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晋江市紫峰中学 卢碧珍 江西省赣南师范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吴佐建
高中生物微课中应用问题情境的设计与实践
福建省晋江市紫峰中学卢碧珍江西省赣南师范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吴佐建
高中生物微课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应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需求等多个角度进行设计,在实践上既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进行体验,还可以让学生通过生活实践得到体会。让学生通过科学发展史重温科学经典;从现阶段的社会热点或影视资料中挖掘生物学问题情境。
翻转课堂微课问题情境生物教学
我国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提出了“注重与现实生物的联系”这一重要理念。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得学生能从生物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并激发他们学习和应用生物学的愿望。由此可见,在微课应用的过程中,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是何等重要!但是,在微课中创设情境,不是单纯地图个热闹,也不是一味地追求华丽新颖,而是应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促进作用。笔者在微课设计中致力于创设问题情境,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创生高效生物微课堂。
1.创设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的情境。人的思维过程始于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但是,大部分学生因生活比较单一,学校家庭两点一线,接触到的各类知识比较局限。因此,教师创设的情境应力求与学生的生活背景或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同时又是学生感兴趣的素材,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在自然和谐的学习情境中主动参与,积极实践、探索,体会生物学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例如,在必修三的《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这一章中的“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学习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对能量流动感觉很陌生也觉得很抽象。微课中可以结合教材的“问题探讨”中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鲁滨逊漂流记》设置问题:“假如你像小说中鲁滨逊一样,流落到一个荒岛上,荒岛上只有水没有其他食物,你只有随身携带的一只母鸡和15公斤的水稻。问:先吃鸡,再吃水稻。先吃一部分水稻,再用一部分水稻喂鸡,让鸡产蛋,最后吃鸡……”让学生选择哪种生存策略能维持更长的时间来等待救援,或者让学生提出其他可行的方案。在这一情境下,学生一下子都来了兴趣,学生的思维得到激活,带着这些问题进行这一内容的学习,学习效率明显提高了。
2.创设引发学生感兴趣的情境。
通过大量的研究调查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是在学生认识各种事实和现象之间的结合点。能正确把握知识结合点,才能抓住学生的兴趣。所以,教师在设计微课的时候要努力思考和理解这些结合点。因为只有紧抓住这些结合点,才能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取得某种新颖的、出人意料的效果。在引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掌握比较抽象的知识。例如,在高中必修三学习“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时,涉及到“顶端优势”原理的解释。由“顶芽部位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高抑制生长”,结合“生长素的运输方向是由顶芽向侧芽部位运输”来提出问题:“生长素运输的方式是怎样的?你能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吗?”此时学生的思维就异常的活跃。学生就会根据生长素“由形态学的上端运往形态学的下端,确认该种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再利用主动运输的条件来提出方案“抑制呼吸作用从而抑制能量的释放”,从而把抽象的问题简单化。这也培养了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
3.创设符合学习要求的情境。
在教学中不但要完成基本生物知识的教学,还要尽量使所学知识存在于生活的背景中。为此,要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引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教材为我们提供了许多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内容,教师要在此基础上,搜集地方资料或新科技、新发现的相关内容进行补充。更重要的是,还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分内容、分小组展开研究活动,使学生在共同交流中,增长知识、开拓视野,增强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夯实学生的创新基础。例如,在《基因工程的应用》一节的讲授时,除了介绍书本上相关的成果,笔者还引导学生收集近年来的有关方面成果,以图片和视频的方式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又如,在《转基因食品利与弊》的教学中,笔者大胆放开引导学生上网查阅相关资料,用翻转课堂的方式让学生以辩论赛的方式大胆地讨论交流自己的观点,达到良好的效果。
1.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情境。
马芯兰老师曾说过:“孩子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现代教学论也认为,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的确,思维往往是从人的动作开始,切断了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而动手实践则易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生物作为一门实验科学,探究实验是生物学基本的研究方法之一。新教材中有很多探究实验,如果能科学地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就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能主动获取知识,力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启发学生:“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给学生一定时间思考后,教师再进一步启发学生:“如果植物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那么植物细胞就具备了渗透作用的第二个条件,那结果会怎样?”“那么怎么证明植物细胞渗透吸水和失水呢?”等等,通过教师不断地创设问题情境,学生的探究实验的思路在教师的指导下基本能形成。学生在形成思路的基础上,再用翻转课堂的方式进行实验操作,就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通过生活实践,让学生从情境中得到体会。
生物教学中很多的知识内容其实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教师要引导学生细心观察,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创设情境更加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能得到学以致用。例如,在讲解“渗透作用的原理”之前,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做一道生活作业题。用盐巴腌制白萝卜,观察萝卜在拌盐巴前后的变化并思考:拌盐巴后,萝卜为什么会变软?碗中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又如,在学习反射活动时,可以结合学生运动会的场景设置,“一百米短跑比赛时,运动员听到枪声发令就起跑。”从这一场景中引导学生对反射的学习和理解。
3.通过科学发展史中的趣味事例,重温科学经典。
在生物课的学习过程中,会涉及到很多很有趣的实例,如何从中设置合理的问题,让学生从这些经典中获得生物学知识,这就需要老师的技巧。例如,针对“斯帕兰扎尼研究鹰的消化作用的实验”,笔者设计了如下问题:(1)这个实验要解决什么问题?(2)为什么要将肉块放进金属笼内?(3)肉块为什么会消失?(4)从这个实验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通过这些问题串引导学生思考也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同时通过科学家的这些事例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4.通过现阶段的社会热点或影视资料,挖掘生物学问题。
例如,在讲到“免疫系统异常中免疫缺陷的问题”,笔者寻找了一小段电影视频《泡泡男孩》,通过视频让学生了解主人公泡泡男孩的遭遇,进而对先天性免疫缺陷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时,笔者设计了如下的问题:(1)泡泡男孩发病的机理是什么?(2)为什么泡泡男孩必须生活在塑料泡泡中?(3)最后进行骨髓移植中,他姐姐骨髓中极其少量的病毒侵入到他体内,最终导致他死亡,为什么情况会这么严重呢?通过这些例子和问题的设置,让学生对先天性免疫缺陷有了更深刻的印象。
综上所述,在翻转课堂的实践中对微课进行设计、制作和应用,要准确掌握设置情境的方法,努力挖掘学生所能理解的情境,让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最大的满足,就能让学习生物的热情提升起来。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有效提高。一个成功的教师不仅仅要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识,还要想方设法让学生更容易,更主动地学习和应用知识。笔者在今后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还将进一步探索微课设计和应用的有效途径,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知识水平。
[1]刘恩山.用科学探究的方式来教授生物学[J].中学生物教学.2012.(12)
[2]王润、周先进、陈上仁.翻转课堂的限度及其应对措施 [J].当代教育科学. 2015.(06)
本文为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课题立项:“高中生物传统课堂和翻转课堂两种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立项批准号:FJJK15-506)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