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晓辉,武琼
(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
研究型大学专业写作教育的定位与实施:博雅与技能并重的视角
邓晓辉,武琼
(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
专业写作教育兼容了博雅与技能两种教育理念,是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为了有效开展专业写作教育,研究型大学必须从师资与课程建设、教育教学方法创新、学生驱动与引导三个方面采取切实的措施。中山大学中文系和康奈尔大学奈特中心为实施专业写作教育提供了两种范例。
专业写作教育研究型大学博雅教育技能教育
一项关于北京大学生汉语应用能力的测试显示,不及格的学生占30%,得分在70分以下的占68%[1]。生源质量较高的研究型大学是否也存在上述问题呢?麻省理工学院历届毕业生的反馈提供了旁证:超过80%的被调查者抱怨“学校没有教给他们足够的写作能力”,是所有抱怨中意见最集中的一项[2]。显然,写作能力作为母语应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不会被大学生们自然而然地掌握,即便是研究型大学,也必须开展必要的写作教育。
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其专业性。基于专业知识的写作是大学生在校学习和就业后面临的典型写作形式,专业写作能力也因此成为大学生专业素养乃至综合素质的重要支撑。研究型大学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其学生理应具备更高水平、更专业的写作能力。
虽然教育界对此早有共识,但写作教育在我国大学,特别是研究型大学中却一直处于尴尬地位。现实中,有两种偏见影响颇深:第一,写作能力是一种简单、基本的技能,无需再投入资源开展专门的教育;第二,写作能力是一项很难衡量且很难提高的综合素质,即便增加投入,也未必能见实效。以上两种偏见,前者主要是理念上存在误区,后者主要是方法欠缺。本文将通过对专业写作教育的合理定位,澄清理念上的误区,并提出一种创新导向的全过程专业写作教育方法来解决实施层面的问题,以期对我国研究型大学开展专业写作教育有所启发。
本文所指的研究型大学有较大的外延,包括全部985、211高校和部分省市重点建设的大学。当前,这些大学面临人才培养的双重挑战:一方面,为了提高创新能力和学术竞争力,研究型大学不同程度、不同侧重地遵循基于优质生源开展博雅教育的理念;另一方面,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技能要求越来越挑剔,多数研究型大学也不得不面对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现实问题。要应对以上两种彼此矛盾的需要,研究型大学必须锻造人才培养的“双元能力”。本文对专业写作教育的基本定位就是兼容博雅教育与技能教育两种理念,使其成为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
(一) 专业写作的博雅属性
1. 对人性的尊重
叶圣陶先生指出,天性和生活实际上都引发了人的表达愿望,要满足这种愿望,“效果最普遍、使用最利便的,要推写作”[3]。博雅教育强调塑造完整、健全的个体,那就需要尊重人的天性,帮助学生实现表达的愿望。语文是基础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作文又在语文中占有重要分量;大学写作是中学作文的延伸,最合理、最容易实现的延伸路径就是基于专业知识写作或者就一般问题和现象做出有专业水准的表达,或者直接就专业问题进行表达,不管哪一种,都是博雅教育的一部分。
2. 对个性和创新的鼓励
写作过程是思维过程,写作的成果则是思维的记录和表达。因此,写作囊括了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当思维内容不同时,表达形式一般不同,但思维内容相同,表达形式不一定相同。大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虽然使用的是基本相同的教材,接受的是基本相同的授课,但他们仍然有个人的独立思考,如果这些思考能够及时梳理并表达出来,即便是最简单的课程日记,也能够发挥保存灵感、增进理解的作用。这不仅是对学生个性和独立性的尊重,更是形成创新自觉的重要基础,特别是当学生能够较好地驾驭写作过程时,自信和自我效能感也会明显增强。这些都是博雅教育所追求的目标。
3. 潜移默化的学习方式
博雅教育强调熏陶,只有当大学生能够融入教育、教学过程时,才能真正有潜移默化的效果。叶圣陶先生对写作有过精辟论述,“作文不该看作一件特殊的事情……要把生活与作文结合起来,多多练习……久而久之,将会觉得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发展,是一种享受,而无所谓练习”[4]。如果把以上论述中的“生活”换作“专业学习”,就诠释了专业写作教育潜移默化的本质特征。每次写作都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审慎思考、勇于表达、积极对话、精益求精,上述过程如能循环往复,不仅有助于学生个体养成好习惯,也有助于学习集体形成良好的氛围。
(二)专业写作的技能属性
1. 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所谓写作,就是以文字来表达和沟通思想,这是任何时代、任何阶层、任何职业的人都必须具备的能力。专业写作是将专业知识内化并转化为个人见解,再以文字形式表述出来的过程。是否具备这种能力,是大学生与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主要的区别,而这种能力的高与低,则是研究型大学学生和其他高校学生的主要区别。而且,虽然写作能力仅针对书面表达,但同时也是口头沟通能力的重要基础,二者共同支撑着语言表达能力。
2. 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写作不仅是把已知的东西表达出来,每一次认真的写作,也都是一个思考、批判和创造的过程,一方面包含了选题、立意、取材、谋篇以及各种修辞方法的创造性运用;另一方面涉及了大量专业知识和专业语言的运用。这其中肯定还有对相关知识、理论的补习或超前学习,也就是“写中学”。以写作促进学习和创新的做法不仅在文、法、商等学科中是有效的,美国的大学和中学甚至将专业写作引入最抽象的数学教学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5]。
3. 能力培养的长期性和实践性
和其他技能一样,写作能力的培养也不能通过单纯的课堂教学来实现,必须配套高强度、长周期的实操实练。大学教育中,多数实操实练都有“纸上谈兵”之嫌,提升技能的实际效果未必理想,但写作原本就是“纸上谈兵”,只要方法科学并有长期投入,较易达成提升学生技能的目标。
虽然博雅教育和技能教育的侧重各不相同,甚至彼此冲突,但在专业写作教育方面却有不少相通之处。对于研究型大学而言,有两点格外重要:第一,专业写作教育的创新属性。创新是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无论创新意识还是创新能力,都可能通过专业写作提升;第二,专业写作教育的全过程属性。不管是潜移默化的博雅教育还是长期实操实练的技能教育,都决定了专业写作教育必须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各个阶段。研究型大学想要有效实施专业写作教育,就应博雅与技能并重,把二者的相通之处作为线索,实施以创新为导向的全过程专业写作教育,从师资与课程建设、教育教学方法创新、学生驱动与引导三个方面采取切实的措施。
(一)师资与课程建设
1. 师资培养与课程建设并进
全过程专业写作教育的实施主体是教师,特别是专业课教师,载体是课程。师资培养和课程建设必须并进,具体分三个步骤:第一,向专业课教师推介跨课程写作或学科写作,展示专业写作促进学生学习与创新的证据,开设相关教师工作坊,为拟进行课程和参与教法改革的教师提供支持;第二,鼓励但不强制教师以各种形式参与专业写作教育,对教师参与积极性高且与专业写作吻合度好的课程予以重点建设,形成示范效应;第三,根据前期经验,对专业写作教育的师资配备、课程设置、评价标准等进行规范,如有必要,可以建立专门机构协调师资与课程。以上三个步骤是一个长期过程,许多美国大学的师资与课程经过多年积淀仍不够理想(如后文中的康奈尔大学奈特中心),大量写作课程由研究生助教担纲,一些院系请英文系教师讲授专业写作,违背了专业写作教育的基本规律。
2. 独立课程与嵌入课时并重
实施全过程专业写作教育,重心从传统的独立写作课程转向专业课程中的嵌入课时,让专业课程切实承担起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职能。第一,独立课程是指专门讲授写作基础知识和方法的课程,一般宜在大学低年级开设,总课时不必太多,重在激发学生对专业写作的兴趣;第二,嵌入课时是指在若干门有必要且适合开展写作教育的课程中分配写作指导课时。美国大学1970年兴起的跨课程写作(WAC)或学科写作(WID)就体现了这一理念;第三,独立课程可以由写作教师讲授,也可以由各学科的专业教师讲授,但嵌入课时一定要由专业教师讲授,借助他们的知识和经验优势,引导学生开展真正有专业水准和创新价值的写作与学习。
(二)教育教学方法创新
1. 课堂教学与课外训练、辅导相结合
全过程专业写作教育配置课堂内外资源的基本思路是课堂教学目标化、课外训练强化、教师辅导弹性化,新媒体技术和混合式教学方法都可以得到充分运用。第一,课堂教学不但要讲授,更要演示,力争将专业教师的真实写作过程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摹体以定习,因性以练材”;第二,课外训练要确保足够的强度和覆盖面,强度可以通过字数、篇数、预期写作时间(工作量)等指标衡量,覆盖面有多个维度,除了确保嵌入课时的课程种类,还要根据大学生在工作实践中可能面临的实际问题来设计专业写作情境,提高写作训练的针对性;第三,教师辅导具体包括批阅、点评、分组研讨交流以及必要的一对一指导,这要求教师在课堂外延伸投入一定时间和精力,运用新媒体技术提高课外辅导的效率。
2. 统一设计与弹性实施相结合
全过程专业写作教育是一个整体,虽然教学与训练分散在多门课程中,但指导思想应该是一致的,即有统一的跨课程教学大纲、整体进度控制和考核标准。所谓弹性实施,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理解:第一,不同专业(方向)对写作能力的要求不同。一般来说,文、法、商等专业的要求较高,理工、农医等专业的要求则相对低一些,前者应设置较多的课时和较强的训练强度,后者则可以适当降低要求;第二,不同学生的写作基础、就业取向不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施分类教学和辅导,并给予学生选择的空间,激发学生在写作方面的个性和创新;第三,不同课程与专业写作教学的兼容程度不同,应该在控制总量的前提下,允许任课教师根据课程教学需要设置和调整嵌入课时,以确保教师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 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研究型大学开展专业写作教育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并提升他们的工作胜任力。学校教育能否达成这个目标,需要在实践环节进行检验。第一,专业写作教育应与在校学生的实习、社会实践等环节相结合,为学生创造真实的专业写作情境,并随时获取短期反馈;第二,课程设计与教学人员应建立与毕业生、用人单位之间的长效沟通机制,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效应进行中长期监控。以上短期和长期反馈信息都可以作为完善专业写作课程设计与实施的重要参考。
(三)学生的驱动与引导
1. 从任务导向到习惯养成
任务导向是指专业写作教育应该具备一定的强制性以驱动学生;习惯养成则强调培养学生的自觉性。第一,任务导向包括给学生规定必修课程或必修学分,对学生的写作数量和写作水平有明确而严格的要求,以任务为压力,督促学生充分重视写作,并投入足够的心力。第二,习惯养成分两个层次:一是个体层次。教师的授课与辅导要寓教于乐、寓教于用,要了解学生需要、尊重学生个性,循序渐进,由易入难,并至少对部分需要特别关注的学生实施一对一指导,激发他们“写中学”的兴趣和自信;二是集体层次。要鼓励学生交流互动,在学习集体内营造写作氛围,鼓励发展与专业写作有关的学生社团,并积极组织专业写作学科竞赛等活动,形成重视写作、热爱写作的大学校园文化。
2. 以同伴互动促独立思考
独立思考是任何写作过程的基本特征,也是以写作推动专业学习和创新的重要保证。然而,许多复杂的创新活动都是以团队为单位实施的。在校大学生知识与经验不足,即便是相对简单的学习和创造活动,也很难凭一己之力顺利完成。因此,在专业写作教育中提倡同伴互动与独立思考并不矛盾。同伴互动是重要的过程手段,必将促进独立思考习惯和能力的形成。第一,最基本的互动形式是同伴互评,这是一种学生之间相互交换阅读作品并提出修改建议的写作教学方法,其在调动学生积极性、帮助学生养成修改习惯等方面的效果已经被国内外教学实践所验证;第二,同伴互评这种互动进一步向选题、思路梳理、材料搜集等环节延伸,就可以形成完整的同伴互动机制;第三,教师要善于驾驭同伴互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表达热情,在充分互动中发掘学生的真实想法与个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一)中山大学中文系的强化写作训练
中山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的培养方案将“突出的写作能力”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为此建立了“强化写作训练”制度,相关教学成果《强化写作训练,着眼提高素质》获得广东省第二届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
强化写作训练的具体措施包括:第一,要求大一学生写作百篇千字以上的作文,提高自身基础写作能力。第二,要求大二学生写作百篇读书报告,并实施读书报告会制度,夯实专业写作与创新基础。第三,安排学生在大三时到企事业单位实习两个月,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和调研能力;院系日常工作中的部分公文交由学生写作,给学生提供实践平台。第四,实行全过程导师制。本科生从大一到大四都有导师指导,导师对指导学生如何写作负直接责任。第五,将论文写作指导课程提前至大学二年级,要求学生在大二、大三两年各完成一篇学年论文,并完善论文指导制度,抓好论文写作的各个环节。第六,每学年都举办各类征文比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优秀作品可结集出版,并对学生公开发表作品予以奖励[6]。
2011年11月22日的《南方周末》以“像大跃进一样写作文”为题报道了中山大学中文系的百篇作文试验。截至2013年4月,该文在《南方周末》官网上获得145条评论。在表意明确的115条评论中,支持强化写作训练的评论为80条。主要理由是:提高写作能力就需要这种训练。强化训练有助于克服学生惰性,也有助于增进师生交流等[7]。
(二)康奈尔大学约翰·S·奈特学科写作中心的垂直课程体系[8]
奈特学科写作中心(以下简称“奈特中心”)是全美提供课程数量最多、学科分布最广的写作教育机构,其主要职能是组织并开设一年级写作研讨班(First-Year Writing Seminars,FWS)。FWS虽是较为基础的写作课程,但大都由英文系以外的院系开设,已经具有专业写作特征,如2015年春季共有FWS课程141门,只有57门由英文系开设。
奈特中心对FWS课程有统一的要求:第一,学生在选题、取材、格式、文法以及参与讨论、发言等方面应达到一些显性目标,并养成写作的信心和兴趣;第二,学生需提交6~9篇25~30页的习作,这些习作要经过反复修改,教师需要为其中至少3篇提供全过程指导,具体包括修改、学生互评、阅读反馈、讨论等,每个学生参与师生一对一讨论至少2次;第三,每门FWS应有一半时间用于写作课堂。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精力进行写作训练。每周的课外阅读量控制在75页。
在FWS课程基础上,奈特中心的写作课程向两个方向延伸,形成了垂直课程体系。一方面,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接受中高级写作训练。奈特中心和专业学院都提供相关课程,很大一部分是专业写作(Writing in the Majors),如2014年秋季的“当前全球经济论战”、“高级行为生态学”、“伦理学与环境”等。另一方面,奈特中心还为写作基础相对较差或对写作能力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提供“写作工作坊”。单个工作坊的容量不超过12个学生,确保教师更为精准的教学、更为频繁和深入的师生互动。
(三)范例对比
1. 中山大学中文系和奈特中心的相同之处
第一,二者都是在研究型大学开展全程专业写作教育,定位相似,即博雅与技能并重,且最终都服务于学生专业学习与创新能力的提升;第二,二者都对写作训练的强度有较高的要求,中山大学中文系相对更突出数量,奈特中心相对更突出质量,二者都足以形成较大的任务压力;第三,教师参与度高,中山大学中文系有全过程导师制,奈特中心则对教师在写作指导的篇数和次数等方面有非常详尽的规定,有助于推动师生交流。
2. 中山大学中文系和奈特中心的不同之处
第一,二者对专业写作教育的全过程性有不同的规定:中山大学中文系是强制实施,每个学生必须经历完整的训练过程,而奈特中心虽然提供了不同层次的写作课程,但只有FWS具有一定强制性;第二,二者实施专业写作教育的侧重点不同:中山大学中文系执行的是一种训练制度,奈特中心提供的则是课程体系,前者适宜在特定专业实施,后者的适应面较宽泛;第三,二者的师资配备不同:中山大学中文系的写作训练辅导都由专职教师负责,而奈特中心的课程数量多、班级小,其中2/3由研究生助教担纲,只有1/3由专职教师讲授。
本文从专业写作教育的重要性出发,针对我国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所面临的双重挑战,明确了专业写作教育博雅与技能并重的定位,并从师资与课程建设、教育教学方法创新、学生驱动与引导三个方面提出了实施措施。中山大学中文系和康奈尔大学奈特中心两个范例从不同角度佐证了本文的论点和建议,范例本身也颇有启发性。
在研究型大学开展专业写作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理念灌输、资源投入、课程设计、师资配备、考核评价等诸多方面,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对此,本文的研究还不是很充分,特别是在操作层面仍需进一步探讨。国内外研究型大学在专业写作教育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一些大学已经建立了比较健全的机构和制度,但这些做法都有不同程度的根植性,不宜完全照搬和效仿,广大教师和大学教育管理部门应根据学校与专业的实际需要,积极探索适合国情、校情和学科特色的专业写作教育模式和方法。
[1]教育部,国家语委. 2010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R]. http://edu.people.com.cn/GB/ 14620075.html.
[2] 万俊人. 道德之维——现代经济伦理导论[M]. 广州: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11: 总序5.
[3][4]叶圣陶.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5: 256,288.
[5] 汪晓勤, 柳笛. 数学写作在美国[J]. 数学教育学报, 2007(8): 75-78.
[6] 中山大学中文系网站, http://chinese.sysu.edu.cn/2012/home/index.aspx.
[7] 朱晓佳, 彭军淋. 像大跃进一样写作文——中山大学中文系的百篇作文试验[EB/OL]. http://www.infzm. com/content/66850.
[8] 康奈尔大学约翰·S·奈特学科写作中心网站, http://www.arts.cornell.edu/knight_ institute/fws/fws.htm.
(责任编辑:申寅子)
Discipline and Implementing of Discipline Writing Education in Research Universities: Approaches across Literal Arts and Skill Education
DENG Xiaohui,WU Qiong
(CollegeofManagement,OceanUniversityofChina,Qingdao,Shandong266100,China)
Professional writing education is compatible with the liberal arts and skills and it is an important mode of talent cultivation. Research universities should take several steps in faculty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teaching method innovation, student’s stimulation and tuition to implement discipline writing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Chinese in Sun Yat-Sen University and Knight Center of Cornell University can be the excellent examples in this field to learn.
discipline writing education; research universities; literal arts education; skill education
2016-05-29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研究性学习、专业意见表达与课程嵌入型过程写作训练”(2013JY01)。
邓晓辉(1978-),男,山东威海人,经济学博士,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讲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组织文化和创意管理研究。武琼(1992-),女,山东淄博人,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G642
A
1005-5843(2016)09-0059-05
10.13980/j.cnki.xdjykx.2016.09.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