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彦,宋素敏
(邢台学院,河北邢台 054001)
河北柏乡开发利用汉文化资源的思考
王秀彦,宋素敏
(邢台学院,河北邢台054001)
河北柏乡,曾是东汉开国君主刘秀的登基之地,中兴汉室之所,由此衍生的以汉牡丹传说为代表的诸多民间故事在这里世代相传。近年来,地方政府着力打造“汉牡丹”文化品牌,并欲以“刘秀与柏乡”这一课题为突破口,致力于对汉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现就这一问题,谈两点个人看法,权作抛砖引玉,求教方家。
柏乡;刘秀;登基;汉文化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文化社会功能认识的不断加深,发掘和利用传统文化资源,以发展地方文化产业,创造现实的经济价值,日渐成为一种社会潮流。
柏乡,虽是蕞尔小县,但是这里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历史文化资源相当丰厚。既有大量的文化遗存、遗风遗俗及历史传说,也有被载入史册的诸多事象。
其中,刘秀在此登基称帝一事,是关乎中国历史的重大事件。《东观汉记》、《后汉书》、《资治通鉴》等史籍对此均有明确记载:公元25年,刘秀在诸多将领拥戴下,于鄗(今柏乡固城店)南千秋亭五成陌筑祭坛,六月己未日于此即皇帝位,建元建武[1]。就此揭开了东汉历史的序幕。
而以刘秀转战此地为背景而流传下来的汉牡丹传奇,则是地方上最具影响力的历史传说。汉牡丹历2000年岁月风霜,至今年年花开。其美丽的传奇故事在这里世代相传,妇孺皆知。
两者都发生在“允冠百王”[2]的东汉开国君主刘秀身上,所以,这应该是地方政府欲以率先发掘汉文化资源,构建汉文化体系的缘由。
百姓口碑中,牡丹仙子护主救驾,可谓是厥功至伟,不然,哪来刘汉王朝的复兴和随后197年国祚的延续?作为国色天香的百花之王,这几株牡丹花,不嫌扎根之处地方偏狭,任斗转星移、世事沧桑,从未挪移半步,年年如期地花开花落。其坚韧的生命力和异地不活的特点,契合了传统社会中民众的部分心理和价值观念,就此被蒙上了神秘的色彩,寄予了美好的想象,并在世代绵延的传颂中不断地被添加和渲染,逐渐成为一方百姓心目中极富灵性的神花。汉牡丹传说也就此成为一方通俗文化的代表。
得益于地方上有识之士的大力宣传和推动,以及地方政府的积极扶持,汉牡丹传说已经由原来的仅在一方百姓中口耳相传、津津乐道的民间故事,一跃而为当今柏乡的形象代言和国内知名的文化品牌!
旧志、残碑记载:花高八尺,枝粗如椽,谷雨前后,鲜花盛开,同株异花,花大如盘,红白相间,溢香满园,来往游人,络绎不绝。[3]而今,汉牡丹更是名声在外。每逢花开时节,几经扩建的偌大牡丹园内外,游人如织,摩肩接踵。接连举办了四届的汉牡丹节,不仅扩大了柏乡的知名度,而且已经给地方上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
但是,汉牡丹传说毕竟仅是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的一部分,需要相关史实的支撑,否则,形同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必不能走得长远。而其史实依据在柏乡本是有据可查的。这里作为光武登基之处、汉代中兴之地、赓续之所,已是不争的史实。再有,刘秀本人具备很多带有普世价值的优秀特质,且东汉王朝,还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等等。这些史实的发生,以及相关的信史记录,均是上天对柏乡的眷顾,历史给予我们的宝贵文化资源,都是可以开发利用的。
在开发利用历史文化资源过程中,分别代表通俗文化的历史传说和高雅学术文化的史实(或者说信史记录,史实文本),既各有自己的受众群体和利用发展空间,彼此之间又是一种互补关系。前者可以利用其通俗性、大众性特点,为历史知识的普及搭桥铺路;而后者的谨严和真实,又可以纠正传说文本中对历史的误读,防止以讹传讹。比如,汉牡丹传说中,提到的“王莽赶刘秀”,实则是“王郎赶刘秀”的讹传。适时的加以纠正,便可以达到普及历史知识的目的。如果将柏乡的汉文化构建比作一个整体的话,那么二者就是其两翼。惟有两翼并举,才能维系平衡,相得益彰。既能凸显地方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增强文化的质感和层次感;同时,有真实的历史做积淀,汉牡丹为代表的历史传说中的文化内涵和品位也会大幅度提升,从而能够更加的源远流长。
此外,文化的发展也受其自身客观规律的制约,即每一时期的新文化都是在对前期文化批判、继承基础上创新和发展的结果。而其中代代相传的文化精华,又是以真实历史为根基的。所以从尊重文化发展规律的角度看,发展地方文化产业的目的,绝不是单纯地追求眼下的经济效益,它更有文化传承的责任在其中。这就要求我们在挖掘和利用历史文化资源的时候,正确认识历史史实和历史传说的关系,二者并重,使其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既可以收到现实的经济利益,又能够使优秀的文化得以传承、文明得以延续。
如今,汉牡丹做为地方文化的品牌,业已名闻遐迩,而对其所依附的刘秀在柏乡活动真迹的重视及研发,则明显滞后,未免有舍本逐末、轻重倒置之嫌。因此,在把汉牡丹文化产业做大做强的基础上,我们应该弥补以往工作中的不足,加大科研方面的力度,以汉光武柏乡登基的史实为切入点,以刘秀和东汉初年的历史为中心开展工作,从而为汉文化构建工程提供更充分而可信的历史资料,为普及历史知识、传承优秀文化服务。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之称道刘秀“三代之下,允冠百王”;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也说:“在中国两千年左右的历史上,比较值得称道,能够做到齐家治国的榜样,以我个人肤浅的认定,大概算来,只有东汉中兴之主的光武帝刘秀一人。”[4]。
作为古代明君的代表,刘秀成为当今很多地方文化产业建设中的招牌:始建于公元50年的、河南孟津白鹤镇的刘秀陵,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今成为洛阳北线著名的旅游胜地。前几年,刘秀后裔曾与帝陵景区签署合作开发协议,欲以投资10亿,对景区作进一步开发;[5]河南南阳与湖北枣阳就刘秀故里长期相争。河南南阳于2012年10月20日成立了刘秀研究会,组织开展刘秀文化的学术研究和交流,加大观光旅游业投入力度,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和繁荣;[6]而襄阳将“千年帝乡,智慧襄阳”作为城市品牌口号加以宣传[7]。其下辖的枣阳市更拟投资20亿打造东汉文化城,其主题公园、影视基地、汉代建筑群等成为了城市的新地标[8];河南叶县昆阳大战所在地,地方上对东汉明帝时建造的刘秀庙加以修葺、扩建,成为一方旅游胜地;河南偃师作为东汉洛阳旧城遗址,当地人也在致力于汉魏故城的修复;山西陵川的王莽岭,相传是王莽剿灭刘秀时,曾在此安营扎寨,当地据此演绎出许多关于刘秀的传说,将山川雄奇的自然风光赋予了人文历史的内涵,如今是国家级4A风景区,拥有八个头衔、五大传说、一大奇迹,[9]是山西、晋中地区的旅游招牌;浙江武义凭借关于刘秀在此的一些传说打造出刘秀垄风景区……
反观柏乡,与刘秀史迹密切关联的古鄗城、千秋亭、五成陌、光武庙等历史遗迹现状如何?有哪些抢救性措施?成效又几何?历史上曾经占地千余亩的古鄗名城,而今惟外城东南角留下一段长约50余米,高约3米的残破城墙,状如土坡,淹没在庄稼地里。在赵辛公路的十五里铺村段路西的一废弃砖窑处,竖有一通书写着“千秋亭遗址”几个大字的石灰碑,标明这里便是刘秀登基即位之所在!只有“刘秀砍倒石人问柏乡”传说中,那个身首异处的石人,和几通与光武庙相关的石碑,集中保存在汉牡丹园碑林处,还算是得到了相对妥善的管理。
“王者不可鉴,来者犹可追”,地方政府正着力弥补以往工作中的偏颇。县级有关部门利用先期打造的汉牡丹文化品牌为平台,已经连续四年举办“汉牡丹文化节暨‘刘秀与柏乡’”学术研讨会,先后邀请到以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会长王子今先生、河北省历史学会秘书长秦进才教授为代表的数十名国内知名汉史专家和文化学者,汇聚一堂,大家分别从史学、文化学角度讲述刘秀转战河北、柏乡登基等重大历史事实,探讨柏乡作为东汉王朝起点的重大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为柏乡汉文化建设建言献策。这无疑是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和良好开端。
我们认为,在文化建设过程中,除了要请进来,邀请专家学者帮助我们出谋划策、提供学术上的支持和建设素材外,还要能够走出去,即到旅游文化产业做得比较好的地方实地考察,以便汲取其工作中的创新经验,打开工作思路。当然,更需要我们开动脑筋,勤于思考,积极寻找一些切实可行方案,努力建设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比如:
首先,要找准自己的资源优势并从此入手。柏乡汉文化资源不可替代的唯一性就是刘秀登基之地,东汉历史大幕开启之所。且刘秀登基时的祭坛修建和告天仪式,为后世帝都的天坛设置与皇帝郊祭礼制奠定了基础。因此,在设计规划时,不妨将古鄗城、千秋亭、五成陌等遗迹、遗址及刘秀斩石人的历史传说处,做出鲜明标示,并进行修复或复建工作,对当初祭坛的建造规制、登基、祭天的仪式等历史内容做一复原;同时,建造汉文化主题园区,将与刘秀相关的、或者具有汉文化明显特征的资源精华汇于一处,方便游人集中观赏和识读;此外,在宫殿、庙堂、园林、广场的建筑材料、建筑设计等方面尽可能采用汉代风格。集中园区与分散遗址景点合理布局,既体现主次有别,又彼此配合,使人走进柏乡,马上能意识到柏乡在汉代历史上的地位,并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浓浓的汉文化气息。
其次,对刘秀及相关人物史迹进行发掘利用。刘秀堪称中国古代帝王中的奇才,创造了历史上帝王中的多个之“最”:
历代流传下来关于他的诗词歌赋数量之多,恐怕位居诸位皇帝之首。内容多是人们从不同角度对他加以缅怀和歌颂,其开明君主的称谓并不虚妄。其中,关于汉光武与柏乡、柏乡汉光武庙的诗篇,今天可以考见的还有很多。
他是太学生出身,可谓学历最高的皇帝。历史上很多成语,如“置之度外”、“有志者事竟成”、“克己奉公”、“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披荆斩棘”、“疾风知劲草”、“旗鼓相当”、“差强人意”、“得陇望蜀”、“北道主人”、“敝帚千金”、“乐此不疲”、“攀龙附凤”等,要么由他创造,要么跟他的言行有关。这说明他不仅有文化,而且创造并丰富了文化。
此外,刘秀是皇帝中用情最专一的,他与阴丽华的爱情故事被传颂至今;他还是最会用人、且不杀功臣的皇帝,和臣僚的关系处理的最好;他也是文治武功兼备的皇帝,文能安邦治天下,武能领兵冲锋陷阵,以弱克强,反败为胜……
如果能够将刘秀的史迹和传说结合起来,恰当地运用到汉文化的构建过程中,比如,可以将与他有关的诗词、成语、传说故事等,以雕刻或壁画等艺术形式加以展示;以其经历和传说为素材,进行影视戏剧作品的创作等。这不仅能丰富我们的旅游资源,提升经济效益,又可以达到文化传承的目的。
再次,不断深化对两汉之际、东汉初年、东汉时期的历史文化内容的研究探讨、发掘利用。相信随着研究领域的拓宽和层次的加深,还会有很多新的科研成果出现,而这些都可以作为资源,应用于我们的汉文化产业建设。
当然,所举之例,仅属个人拙见,且零碎而不成系统。要真正将文化建设的规划布局做到位,还需要领导者和相关职能机构给予高度重视,善于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做长期规划。祈愿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柏乡汉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和重建工作早见成效。
[1]范晔.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第一(上) [M] .北京:中华书局,1965;吴树平.东观汉记校注·卷一纪一·世祖光武皇帝M.北京:中华书局,2007;司马光.资治通鉴·第四十卷汉纪三十二世祖光武皇帝上[M].北京:中华书局,1956.
[2]王夫之.读通鉴论·卷六光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3]牛宝善.柏乡县志·卷十史事、轶闻、志余[M].北平:湘记中西印书局,1933.331-332.
[4]南怀瑾.原本大学微言·齐家治国、当家治国的原则[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5]李朝栋.刘秀后裔宗亲投资10亿开发河南孟津汉光武帝陵景区[EB/OL]. http://Chinanews.com,2011-10-5.
[6]李佩佩.南阳市南阳刘秀研究会成立[EB/OL]. http://news. 01ny.cn,2012-10-22.
[7]童光辉,李骐峻.我市正式启用城市品牌口号——千古帝乡智慧襄阳[EB/OL]. http: //xfwb.hj.cn,2014-07-03.
[8]李晓军,付宏才.枣阳将建东汉文化城[EB/OL]. http: //hj.cn,2011-09-03.
[9]百度百科.陵川王莽岭景区[EB/OL]. http: //baikebaidu.com.
G127
A
1672-4658(2016)01-0018-03
2015-07-27
2015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项目批准号:HB15SH005
王秀彦(1967-),女,河北柏乡县人,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历史系,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