美国采取了不同的措施。一方面,向沙立施加压力,迫使其镇压国内的反美势力。1957年9月28日,美国国务院指示毕晓普可以考虑停止对泰国的援助,以增加美国改善政治环境的影响力。[6]P935在10月22日,毕晓普收到的一封电报更是指出,除非叛乱的“毒瘤”被移除,否则美国在泰国将会在泰国面临越来越糟糕的情况,从而在整个东南亚遭受不可挽回的损失。毕晓普被授权让这些人知道美国援助泰国不是理所应当的,美国不会支持一个反抗自由世界,无视共产主义威胁的权力集团。[6]P940另一方面,美国则是对泰国CIA进行了调整,取消了CIA的海上供应局(SeaSupply) 减少对泰国警察的援助。[1]P472美国恩威并施的手段,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美国和沙立之间弥合了分歧,达成了妥协。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后,沙立再次发动政变,并对国内的左翼势力、中立主义者进行了镇压。泰国在沙立军事独裁的统治下实行了更加亲美的政策,美泰关系重修旧好。
综上所述,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出于政治斗争的需要,泰国进行了民主改革,在国内使得左翼势力和中立主义者兴起,对美国批评不断升级;国外则是与新中国进行接触,两国关系有限缓和。泰国这种改变对美泰两国关系产生了一定冲击。然而,这种冲击对美泰关系的影响是十分微弱的。因为,在冷战初期,随着东南亚集体防御体系的建立,美国和泰国之间已经建立了非常良好的同盟关系,泰国从美国那里得到了它所需的经济援助和军事保护,而美国则得到了遏制共产主义苏联和中国的前沿阵地。通过政变上台的军政府从美泰同盟中受益匪浅。两国之间没有根本性的矛盾,更多的是共同的利益。在冷战环境中,泰国把美泰关系作为其安全政策的基石,此次美泰关系的“危机”更多的是内部政治斗争所带来的外交副产品,不可能对冷战时期的泰国军人政府与美国建立的美泰同盟关系构成实质伤害。一旦军人统治集团内部利益重置完成后,美泰关系重新走上了正轨。
[1]Daniel Fineman, The United States and military government in Thailand , 1947-1958 [M]. Yale University, 1993.
[2][泰]黄瑞真.20世纪50年代中期泰中关系从紧张走向缓和的原因[J].东南亚研究.2008,(6):62-70.
[3]Jay Taylor, China and Southeast Asia: Peking`s Relations with Revolutionary Movements[M]. New York : praeger,1974.
[4]张锡镇.中泰关系四十年[J].南亚研究.1990,(2):1-12.
[5]刘连芬.1955年亚非会议于中泰关系的有限缓和[J].中国史研究.2008,15(3):64-65.
[6]FRUS[DB].1955-1957,vol. 22,Washington D.C.: U.S.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1989.
K336.5
A
1672-4658(2016)01-0129-03
2015-11-10
路泽文(1990-),男,山东聊城人,武汉大学历史学院世界史硕士研究生,美国外交史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