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祥祥
(作者单位:辽宁工业大学文化传媒学院)
政务微信对突发事件的影响力研究——以锦州政务微信为例
纪祥祥
(作者单位:辽宁工业大学文化传媒学院)
本文以锦州政务微信为例,对政务微信在处理突发事件过程中的优势及不足进行分析,并探讨如何提高政务微信应对突发事件的影响力。
突发事件;政务微信;影响力
2015年8月31日11:30分左右,锦州市发生一起恶意砍人事件,造成至少8人受伤,该男子随后逃离事故现场,不知去向。公众号“锦州警方”在当天15:19分发布微信【警情通报:我市古塔区发生一起报复伤人案件】,9月2日22:50分犯罪嫌疑人被抓捕归案,“锦州警方”于9月3日00:21分发布微信【警情通报:持刀行凶犯罪嫌疑人王辉落网】。在此次事件中,“锦州警方”及时发布事件进展及警方抓捕情况,不仅发布时间先于当地纸媒,也早于新浪、网易、新华等网络媒体。
在这起事件中,我们看到了“锦州警方”在处理突发事件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但其表现出的不足也不容忽视,本文以“锦州警方”“锦州发布”为例,对政务微信在突发事件处理中的影响做进一步分析。
1.1及时性,保障公民的知情权
微信在数据传输方面的优势使政务微信能够在第一时间将信息发布出去,尤其是在一些突发事件中,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及时发布、更新事件的进展情况。上文提到的“锦州警方”,在事故发生后的“黄金4小时”内,及时披露了事件的最新进展,包括伤员救治、事故原因调查、犯罪嫌疑人基本情况等,推送消息阅读量达到10万余次,有效抢占了舆论的引导权。
1.2权威性,避免谣言广泛散布
锦州市恶意砍人事件发生后,一时间微信、微博信息爆发,关于事件伤亡情况众说纷纭,伤者身亡的消息不绝于耳。“锦州警方”充当了市公安局的新闻发言人,及时发布事件进展情况新闻,信息不再借助于“第三方”媒体而是直接由权威部门来发布,避免了信息在多次传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遗漏和差错,有效制止了谣言的扩散,更增强了信息的权威性和针对性。
1.3便捷性,方便公民获知信息
政务微信的投入使用成本低,一般不需要专门的采访、编辑团队。对于用户来说,只要在开通微信的基础之上添加政务微信公众号,就可以获得其推送的信息,不需要下载额外的插件或是产生附加的费用,这些都极大地促进了政务微信在公民群体中的推广和使用。
2.1更新速度较慢
以“锦州警方”为例,自2015年7月8日-10月1日,共发布消息15条,平均每五六天才更新一次。对于锦州市恶意砍人事件,除了在事件发生的当天下午即8月31日发布一则警情通报,直到9月3日00:00才再次更新微信,发布犯罪嫌疑人被抓捕归案的消息,期间没有任何后续消息发布。这期间有关犯罪嫌疑人是否被抓捕以及逃窜方向的谣言大范围传播,造成市民恐慌,导致夜间的锦州宛若空城。
2.2缺乏互动交流
对于大部分政务微信而言,只是负责将相关消息推送到关注其公众号的用户手中,大都停留在“媒体型”的功能定位上,远没有达到“沟通型”以及真正的“服务型”功能。即使有些政府公众号,如“锦州发布”开辟了专门的《微互动》栏目,用以征求发展建议,倾听百姓呼声,但在实际运行中,也出现答复不及时或是反馈缺失的现象。
3.1实现与政务微博的“双微”联动,提高政务微信的使用效率
相较而言,微博是以内容为核心的,更多用来发布信息,微信则更多用于交流和互动,因此,行政机构应该尝试将微博与微信联合起来,打通二者的运营通道,利用政务微博的信息优势和政务微信的沟通优势,更好地传递权威声音,服务百姓生活。
3.2完善政务微信监督问责机制
自2014年10月起,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定期发布“全国政务微信影响力排行榜”,政务微信开通和使用情况已经被纳入了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这些措施有效促进了政务微信的使用。但对一些突发事件,地方政务微信在事件的跟踪报道和谣言应对等方面明显表现出不足,缺乏有效的监督问责机制。
有学者认为,“微信政务实际是‘互联网+政务’一种最典型的体现,也是我国服务型政府在‘互联网+’的时代之下,扩大公民的执行权、参与权与执政权的体现”,除了信息公开职能外,政务微信还应探索发挥其更多的服务和管理功能,尤其在面对突发事件时,更应发挥好政府的“自媒体”功能,实现其服务公民的价值指向。
[1]张志安.政务微博与政治微信:传承与协同[J].新闻与写作,2014(12).
[2]张建松.政务微信的社会影响与传播策略研究[J].新闻知识,2015(1).
[3]樊星.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务微信角色研究-以“上海发布”为例[J].品牌,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