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金马小学 高 津
运用小组学习形式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河北省石家庄市金马小学高津
小组学习是学生实施自主学习的最有效途径,是最能体现自主学习的教学环节,也是课堂教学中运用次数最多,时间最长的一个步骤,自从学校开展自主学习实验以来,我就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习小组的形式,根据课的类型、知识的难易程度来决定学习时间的长短,一般15到30分钟让每个小组都有足够的时间讨论发言,应该说,通过小组学习,学生们的自主意识增强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小组学习自学主导作用
根据学生的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性格、特长等特点,将全班划分为12个小组,每组4~5人,实力均等,强中弱兼备,为了使小组学习具有实效性而不流于形式,我选择了一批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较强,性格开朗乐观的学生作为第一批中心发言人,并进行了培训,明确他们的任务是代表老师组织小组成员学习。学习过程分三步进行,一是组织小组成员朗读课文,可采用不同形式,然后进行小组评议,教给他们从语调、语速、感情、停顿、是否流畅等方面进行评议;二是围绕老师提出的中心问题让小组成员充分发言,特别要鼓励那些胆子小、表达能力差的同学,认真听取他们的发言,并将发言的精彩片段记录下来;三要对小组成员的发言进行总结归纳,变为自己的语言来代表小组发言。
学习内容设计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小组学习的效果,进而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设计得好,可以使小组学习思维活跃,气氛热烈。设计内容时,我注意了以下两方面:
1.根据每单元课文的训练重点去设计学习内容。
第九册第五单元训练重点是“抓住事物的特征”。在讲《鲸》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鲸和鱼、哺乳类动物有什么区别?”同学们很快从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上将它们区别开来,认识到了具有鲸这样的外形、生活习性的只有鲸自己,鱼类和哺乳动物都没有,这就叫鲸的特征。因为作者准确地抓住了鲸的特征,才将鲸介绍得如此明白。
2.设计学习内容时要善于调动学生多种感官。
在小组学习中,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符合孩子的心理。比如在讲《鲸》时,小组讨论鲸睡觉的样子,我让每个人画一张鲸的睡眠图,并说说为什么围成圈睡,同学们通过画图,使知识更加牢固地印在脑海中,每个人都准确且深刻地记住了鲸的这一特征。在讲《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小组学习到“救车夫”这一情节,我让小组成员分角色即兴表演,并选出较为出色的一组上台表演,扮演鲁迅的同学将“伯父”给车夫包扎伤口的一系列细微的动作,关怀的神态表现得活灵活现,扮演“车夫”的同学把车夫受伤后的疼痛难忍,以及对鲁迅的感激之情表现得惟妙惟肖,博得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每一节课我一般都设“质疑”这个环节,让每个学习小组质疑问题,把模糊的、疑难的问题提出来,先在小组中讨论,把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在进行这个环节时,学生最兴奋,思维最活跃,发言最踊跃,是小组学习的最高潮之时。有时,学生会提出许多高质量的问题,甚至会把教师难住,教师应感到由衷的高兴,应给予鼓励。如讲《赤壁之战》时,有的小组这样质疑:赤壁之战中东南风起了很大作用,可是黄盖写信假降,信上约定投降日期了吗?如果没有,曹操会相信吗?如果约定日期,这一天不刮风怎么办?这一提问新奇而又大胆,使我一时语塞,经过短暂的思考,我镇定了下来:“你真会动脑筋,提出的问题把老师都难住了,课后我们一起查查资料,寻找答案,好吗?”
学生的内在潜能是巨大的,关键看老师如何挖掘,因此,老师不要害怕学生节外生枝,而回避有价值的问题,要让学生放开来学,真正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