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体育学院 曹晨曦
体育现代化背景下高校武术教学策略研究
苏州大学体育学院曹晨曦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物质文化需求日益增长,科学技术、文化教育高速发展,过去高校体育课程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逐渐跟不上体育现代化的潮流,这要求高校体育教学的模式做出和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的变革。而中华武术作为体育运动的一部分却不仅限于它竞技的意义,作为我国的国粹,它有着独特的历史内涵和文化意义。本文通过对高校武术教学现状以及对体育教学理念和体育现代化的深度分析,探讨体育现代化背景下高校武术教学的新模式。
体育现代化高校武术教学策略
中华武术传承历史悠久,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是我国传统体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华武术经过不断的发展和演变,逐渐形成了如今标准范的动作套路和对抗形式,其还拥有独特的东方传统的深邃思想和厚重的文化。对于修习武术的人而言,武术不但能强身自保,更能提升精气神等方面的综合素质。目前,武术已经成为高校学生锻炼的重要方式,也是高校体育课程项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武术教学的发展,对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在体育现代化的发展背景下,中国传统体育融合现代体育中的精髓,综观目前高校武术的教学现状,有些传统体育教学的模式已经和现代体育不相适应,我们要正视当前高校武术教学的现状,推动教学方式方法的转变,把握体育现代化背景下传统武术的传承与创新。
1.高校以及学生对武术关注度不够。
从目前高校体育课程的设置来看,武术课程设置的课时比例较低。有些学校即使开设了武术课程,但是项目很少,课程内容单调;从高校的体育师资队伍来看,绝大部分高校的武术教师都是运动员或者体育师范类毕业的非专业武术出身,没有经过系统性的武术专项训练,加上武术教师从事教学的经验不足,没有适宜的武术教学方法,学生因此不倾向于选择武术课程进行学习。而从学生来看,大学生缺乏学习武术的兴趣,随着经济和生活条件的发展,很多高校学生更倾向于具有娱乐性和观赏性的体育项目,选择体育课程时也更愿意选择时尚性较强的项目,加之大部分学生从小学开始就接受文化课程的学习,升学压力大,能从事体育活动的时间本身就少,更别说接触并对武术产生兴趣了。
2.教学方法陈旧。
武术教学沿袭几千年来的传统理论和教法,不少高校的武术教学只注重动作技巧的传授而忽视了理论知识的学习。武术教学没有与时俱进,而是采用传统的教学形式,方法单一、教法老套,缺乏现代体育的教学手段。武术教学过程中一味追求以竞技或者表演为主的教学理念,忽视了对武术文化内涵的传承,没有引导学生强化文化意识。
目前,学术界对体育现代化的内涵有着不同的解释,其中卢元镇教授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社会体育及其产业”中谈到“体育的现代化既是体育发展所达到的水平和状态,也是体育发展的理想目标和未来趋向,更是为实现这一理想目标所进行的高度理性、自觉奋斗的过程”。可见,中国体育的现代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体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体育科学化,在体育专业的各个领域采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理论和方法,其中包括体育教学、训练和科研;体育产业化,指体育产业中市场体系日益成熟,有着体育管理体制,推行协会制和俱乐部制,形成的国家和民间共办的体育事业新态势。
既然体育现代化的要求是体育科学化、社会化,那么体育教学就要着重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学习观念。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学会认知,培养学生创造和开拓的精神,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体育的兴趣和终身学习的理念,让学生在体验身体运动的过程中不仅能提高技能,也能促进全方位的健康发展。
1.改善教学模式。
在高校武术教学中,教师要淡化学生对武术“表演”“和“竞技”方面的意识,做到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教学模式灵活多变,引入现代化技术,将趣味性和实效性融入教学之中。注重对学生价值观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武术学习的过程中发展个性、完善自我。
2.强化师资力量。
武术老师要一改传统的按照经验技术教条授课的教学模式,根据教学情况和学生水平设计课程,使自身兼备现代体育和传统授技于人的教学理念。要注重对武术教师的武学培训,提升武术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3.革新评定模式。
传统武术课程的成绩评定方式往往凭借老师的主观印象来打分,缺乏客观的评定标准,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的激情。革新评定模式,要做到主观与客观、实效与过程以及绝对和相对的评价方式相结合,在考核中注重学生武术掌握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价值取向的考查,使武术教学适宜体育现代化。
正如以上所讨论的,体育现代化背景下高校武术教学方面仍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探究,各大高校应加大对武术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力度,鼓励学生积极学习武术,弘扬传统文化。如何将传统体育项目和现代体育相结合,对传统体育进行创新,将这种创新性融入体育教学之中,不仅是武术教学上需要研究的,在其他传统体育项目教学中也有其现实意义。
[1]普晓燕.高校武术教学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5. (12):52
[2]刘黄华.高校武术教学如何适应体育现代化[J].体育时空.2014.(1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