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玉辉
(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中学)
普通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
朱玉辉
(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中学)
自新课改以来,“有效教学”的观点渐渐进入学者们研究的视野,如何建立有效的课堂成为教育工作者重点关注的问题。长期以来,我国的课程教育只注重老师“传播”与“讲解”的环节,而忽视了学生有效接受课堂内容的环节,从而导致课堂教学无效与低效的结果。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分析了导致普通高中语文课堂无效这一现象的原因,并提出一些改善这一现象的方法与策略。
高中语文;有效性;策略
现如今,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播对国际的影响也备受人们关注。语文教材经过多次改编,集中华优秀文化于一身,尤其是高中语文教材中包含大量的对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的讲解。因此,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不仅有利于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播,更对祖国下一代栋梁的语文素养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普通高中语文课堂存在诸多的问题等待解决,距离有效课堂教学差距甚远。
1.大多数高中语文老师教学目标模糊,过分注重形式
长期以来,人们关注教师多于关注学生,使学生的主动性得不到发展,而老师迫于“升学率”的压力,只关心学生的成绩,忽视学生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的发展。
2.高中语文教师过分追求新潮教学模式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大都遵循一个原则——因文而定,因课而改,因时而变,即不拘泥于某种教学方式,重点是传达出课程中的精髓,让学生学有所得。但是,近年来随着“名师讲堂”受到大家的追捧,一些高中教师将注意力集中于模仿,忽视对课程内容的钻研,使整体教学脱离课堂实际情况与学生的接受能力。
3.过分使用“多媒体”课件,课堂整体“华而不实”
多媒体的发展是教育史上一项革命式的进步,但是一些老师过分依赖于多媒体等教学设备,追求课件的华丽与精美,缺乏对课堂教学的设计,让高中语文课堂在喧闹中丧失了思考。
1.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生活和开展课外阅读,积累语文素材
语文源于生活,生活为语文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积极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在生活中积累大量的素材。在普通高中语文学习中,最让学生头疼的可能就是写作,学生缺乏对生活的了解,写作素材匮乏,因此让学生感受生活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非常重要。
另外,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课外阅读也是积累语文素材很好的方式,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阅读一些课外读本,如爱因斯坦等大科学家的人文随笔、于丹《论语心得》《论语通译》等,或者莫言的《丰乳肥臀》、张爱玲的《金锁记》等小说。在我国,高中生的课业压力非常大,尤其在我国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生学习的目的只是取得好的考试成绩,没有时间去考虑课外阅读,觉得课外阅读太浪费时间,从长期来看这是错误的观点,阅读是增加学生阅历成本最低、最捷径的方式,因此学生要积极增加自己的阅读量,提升自我素养。自觉阅读和动笔阅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也可以让学习学会自我思考,养成动手能力,这都是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2.教师要用心指导学生笔写生活,提高写作能力
“笔写生活”是语文学习很重要的阶段与能力,用笔写下对生活的感受、对时事的见解、对社会现象的看法,这不仅可以提高语文写作能力,对培养语文素养具有很大的帮助。于漪(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曾经说过:“作文不仅仅是一种写作技巧,更是一种表情达意的手段。要做好文章,首先要在做人上狠下功夫,即内心必定要充实,人生必定要有所追求。”老师鼓励学生笔写生活,不仅可以督促学生加强语言积累,开阔个人视野,引导学生认识生活、认识社会和感悟人生,在生活中培养多观察、多思考的习惯,养成独立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自我独立的思想与理想。同时,老师也可以在某一课时学习结束后让学生写一些自己学习的感悟,而不仅仅是简单地完成教学任务、讲解考试重点。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必修2中《我有一个梦想》一课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了解文中所讲的梦想所包含的意义与文中人物的影响,更要让学生明白自己的梦想是什么。教师可以在这时让学生想想自己的梦想,这对学生的发展很重要。在普通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不仅要教会学生基础的语文知识点,更要在做人方面给予学生指导。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为一种理念不能只停留于学者们的研究,教育工作人员更要将之运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高中语文课堂变成有效的课堂和高质量的课堂。
[1]梁伟业.普通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的理论与实践[D].陕西师范大学,2008.
[2]许高明.新课程背景下的普通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及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6.
·编辑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