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生成性资源的有效利用

2016-03-02 12:13浙江省临海市临海小学董玲萍
学苑教育 2016年3期
关键词:诸葛亮教学资源文本

浙江省临海市临海小学 董玲萍

浅谈课堂生成性资源的有效利用

浙江省临海市临海小学 董玲萍

叶澜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行,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对于课堂上的生成,我们要以“生成性资源”的眼光对待,善于引导、合理利用。只要教师善于利用课堂的“节外生枝”,抓住瞬间机遇,便能让精彩闪亮登场,让教学变得得心应手,使得课堂“枝繁叶茂”。

生成 资源 文本 知识智慧 有效

叶澜教授在《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一文中指出:“从更高的层次——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地认识课堂教学,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它所期望的实践效应就是: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我们可以把生成性资源理解为:在课堂教学情境中通过积极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共同思考与共同发展中产生的超出教师教案设计的新问题、新情况,即表现在言语、行为、情绪方式表达中出现的“节外生枝”的情况。它具有动态性,是稍纵即逝的。准确、及时地捕捉到这些生成性资源并对其加以合理利用,将使课堂不断涌现精彩、鲜活的画卷。

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捕捉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运用适当的评价进行引导、挖掘、升华。那么,该如何善待课堂中的“节外生枝”,充分利用这些生成性教学资源,让我们的课堂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呢?

一、生成——资源之本

在当今开放的教学活动中,由于学生生活的经历、知识的水平、兴趣和爱好的不同,对相同的问题会有不同的理解和体验,他们敢于表达,善于思考,敢于质疑,敢于批判,在课堂交流中涌现出大量的信息。那么,如何处理这些信息,往往决定着教学过程动态生成的推进。因此,我们要树立“学生资源”的意识,努力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追求一种开放式的理想教学。

教育家肖伯纳曾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互相交换,各自都得到两种思想。”每一个学生都是唯一的生命体,他们对问题的理解,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极富个性的特点,教师如果把每一位学生当作教学资源,不断引导他们互动交流,多种信息便会应运而生,课堂生成就会精彩纷呈。

二、生成——文本之枝

成功的课堂必定是动态生成、流程灵活的课堂,在生本、生生、师生的多元交互中,将会生成大量的信息,面对纷至沓来的生成信息,需要教师进行筛选点化,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功能,利用教学反思、教学引导、课堂辩论等手段,引导学生重新审视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升对文本的生命感悟。

如上《草船借箭》,深读课文后,一学生的提问出乎意料:“从课文内容看,诸葛亮不是向曹操借箭,哪有这样借的?倒不如说是‘诈’或‘骗’。”一石激起千层浪。“老师,我也这样想。”“老师,我不同意!”教室里顿时热闹非凡。此时,我不否认,也不加以解释,灵机一动,何不来个顺水推舟。“究竟是‘借’字好,还是用‘诈’或‘骗’准确,我们再细细地读一读课文,然后在小组内讨论讨论,待会儿我们来个现场辩论。”后来正方提出:“事情的起因是周瑜借公事陷害诸葛亮。诸葛亮为国为己都要在三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谁都知道十天造十万支箭都是不可能的,何况三天?不借怎么行呢?书上说,船两边的草把子上插满了箭以后,诸葛亮吩咐军士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骗箭还要说谢吗?只有借箭才会说谢谢。”反方则认为:“诸葛亮明知三天造不好十万支箭,可还是答应下来,并立下军令状,这是蒙周瑜,是骗;诸葛亮利用大雾天,曹军摸不清虚实,骗曹军射箭,这也是骗;再从诸葛亮做准备来看,不让鲁肃告诉周瑜,也是为了骗箭,而不是借。曹操最后知道上当,要追也来不及了,从这点看,也说明是骗而不是借。”正方:“两军对垒,运用计谋,不能说是诈与骗。再说,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在后来的交战中,诸葛亮又把这些箭如数地奉还给曹军了。”反方:“用骗来的箭射人家,有这样还的吗?”……对于文本的理解,对于人物的解读都轻而易举地解决了,也无需老师多费口舌了。这样的课堂,生成基于质疑而丰富多彩,疑问借于生成而豁然明朗,学生在对是非曲直的旁征博引中生成的是包括语言在内的智慧的精彩。

三、生成——知识之叶

“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目标中提到:要使学生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当学生的思想与教师不一致,甚至偏离文本原意时,教师要有耐心,不轻易打断它,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我改正,把纠错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其生成正确的认识;或引发学生对问题的重新审视,激发学生对话交流,生成新的教学资源,使学生的理解更趋于正确、深入、全面,以体现良好的、动态的生成式教学。

四、生成——智慧之花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时常会提出一些出乎意料的问题。教师若装聋作哑,则将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若严词斥责,将泯灭学生智慧的火花;若敷衍搪塞,将使学生疑窦倍增,如坠云雾。最有效的办法是先了解“意外”背后的真相,继而因势利导,巧引妙导,把学生的“脱轨”的思维引导到有价值的发现上来。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教师要从生命的高度树立起新的教学观,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总之,教师在课堂上要善待“节外生枝”,牢牢把握动态生成,引起学生思维火花的碰撞,使语文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让课堂上的“节外生枝”变成“枝繁叶茂”,不断缔造精彩。

[1]汤孝利.留点空闲 找点精彩.小学教学.2007年第6期

[2]袁金荣.课堂教学论.江苏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欢
诸葛亮教学资源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诸葛亮没看过的书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高校冰上教学资源社会开放的意义及管理模式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诸葛亮坦然报家产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