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邢地自然景观的文学书写
——邢襄文学论之一

2016-03-02 21:19贾彦国王玉华
邢台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邢台顺德清风

胡 蓉,贾彦国,王玉华

(1.西北民族大学文学院,甘肃兰州 730030;2.邢台现代职业学校,河北邢台 054000;1、3.邢台学院,河北邢台 054001)

古代邢地自然景观的文学书写
——邢襄文学论之一

胡蓉1,贾彦国2,王玉华3

(1.西北民族大学文学院,甘肃兰州730030;2.邢台现代职业学校,河北邢台054000;1、3.邢台学院,河北邢台054001)

邢地历史悠久,范成大、元好问、耶律楚材、李攀龙、归有光、顾炎武等许多文学家游学仕宦、旅居于邢地,倾慕于邢地山水风物,以邢地山水为题材的作品,成就了文学史上不朽的邢襄书写。同时,邢地诞生魏收、魏征、宋璟、张祜、刘秉忠、元明善、顾随等很多知名作家,他们为中国古代文学做出了贡献。

邢襄文学;朴实刚健

邢台地区位于华北平原南部,历史上曾四次建国、三次定都,倚太行而临鸳水,是“邢国故土、襄国故都”。邢台有着悠久辉煌的文化传统,邢襄文学以其鲜明的地域性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在文学研究日益细化,地域文化研究不断深入的情况下,邢襄文学的研究很有必要。在几千年的历史中,邢襄诞生了大批文学家如魏收、魏征、宋璟、张祜、刘秉忠、元明善、顾随等,他们生于斯长于斯,从这里走向全国,以卓越的文学才能创作出家喻户晓的经典之作,如璀璨明珠闪耀在中国古代文学的历史长河之中,名垂青史。

现代邢台在夏商周称邢,上古时期,尧帝曾建都于柏人城,并在此禅位于舜。夏代《禹贡》定九州,邢属冀州。约公元前1525年商王祖乙迁都于邢。前1066年,周成王封周公第四子姬苴(邢靖渊)为邢侯,建立邢国,春秋末期,邢地辗转属晋。战国初,前372年,为赵国之别都,

秦汉三国称为钜鹿郡,前221年,秦代统一,于邢地设钜鹿郡,为全国36郡之一(治所邢台市平乡西南)。公元25年,光武帝刘秀在鄗城千秋亭(今邢台柏乡)登基称帝,建立东汉。

两晋南北朝称为襄国郡,公元312年七月,羯族人石勒统一了北方,定都襄国,史称后赵。石勒修襄国城,城墙可卧牛,故称卧牛城,石勒引达活泉水周流城内。

隋唐宋金时期邢台称邢州,元明清时期邢台改称顺德府(路)。

在悠久的历史中,范成大、元好问、耶律楚材、李攀龙、归有光、顾炎武等许多文学家、诗人倾慕于邢地山水风物,以邢地的潦水、达活泉、野狐泉,鸳水桥,鹊山,豫让桥,清风楼,老八景之一的柳溪春涨等自然景观成为文学题材,成就了文学史上不朽名篇,为邢襄文学留下永久的记忆。

邢字古通“井”,古邢台百泉竞流,故称井方,是著名的水乡。邢台北部历史上曾经有三条河,潦水、达活泉和野狐泉,清朝翰林商盘曾写《古风》一诗,“邢襄绕郭多名泉,野狐达活清且涟。廿载源流忽枯竭,荒塍蔓草埋寒烟”。位于城西北的达活泉(今达活泉公园)、野狐泉(今元庄村西)两泉并流成一条鸳水河,所以邢台又名鸳水。而现在仅存达活泉,被现代邢台人称为“邢台之肺”。明清时期有很多文人赞颂过达活泉,如明朝都御史杨澄《达活泉》:“一泓觱沸漾清秋,守护神功果相不?玉藻深中鸥鸟集,锦鳞跃处浪花浮。”

1251年,城北潦水、达活、野狐三河因堤埝失修,遇雨泛滥,百姓流离失所。邢州太守张耕找来郭守敬,顺利疏浚了邢州北潦水、达活泉、野狐泉三条河道后,又在御路通过处,修建石拱"鸳水桥",从此,城北水路陆路都畅通无阻,农田得到灌溉。元好问的《邢州新石桥记》记载了这件事。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是我国金末元初最有成就的作家和历史学家。元好问多次到过顺德府(邢台),对邢地的地理风物比较熟悉。他的散文《邢州新石桥记》以简洁流畅的风格叙述了元初战乱后邢州水患和修石桥治水的过程,称赞了元初邢州地方官员张耕、刘肃勤于政务,为邢州百姓疏通河道、修建石桥。更为可贵的是,文中记载了郭守敬邢州治水的经过,郭守敬邢州治水的成功,为他日后开凿通惠河提供了实战经验。“州北郭有三水焉:其一潦水;其一曰达活泉,父老传为佛图澄卓锡而出。‘达活’不知何义,非讹传,则武乡羯人之遗语也;其一曰野狐泉,亦传有妖狐穴于此。潦水由枯港行,并城二三里所,稍折而东去,为蔡水。丧乱以来水散流,得村墟往来取疾之道,溃堤口而出,突入北郭,泥淖弥望,冬且不涸。二泉与港水旧由三桥而行。中桥,古石梁也,淤垫既久,无迹可寻。数年以来,常架木以过二泉。规制俭狭,随作随坏,行者病涉久矣。两安抚张君耘夫、刘君才卿思欲为经久计,询访耆旧,行视地脉,久乃得之。经度既定,言于宣使,宣使亦以为然。乃命里人郭生立准计工,镇抚李质董其事。分画沟渠,三水各有归宿。果得故石梁于埋没之下,矼石坚整,与始构无异。堤口既完,潦水不得骋,附南桥而行。石梁引二泉分流东注,合于柳公泉之右。逵路平直,往来憧憧,无蹇裳濡足之患,凡役工四百有畸,才四旬而成。择可劳而劳,因所利而利,是可纪也。”这篇散文体现了元初散文纪实性的特征,具有典型意义。

位于今邢台市内丘县鹊山,历史上因名医扁鹊而著名,元好问家乡在山西太原秀荣,今山西忻州市,元好问从山西到山东东平,多次路经此地,并留下诗篇赞颂鹊山美景,《赋邢州鹊山》“去时唐山道,遥望鹊山背。今朝西北看,奇秀益可爱。苍茫失层叠,解驳见萦带。浮云自来去,尽巧宁变坏。吴妆入小笔,隐隐拂残黛。”这首是从东平返回的诗。由太原往返东平,次来去都经过这里,去年往东平,取道唐山(今邢台市隆尧县),唐山在鹊山北面,仅见鹊山之背;今年由邢台取道,邢台在鹊山东南,故称“西北看”愈见奇秀也。遥望鹊山苍茫,浮云变幻,象时隐时现的带子环绕在鹊山之上,整个鹊山犹如女子妆容,正在拂去残黛。意象精巧,笔触细腻。

战国时期,赵都信都(邢台)北五里建有一座石桥,名“五里桥”。晋国义士豫让为报主恩涂漆吞炭,藏在桥下,伺机刺杀赵襄子。三次刺杀行动失败,面对赵襄子自杀于五里桥上,人们感念豫让忠义凛然、以死报主的精神,把五里桥改称“豫让桥”,也曾称之“国士桥”。豫让成为“赵燕慷慨悲歌之士”的代表人物。《邢台县志》详细记载了豫让的事迹。豫让桥从此成为名胜,世代流传,至今仍是107国道必经的桥梁。唐代诗人胡曾,邵阳人,为官多年,历览各地历史遗迹,有《咏史诗》三卷。作《过豫让桥》一诗:“豫让酬恩岁已深,高名不朽到如今。年年桥上行人过,谁有当时国士心。”明万历十八年,邢台县知事朱诰修建了豫让祠,祭祀香火不断,豫让桥是明清许多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陈维崧 (1625~1682)清代词人、骈文作家,字其年,号迦陵。宜兴(今属江苏)人,参与修纂《明史》,与朱彝尊并称“阳羡派”词领袖。路经邢台时写下《南乡子·邢州道上做》:“秋色冷并刀,一派酸风卷怒涛。并马三河年少客,粗豪,皂栎林中醉射雕。残酒忆荆高,赵燕悲歌事未消。忆昨车声寒易水,今朝,慷慨还过豫让桥”。这首词气魄宏大,风骨挺拔,洞察古今,神思飞扬,议论抒情纵横千里,集中体现了陈维崧豪迈奔放的词风。

清乾隆十五年 (1750年),顺德知府徐景增重建鸳水桥和鸳水亭,距离豫让桥很近,故称“豫让前桥”。作《鸳水亭记》《鸳水桥记》二记,文中记载:“与僚属循行郊野,见新辟稻畦环青送碧,居然乐土矣。顾孑孑干旌无憩息所,仅得废寺小留。”郊游野外,稻田碧色,一望无际,旷野寂寥。昔日之邢州自然景观,令人神往。

清风楼是邢台的文化标志,现位于邢台市旧城中心,府前街北端。清风楼原坐落于府衙前,为府衙的组成部分。清风楼始建年代不详,据《顺德府志》记载,清风楼“建自唐、宋”,后因战乱等故被毁坏。明朝宪宗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邢台知府黎光亨不惜巨资重新修建。重建后的清风楼具有典型的明代建筑风格,为重檐歇山式结构,楼高7丈余,下面砖石筑台,上面斗拱飞檐,气宇轩昂,庄严雄伟,是当时城区的最高点。陈音(1436年-1494年),字师召,福建莆田人,天顺八年(1464年),登进士,改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翰林院侍讲。陈音的《清风楼记》一文中,记叙了明代成化年间重修清风楼的经过,为邢台的历史文化留下宝贵文献资料,文中描绘了立足清风楼上所见所感,登楼远望,春夏,云天壮阔,远山如黛,鹰击长空,水天一色;秋日,十里荷花,风送花香,槐荫垂杨,若隐若显;冬日,松柏傲雪独立,群山冰冻如玉。陈音不惜笔墨,雕琢铺陈,华美明快的字里行间流露着对清风楼,对邢台山水的热爱之情。“是楼也,高凌霄汉,俯绝尘埃,远近川泽之胜,举在指盼间,维时淑气方熙,群翎奏巧,嘉禾葱郁,远山如黛,画景舒长,云踪出岫,槐柳垂阴,芰荷歆馥,玉露方浓,银蟾万里,鹰鹜高飞,水天一色,疑寒冱冻,竹松晚翠,积雪未消,列峰堆玉,四时万景,纷翠毕陈,”(《清风楼记》)。

据《顺德府志》记载,明代尚书李京,曾担任顺德府正员,撰文记录了当时清风楼上所见的景色,“郡城内有楼焉,高十余丈,俯视城内外,望十五里远。西山爽气,入窗牖栏楯间,日夕万家烟火,如缕如织。城南七里河如带,百泉、达活泉如雨落星湾。鼓钟其上报晨昏,为郡谯楼。进府署由楼下行。建自唐宋。”李京还作诗表达对清风楼的喜爱,《郡楼晚眺》:“百尺丽谯不记年,千家灯火夕阳天。登临平讶乾坤合,荡漾低看日月悬。帘卷行山来暮景,窗开陆泽起寒烟。钟声报漏仍高望,夜气苍茫北斗边。”明代黎永明也留下了对清风楼的歌咏,《清风楼》:“人海红尘丈五深,夜来才息晓相寻。清风独在青宵外,故作层楼共古今。”

在悠悠历史长河中,一些著名的文人或任职邢台、或学习于邢台、或旅居邢台,他们寓居邢台期间,与邢台山水风物结下不解之缘,洪迈、李壁、范成大、耶律楚材、李攀龙、归有光、顾炎武等众多文学家,怀着对邢襄大地的深厚感情,倾情书写了邢襄文学的辉煌篇章。

公元12世纪,金兵南下,邢地遭受战乱,宋金南北对峙期间,邢地处于金统治区,洪迈、范成大、李壁等南宋官员北上出使金国路过邢地,记录了对邢地对故国的一片深情。

洪迈(1123—1202),南宋饶州鄱阳(今江西)人,号容斋,南宋著名文学家。这首诗是诗人出使金国路过邢州,想到邢州的古今沧桑之变怅然赋诗。《过邢州诗》:“蕞尔邢侯国,巍然昭义军。未能为晋重,忽已被梁分。壤沃连三郡,时移出四君。苍茫怀古意,群丑漫纷纭。”

李壁(1159-1222),字季章,号雁湖,又号石林,眉州丹棱(今属四川)人。南宋礼部尚书,拜参知政事。开禧元年(1205年)李壁出使金国贺生辰时,路过邢州(邢台),故土沦丧而无力光复,深为惭愧,《过邢州》:“北地霜重九月寒,驰裘破晓上征鞍。也知骨相非麟凤,惭愧州人向掌看。”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平江吴郡(郡治在今江苏吴县)人。南宋诗人。曾出使金国路过邢州。《邢台驿》“太行东麓照邢州,万叠烟螺紫翠浮。谁解登临管风物?枯荷老柳替人愁。”枯荷老柳指邢台的柳溪春涨景观,是老邢台的邢州八景之一。一个“愁”表达了对邢州陷入敌手的忧虑。

金元之际,邢地成为华北军事重镇,文化中心。

耶律楚材(1190年—1244年)字晋卿,号玉泉老人,法号湛然居士。初仕金,1215年,燕京陷落,跟随忽必烈,征战四方。金元之际文学家,旁通天文、地理、律历、术数及释老、医卜之说。耶律楚材曾出家邢州(邢台),拜邢州净土寺万松行秀为师,景贤为其在邢州时结交的朋友,龙冈,古代邢台别称龙冈。耶律楚材在邢州参禅数年,对邢州感情深厚,耶律楚材曾随从成吉思汗和窝阔台远征四方,写下了大量诗歌,其中有多首诗是寄给邢州师友景贤的。如:“龙冈漆水两交欢,纵意琴书做老闲”、“多谢龙冈怜老隐,新诗酬酢路无悭”(《寄景贤二首》),“自从一识龙冈老,余子纷纷不足云。”(《和景贤》),“此身未退心先退,独有龙冈识我情。”(《用李德恒韵寄景贤》)。

李攀龙,明代文学家,前七子之首,曾任顺德府知府,任职期间写下《于郡城送明卿之江西》“青枫飒飒雨凄凄,秋色遥看入楚迷。谁向孤舟怜逐客,白云相送大江西。”视角由顺德府治所(河北邢台)转换到江西,展示的意象由近而远:楚天秋色,一片迷茫,离别的哀怨流转在字里行间。嘉靖年间,严嵩专权,兵部给事中吴国伦也因此受到牵连,贬谪至江西按察司知事,李攀龙于顺德府作此诗为好友吴国伦送行,表达对朋友的挂念和对权奸的怨愤之情。

归有光 (1506~1571年),字熙甫,别号震川,世称“震川先生”,江苏昆山人。曾任顺德府通判。1568年秋季作者自吴兴调到邢州任副职,第二年夏季五月到任,主持郡里的马政,管畜牧及采购马匹。马政无事可做,只是收接转发太仆寺的文件而已。归有光自比白居易,身处逆境却能坦然自乐。文中谈自己在顺德府(今邢台市)的起居生活,“余自夏来,忽已秋中,颇能以书史自娱。顾衙内无精庐,治一土室,而户西向,寒风烈日,霖雨飞霜,无地可避。几榻亦不能具。月得俸黍米二石。余南人,不惯食黍米,”文章短小精炼,围绕自己与白居易的共同经历抒发被贬官的心情,重点突出,对于邢州生活的琐事,只做了简单描述,详略得当,不愧大家之作。

唐朝末期,河北一带藩镇割据,唯有邢州地区听从唐王朝,是中央在河北地区能唯一控制的重镇,朝廷重兵驻守邢州,建立昭义镇节度,稳定北方局面。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顾炎武在其《邢州诗》中,叙写邢州在唐代的重要性,千百年沧桑之后,旷野悲风,令人感慨万千:“太行从西来,势如常山蛇。邢洺在其间,控压连九河。唐人守昭义,桀骜不敢过。凭此制山东,腹心实非他。事已遡悲风,芒然吹黄沙。乞食向野人,从之问桑麻。”

邢地自古民风敦厚,尚忠义,少尖巧,正如《顺德府志》所载“邢州土厚水甘,人物产于其间者多实少浮,民俗淳厚,人心古朴。质厚少文,气勇尚义。丈夫相聚游戏悲歌慷慨。男勤耕稼,女修织纫,急公后私,尚于周恤,燕赵慷慨之风犹存。”与这种民风相应,邢襄文人具有重情尚实、豪迈慷慨的气质,邢襄文学呈现出一种质朴少文,慷慨重气,情感浓郁,粗犷质实的风格,是燕赵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尧舜到汉唐,从宋元到民国,邢襄文学刚健劲拔、朴实尚气、慷慨悲歌的风神一以贯之,血脉相承。无论是出生成长于邢地的魏征、刘秉忠、顾随等作家,还是旅居游宦于邢地的耶律楚材、李攀龙、归有光等,无不沾汲邢襄文化朴实尚义的凛然之气,成就了中国文学永久的记忆。

[1]徐景曾.顺德府志[Z].乾隆十五年(1750)刻本.

[2]窦景燕.邢台县志[Z].道光七年(1827)刻本.

[3]耶律楚材.湛然居士文集[Z].四部丛刊本.

[4]元好问.遗山先生文集[Z].四部丛刊本.

I206.2

A

1672-4658(2016)01-0024-04

2015-08-25

胡蓉(1969-),女,河北邢台市人,西北民族大学在读博士,邢台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古代文学.

猜你喜欢
邢台顺德清风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邢台分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邢台分行
7.1声道定制影院+KTV案例 顺德华侨城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邢台分行
9月,清风送爽 高远辽阔
世界美食之都——顺德
游邢台动物园
Ways to improve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in China’s rural area
携清风一缕,叹浮生轻狂
清风沐竹,忽而今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