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余强,许乃跃,徐 龙
(宿迁高等师范学校,江苏 宿迁 223800)
高师生良愿前置教育的实效性对策
史余强,许乃跃,徐龙
(宿迁高等师范学校,江苏宿迁223800)
高师生正处于人生最具有发展性的时期,这一时期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形成并走向成熟定型的时期。研究高师生意愿现状及其成因,并通过良愿前置教育活动,引导、规范学生行为,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从而实现教育教学目的,这理应成为高师生教育的当然选择。
意愿;良愿前置教育;高师生;对策
高师生从入学到毕业正处于18、19岁至22、23岁这一人生最具有发展性的时期。根据美国著名职业指导专家、职业生涯发展理论的先驱和典型代表人物——金斯伯格(Eli Ginzberg)职业生涯发展理论:高师生正处于由职业尝试期向现实期过渡时期。这一时期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在迅速发展和变化,有独立的意识,价值观念开始形成。高师生心中有很多意愿,有的意愿是良愿,有的意愿是恶愿,还有介于两者之间的意愿。因此,了解学生心中的意愿,特别是诸多意愿的排列先后次序,通过良愿前置教育,把学生的良愿引导到其诸多意愿的最前面,“使高师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1]
1.意愿
《现代汉语词典》对意愿的解释是:意就是心愿、意向;愿就是愿望、愿意;故意愿就是最初的愿望、心愿,是实现一个特定的目标和方向,然后用自己的能力去达成那个目标和方向。意愿通常指个人对事物所产生的看法或想法,并因此而产生的个人主观性思维。唐朝李白《书情寄从弟邠州长史昭》诗:“谁言贵此物,意愿重琼蕤。”徐怀中《西线轶事》:“无论他是出于什么考虑,我们总是应当尊重他个人的意愿。”
2.良愿
《现代汉语词典》对良愿的解释是:良,良好;愿:意愿。良愿即良好的意愿。晋陆云《赠顾彦先》诗之三:“邂逅相遇,良愿乃从”;唐钱起《送任先生任唐山丞》诗:“再命果良愿,几年勤说诗”;唐温庭筠《正见寺晓别生公》诗:“香火有良愿,宦名非素心”。可见,良好的意愿对某一目标和方向具有指引作用。
3.良愿前置教育
人心中有很多意愿,意愿会因人、因时、因地不同而不同,因而意愿在人心中会有多少、大小、排列次序之别。意愿又可分为良愿、恶愿、介于良愿与恶愿之间的意愿三种,这三种意愿都对人的发展产生影响,特别是排序在前的意愿会对人当前及即将做出的行为起直接的影响。
良愿前置教育是指通过了解学生心中的诸多意愿存在,根据社会的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系统的教育措施,把有助于学生发展的良愿引导到其诸多意愿的最前面,促使学生根据排序在前的良愿做出相应的行为,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为了准确描述高师生的意愿,了解学生的意愿排序,笔者研制了调查问卷。把意愿分为理想层面、学习层面、生活层面、文明行为活动层面和人际交往层面,共七大项40个题目。先在小范围内进行了试测,并根据试测结果对问卷进行修改完善。笔者以系、年级、专业、性别等为区分标准抽取了样本,其中一年级50人,二年级50人,三年级60人,四年级60人,共220人。发放问卷220份,回收215份,回收率达98%,有效率100%。问卷回收后,笔者对问卷数据采用比例分析和对比分析的方法进行了统计分析,具体如下:
在理想层面,把“顺利毕业”这一意愿排序在第一位的学生有53.2%,把“考入更高一级学校”这一意愿排序在第一位的学生有 27.6%,但也有4.3%的学生在理想层面选择“未考虑”;在学习层面,针对“考试”这一项目,把“认真复习,独立答卷”这一意愿排序在第一位的学生有87.2%,但也有 10.6%的学生选择“准备小抄,能抄就抄”;在文明行为活动层面,针对“活动方面”这一项目,把“运动会及各项比赛”这一意愿排序在第一位的学生有37.5%,但也有27.6%的学生选择“演讲、诵读比赛”;在人际交往层面,把“合适的就相处,不合适就不处”这一意愿排序在第一位的学生有53.2%,但也各有6.3%的学生选择“喜欢个人独处”和“不喜欢主动与人交往”。
通过以上学生意愿排序数据统计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高师生的意愿主流是良愿,一部分学生的意愿介于良愿与恶愿之间,但也有部分学生在一些层面存在恶愿,如逃避学习、贪图享受、金钱至上等。
1.文化知识基础薄弱
选择就读师范专业的学生大部分属于中等及中等成绩偏下的学生,学习态度消极,学习习惯不好。“文化素质对一个人的良愿前置起着基础作用和动力作用。”[2]缺乏扎实基础文化知识的人是难以确立适合自己发展的良好意愿的。在良愿前置过程中,没有一定的文化素质,就等于失去了登山的扶梯,学生难以用科学的“三观”来分析判断问题,容易在意愿的选择中出现偏差。
2.意愿与现实脱节
意愿与现实是相互统一的,脱离现实的意愿,不能视为良愿。良愿是建立在现实基础上的,新的现实又是良愿不断追求和实现的体现。“高师生对社会道德、行为规范等有认识、有体会,但在现实学习、生活中却经常会出现背离理论与相应规范要求的现象”,[3]知行脱节,“当面说一套,背后做另一套”的高师生为数不少。
3.缺乏意志坚持性和自制性
人人时时都有意愿,但意愿的实现受主体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特别是内部因素通常对意愿能否实现起决定性影响作用。良愿的实现通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因此需要学生有良好的意志品质,特别是意志坚持性和自制性。部分高师生在意愿实现过程中还不能主动自觉调控自己行动,不能有力排除内外诱因干扰,不能不屈不挠克服困难,不能把决定贯彻始终,经常轻作诺言而不坚决执行。
4.转型期社会环境的影响
我国正处于社会各项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阶段。高师生面对转型期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容易迷失方向,出现迷茫、失望等心理现象。“宁愿在宝马车里哭,不愿在自行车上笑”等拜金主义风气对学生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严重影响。部分高师生在意愿选择上呈现出金钱至上倾向。
1.突出学生主体性和良愿时代性,科学设计良愿前置教育内容,打造优良的学校文化
坚持“以学生为本”理念,突出高师生主体地位。深入分析高师生良愿前置教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针对不同对象,施行“因材施教”和“因性施教”,加强学生良愿前置教育与时代发展的主旋律相契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要结合发展的现状、发展战略及师生对学校的发展期待进行顶层设计,从良愿前置教育开始,科学设计良愿前置教育的内容,引导学生保留良愿,前置良愿,把美好的意愿放在首位,并将其作为行动的内驱力,实现“行愿合一”。通过优化物质文化、升华精神文化、创新制度文化、规范行为文化,创造育人氛围,建设美好校园,打造优良的学校文化。
2.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加强良愿前置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
社会是多元的、复杂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高师生的良愿不是单一的,而是与每个人的兴趣、爱好、特长等密切相关。所以在实施良愿前置教育时,不能脱离学生个体特点,应充分考虑学生已经具备的各项条件,在社会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加强良愿前置教育针对性,否则良愿前置教育将成为空中楼阁。
高师生良愿前置教育应重视培养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设计能力,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让他们切实感受到良愿前置教育的益处,变被动接受教育为主动参与教育。通过多种途径开展良愿前置教育实践活动,使学生对良愿前置教育从初步了解到建立认识再到深入理解,在认识→实践→理解反复循环过程中体现出实效性。
3.利用信息化教育平台,加强对学生良愿前置的引导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对高师院校教育教学及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部分学生迷恋网游,对其身心健康发展极为不利。怎样化“不利”为“有利”,这正是良愿前置教育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教育者要充分运用互联网,主动占领网络,不断探索信息化教育新载体,规范学生的网络行为。可以利用校园闭路电视系统和校园电视台、广播站开设“高师讲坛”、“名师面对面”,对学生进行“弟子规”、“师范生礼仪”等良愿前置教育,把良愿前置教育渗透到学生心灵深处,真正触动学生的心扉。
4.注重发挥“三结合教育”的合力作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构建全社会重视学生素质教育的工作机制,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育人体系。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发展和成长起主要的和决定性的影响,系统地发挥主导作用;家庭教育是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是影响学生发展的最初的也是重要的因素;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延伸。“构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相互依靠、协调发展的格局,是学生成人、成才、成功的重要保障”。[4]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方向一致,就可以达到“5+2>7”(一周7天:5天在校教育和2天校外教育)的教育作用。切实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合力,共同提高高师生良愿前置教育成效。
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王阳明“四句教”云: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5]良知是心之本体,是天理,是无善无恶的,是我们追求的境界。高师生其实可塑性很强,人人有良知且多数拥有良好的意愿,这有利于规范自己的行为。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充分研究高师生良愿特点,在教育内容和形式上作出新的探索,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发展潮流,引导学生对良愿前置教育的认识逐步由朦胧趋向清晰,因为知善知恶、为善去恶才是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杨英法.矛盾的处理、解决方式问题研究[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3.
[2]解思忠.大学生素质读本[M].北京: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3]王立仁.问题与对策——大学生生活进行时[M].吉林: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8.
[4]尹磊.对加强独立学院大学生成才教育的思考[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10.1992.
[5]王阳明.王阳明全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责任编辑 燕 艳)
Effective Countermeasures for Good-will Preposing Education of Higher Normal School Students
SHI Yu-qiang,XU Nai-yue,XU Long
(Suqian Higher Normal School, Suqian, Jiangsu 223800, China)
Higher normal school students are at the most developmental period,where one's world outlook,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 are taking shape and moving to maturity.By study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genesis of higher normal school students'will and implementing the activities for good-will preposing education,this paper aims at conducting and standardizing students'behavior,promoting students'healthy development,and achieving the educational and teaching goals,which should be the rightful choice of higher normal school students'education.
will;good-will preposing education;higher normal school students;countermeasures
G641
A
1008—6129(2016)01—0030—04
2016—01—11
宿迁高等师范学校“十二五”规划课题——“良愿前置教育与学生发展研究”,项目编号: SQGSKT008。
史余强(1962—),江苏泗洪人,宿迁高等师范学校,党委书记、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